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需正确处理好建筑绿化、水系、道路、人文风景等城市要素。建筑设计即主要解决建筑个体中的问题,趋向于独立性,作者在本文仅就城市规划中的几大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从城市空间与建筑环境的区别、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提高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出发,指出相应措施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合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所谓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建造之前,设计人员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将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事先设想、模拟,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将之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的过程。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阔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工作环境。
  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丁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T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T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3.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索形成一個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下程设施等各要素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在建设流程中一般是开发商首先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报政府批准,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先对设计师提出设计任务与摹本条件以进行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①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其要求之一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发展趋势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二体现在详细规划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凶素,因为对场地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场地对控制规划中的土地使用,布局均要做出恰当的,实际的,细致的反应,以便达到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日地。
   ②对用地性质的规划:控制性详细。总体规划对用地性质的规划限定了规划项目只能在某一区域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了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③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对建筑的控制。
   ④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嗣控制线来限定,在区域规划中一般规定不能越过红线。但同时又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应从红线位置退后一定的距离,同时在场地设计中也要按照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给予控制。设计中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区域法与土地法等法律依据。
   (2)城市规划的误区。有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合环境。从城市规划出发,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现有的接见住相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想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通过人的心理和身体感受塑造空间。②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③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用历史的痕迹。
   4.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我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而且设计的大多数时间用在了这方面,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前段时间看了些论文书刊杂志,结合规划考虑了设计的做法,逐渐明白建筑更应该:
  ⒈ 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⒉ 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⒊ 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比如:曲面玻璃,将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
其他文献
婴幼用品市场潜力巨大,童装、玩具、奶嘴、奶瓶、奶粉、幼教用品、婴儿护肤用品……许多商家和个人都把目光瞄准这一市场。随着街头婴幼用品店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也开始激烈
水利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本文基于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城市水利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义和内涵,并在分析长三角城市人均GDP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水利与经济协调发展
摘要:在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道路与桥梁的施工作为国家国防建设的一部分更是迎来了其快速建设的春天。但是随着建设的不断加快,设计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道路和桥梁在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大,本文结合路桥施工管理、安全监督检查、质量把关等方面详细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路桥施工,监督管理,安全  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把道路建设和桥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这个题目是德里达先生《论名称》中的句子,迁出故土,移入此处,随便拿来,不知是为了省事?还是为了省事?近来,读了一篇文字,有些心得,想借这里说说。有兴趣的就看看,没有的翻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供销社流通体制呈现出很多现实的问题,由此,构建供销社流通体制是当前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重点。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
谢先理:谢先理同道所作大篆取法吴昌硕,并将笔的率意处掺以创作,可以认为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大篆的线质应该是苍 Xie Xianli: Xie Changli Daochu made by Wu Changshuo, an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以及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重大影响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 ,问题与发展 、公共管理
期刊
健美操课程功能的优化既是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须。对健美操课程优化实施后的情况进行整理、对比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健美操课程向最佳化发展。运
这一组作品,摄于四川毕棚沟原始生态景区。海拔高度为2400-4500米。沟南连四姑娘山长坪沟, This group of works, taken in Sichuan Bi Peng ditch original ecological s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