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此病是由于患者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出现障碍,使其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其他液体通过幽门向上逆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从而引发胃部的炎性病变。其病因有三:①实施了胃大部切除合并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由于其幽门的组织受损,使幽门的收缩失常。②胆囊炎、胆结石等慢性胆道疾病患者,其胆囊的分泌功能出现了异常。③吸烟、酗酒或偏好肥甘厚味者其体内激素的分泌出现了紊乱,从而使胃肠道的功能出现异常。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胃脘痛”、“呕胆”的范畴,系胆邪逆胃、胆胃失降,致使胆热上溢、随胃气冲逆而引发的,可使患者出现胃脘灼痛、胁胀苦满、口苦、呕恶、嗳气、返酸、纳差、胃内嘈杂等症状。治疗此病的原则是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在临床上,可根据此病证型的不同进行辩证施治。此病的类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1.胆胃郁热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灼热、时有胀痛、嗳气频作、口苦而干、呕苦水、吐后方舒、胸胁痞闷、惊惕不安、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此病应坚持清热利胆、和胃降逆的原则,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黄连、枳实、半夏、陈皮、生姜、郁金、黄芩、白芍各6克,竹茹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2.肝胃失和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胀痛、且胀痛持续不减、嗳气后稍舒、遇怒加重、口苦心烦、呕吐苦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疗此病应坚持疏肝理气、和胃利胆的原则,可选用四逆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柴胡、枳实、芍药、陈皮、半夏、白豆蔻、茵陈、苏梗、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3.肝郁血瘀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刺痛、且在夜间加重、痛处固定不移、按之更甚、呃逆频作、口苦、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疗此类患者应坚持疏肝化瘀、止痛和胃的原则,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熟地、当归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佛手、乌药、延胡索、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4.肝郁脾虚型
此型胆汁反流型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隐痛、恶心、呕苦、嗳气、返酸、食则脘胀、面黄、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治疗此类患者应坚持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原则,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克,薄荷、党参、香附、玄胡、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本栏编辑/窦大维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胃脘痛”、“呕胆”的范畴,系胆邪逆胃、胆胃失降,致使胆热上溢、随胃气冲逆而引发的,可使患者出现胃脘灼痛、胁胀苦满、口苦、呕恶、嗳气、返酸、纳差、胃内嘈杂等症状。治疗此病的原则是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在临床上,可根据此病证型的不同进行辩证施治。此病的类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1.胆胃郁热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灼热、时有胀痛、嗳气频作、口苦而干、呕苦水、吐后方舒、胸胁痞闷、惊惕不安、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此病应坚持清热利胆、和胃降逆的原则,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黄连、枳实、半夏、陈皮、生姜、郁金、黄芩、白芍各6克,竹茹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2.肝胃失和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胀痛、且胀痛持续不减、嗳气后稍舒、遇怒加重、口苦心烦、呕吐苦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疗此病应坚持疏肝理气、和胃利胆的原则,可选用四逆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柴胡、枳实、芍药、陈皮、半夏、白豆蔻、茵陈、苏梗、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3.肝郁血瘀型
此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刺痛、且在夜间加重、痛处固定不移、按之更甚、呃逆频作、口苦、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疗此类患者应坚持疏肝化瘀、止痛和胃的原则,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熟地、当归各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佛手、乌药、延胡索、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4.肝郁脾虚型
此型胆汁反流型胃炎患者可表现为胃脘隐痛、恶心、呕苦、嗳气、返酸、食则脘胀、面黄、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治疗此类患者应坚持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原则,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其方药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克,薄荷、党参、香附、玄胡、吴茱萸、炙甘草各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服下。
本栏编辑/窦大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