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 那寺 那堡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止一次走进高山,高山谜一样地吸引着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悟那山、那寺、那堡。
  大多数的山是横卧着的,而高山是挺立着的。
  高山并不高,海拔只有1400米,可是每次看到它,总感觉它很高大、神圣。
  从不远处看,高山山峦突起,恰似一只耸立的鹰鹫。不由人想到,古印度佛教山名便是灵鹫山。
  高山上的焦山寺是北魏寺庙,到了辽代,焦山又辟了辽景宗的行宫。神也乐得居住,人也乐得居住,人神共居,高山,真是一处高妙之地。
  高山位于古武州塞,武州川(今十里河)水从山前缓缓流过。从地理位置上讲,高山可谓是武州塞的咽喉,故有“武州锁钥”之称。
  正如河西走廊是沟通汉民族与西域各民族的历史走廊一样,武州塞(云冈峪)就是沟通大同与北方各民族的历史走廊。
  學者吴天有先生说,无论胡族东来,还是汉军西去,只要一关上走廊的大门,期间的行走就会费周折了。
  高山,正是这一走廊的大门!


  为了这道门的开合,多少历史风云在这里际会,多少历史风雷在这里激荡?风云际会之后,风雷激荡之后,在给高山留下累累伤痕的同时,也留下厚重的历史文化。
  所以,吴天有先生形象地称高山为一处历史的风口。
  嗬,历史的风口,说得多好!忽然想到余秋雨先生说大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穴位。都是很精到的概括。
  忽然,我似乎明白了,高山,乃是因了佛寺之尊,因了行宫之造,因了一段一段历史之沉淀,因了一层一层文化的厚积才“高”起来的。
  高山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足够让邻近的燕子山、鹊儿山们仰望了。
  北魏时期,焦山寺就叫须弥山殿,那么,这须弥山殿怎么变成了焦山寺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人们只能依据传说去附会了。
  焦山寺随山就势,建有五层,似乎应了五级浮屠之说。分别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石窟洞天殿、须弥山殿,凡六十九间;造泥像、铜像、石像,凡七十二身;又设牌坊、观景亭、奶奶庙、古井厅等,凡十三处。不过,这大都是后世恢复修建。我想,作为北魏王朝的皇家寺庙,焦山寺当年的规模会更为宏大。
  焦山石窟中很多石窟只有洞窟,而无佛教造像。这种情况,恐怕与太武帝灭佛有关。灭佛期间,许多佛寺被损毁,佛窟造像被凿除。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焦山石窟是北魏早期开凿的石窟,焦山石窟比云冈石窟开凿要早。


  高山之上、焦山寺前,学者吴天有与学者韩生存等就两个石窟孰迟孰早争得面红耳赤,佛在庙堂里微笑地看着他们,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也会心一笑,为他们对学术的较真。
  焦山寺不只是做为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曾经做过辽代的行宫。焦山行宫,上演了多少历史大事件,辽景宗在此驾崩,辽圣宗在此继位登基,景宗的皇后,即圣宗的母亲肖绰被遗诏摄政,也发生在这里。一代女后萧绰萧太后,从此走上她的人生巅峰。
  现在在焦山已经找不到当年辽行宫的模样,但所幸行宫的宮墙还有所残留。吴天有指着焦山石窟寺围墙内一段残留宮墙说道,当年宮墙就地取材,用石头垒砌而成,厚度在三米以上。我们看到,外层石头已氧化成黄褐色。在现焦山石窟寺山门的南面,也有一段宮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如不仔细辨认的话,可能会误认为是一处土堆。
  有时,历史是模糊的,一如眼前真假难辨的宫墙,认识它,需要一双慧眼。
  高山当然是个大家族了,这个大家族中,高山细石器遗址年代太过久远,焦山寺毕竟是佛寺显得清高,焦山行宫早已不存显得荒疏,唯有高山堡有着浓浓人间烟火气,感觉最是温暖。
  高山堡是有些残破,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毕竟,它已经500多岁了。但是,我们谁也没有资格和理由嘲笑它的破败,轻漫它的古老,要知道,历史上,它可是一座拱卫大同镇的翼城,它是历史古镇、省级旅游特色镇、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每一个,分量都是够重。
  高山堡最早筑于明天顺年间。嘉靖十四年高山堡扩建为高山城,并与大同镇东面的聚乐堡一起,被做为大同镇的左右两翼。高山城城周四里三分,高四丈二尺,与大同镇城墙高度相同,真是巍然一城啊。


  每次走进高山城,看着眼前残存的几面城墙斑斑驳驳,不由人想到岁月的更迭与沉淀。几处老院,老宅一水的青砖青瓦,垂花大门虽破却古韵悠然。古堡东瓮城门被砌入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门洞成为居室,而门额上的砖雕与牌匾保存完整,门匾为青石材质,刻有“靖宁门”三个行楷大字,苍劲有力。抚摸着这块珍贵的石碑,犹如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高山还有一宝,就是在西门外那座单孔石拱式石桥,名“怀德桥”。桥面上留有深深的车辙和蹄痕,可以想见其年代的久远和行旅的繁忙。而石桥背面涵洞顶部清晰的佛手印,恰似仙人指路,更增加了这座桥的神秘感。
其他文献
2019年的母亲节刚刚过去,这些日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母亲的许多往事,不时在我心头萦绕。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七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加思念我的母亲,  母亲生前不仅含辛茹苦地抚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而且在1958年那个大跃进的年代里,一度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呼市文化系统的“人民电影院”、“和平电影院”先后工作了五年。母亲一生有过三件宝贝,可谓是她老人家的“吉祥三宝”,伴随她走过大半
期刊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9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评选揭晓。左云县张叶平获得“2019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称号和左云作家刘亚宁获得“新锐作家提名奖”。  闪小说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小说文体,篇幅在600字内,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因为适应当代生活节奏、传播方式和阅读需求,在文坛“旋风式”崛起,成为引领阅读新潮流的小说家族新成员。左云县作
期刊
首先此段长城可先称为“东梁村段”,至于什么时期所建,目前还没有查询到资料,几次考察在当地都没有看到文保碑其它保护标牌,长城资源调查及认定结果也没有这段长城的信息,现在想求证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说的不对的地方望批评指正,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信息资料,此先谢谢。  此段长城具体位置在:大同新荣区上深涧乡东梁村至黄土坡村段,南北走向稍微偏东北方向,长城墙体有痕迹迹象大约3.6公里左右,所建时期不详,根据
期刊
裴文中(1904—1982),中国著名古人类研究学家。  七十年前的暑期(1950年7、8月间),由时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裴文中先生担任团长的“雁北文物勘查团”一行16人,工作了40天,先后踏勘了大同、朔县、应县、五台、太原等地的古建筑,以及云冈、高山、阳高、浑源、广武镇等地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加以测绘、摄影、记录,并做些小规模的发掘工作。其中,以裴文中先生为主的雁北文物勘查团考古组的重要发现
期刊
清代近300年间,山西没有中过一个状元,只出了一个榜眼和三个探花。光绪二年(1876年),他参加丙子科会试和殿试,夺得一甲进士第二名(榜眼),名噪京华。  在任监察御史时,他因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而为当世人所推重;出任地方官时,他勇于革除恶俗陈习,图强致治,以清正不苟而取信于民。  晚年孜孜授业,诗书为伴,垂范后世。  王赓荣(1840-1895年),字向甫,号春舫,亦号午樵,朔州城内人。  王赓荣
期刊
谷雨,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她总能勾起人们对春天的留恋,也更能萌发农民播种在心田的希望。在我年幼的记忆画册中,时时闪现着老家谷雨前后的场景;村里的大婶们,把用心挑选出的籽种,放在箩筐里,跟在前面耕作的大叔们后面,点一窝籽种,撒一把粪。一时间,沉寂了许久的田野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地里打闹,大人们则忙碌着播种一年的希望……  蓬勃而肥沃的土地翻滚着农民们一冬的辛劳,铆足了劲,抱紧那刚进家门的“宠儿”,生
期刊
婆婆离开我已经三十七年了,可她那慈眉善目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六十年前,我在读中学。夏天里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爱人约我去南街露天剧场看电影,婆婆一家人也去看,当时我们还没有结婚,实际上是婆婆公公要借此机会看看我。我们俩走进了剧场,他选择了边远处两块大石头坐了下来,正对着婆婆一家人坐的位置,离得很近。我俩只顾悄悄地说话儿了,根本没看电影。电影演完了,他突然把我介绍给他的父亲母亲,我愣怔一下,
期刊
古话:粉坊豆腐坊,各管另一行。  是说有些人和事没有啥瓜葛,也不必要让它们之间有瓜葛。各自操各自的心,各干好各的事就行了。豆腐坊磨豆腐用的是豆子,做出来的是清香的豆腐。粉坊磨粉子,用的是豆子或土豆,做出来的是清香的青粉或山药粉,除此之外再没有啥交集。  我们村子里一直就没有过豆腐房,记忆中只吃过段村人磨的豆腐,后八里和北六里的豆腐。本村有过一处粉坊,以磨豆粉为主。磨山药粉相对简单,量小的话,自己家
期刊
我单位所在的机关办公楼,经常见到值班的大爷。大爷其实姓李,我见了他,便叫他“老李”。  老李,个头不高,不苟言笑,今年将近六十五、六岁了。起初,我们之间也仅仅是打个照面,问一声而已,并无更多的了解。说心里话,在我的心中,老李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门房”而已。  但,在全民抗击冠状病毒的那些日子里,老李在我心目中的分量,一下子提升了。我逢同事就说,门房值班的老李,不简单呐!  在单位轮值的那些天,
期刊
人生难免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需要做出选择……  鸟与鱼  在夜幕撒网之前,惶急的雀儿在家门前一片柳林间快速地来回穿梭,还发出焦急的叫声。让人心惊,不知道鸟儿是何缘故,如此惊慌?是害怕夜色来临,找不见回家的路急于归巢?还是呼唤日里出游的妻儿老小,以声传情?鸟有鸟的语言。  第二天清晨,院子里杏树上停了许多小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声音里多了几分从容,悠闲自得。这可爱的小生灵,沐浴着秋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