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泌水离析的原因和处治措施,并就施工中泵送管堵塞以及裂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 泌水离析 泵送管 裂缝
泵送混凝土往往流动性较大,输送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泌水离析现象,施工中常常因重视不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在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阶段,通常从原材料、水灰比、砂率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混凝土的保水性、均匀性等要求,并且通过了相关实验验证,因此,为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泌水离析现象,应当重点从施工各个环节上提出预防措施。
1.施工中混凝土泌水离析
1.1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生产性验证
泵送混凝土施工涉及大量机械、人工的配合,各个工程现场条件差异较大,实验室配合比无法适应这种差异,因此应当在正式施工之前,先浇注“实验方”,收集坍落度、早期强度、28 天强度数据,观察混凝土表面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配合比,使之与工程现场的施工条件匹配。
1.2根据外加剂性质调整搅拌时间
泵送混凝土中一般都掺有外加剂。外加剂以什么形式加入,对搅拌时间的要求相差较大。粉剂外加剂使用时先制备成浓度为20%~30%水溶液,再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时间可按水剂外加剂混凝土搅拌时间搅拌;若采用粉剂直接与混凝土组成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拌和,搅拌时间延长60~90s。
1.3根据现场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泵送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少,含水率對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实际施工中,砂石的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当石子中含泥量较重时,需用水冲洗,使得含水率较大。如果不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规定,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检查一次,则必然会导致泌水离析以及强度不足。
1.4处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的的泌水离析,将导致硬化后的混凝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返工处理成本很大。因此,对于施工中出现了严重泌水、离析的混凝土,应当机立断予以清理并查找原因改进施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监理、施工单位忽视浇筑过程的监控,只要混凝土的强度实验合格就认为工程合格,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施工中泵送管堵塞
2.1堵塞的原因及预防
堵塞现象应以预防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防备,可减少堵塞的可能性。
2.1.1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的和易性差,表现为粗骨料粒径太大或级配不符合要求;砂率太低或级配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不当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停留过长已离析;人造轻骨料吸水性过大,其坍落度不稳定,粘聚性差,保水性差。因混凝土质量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加以控制和预防。
2.1.2合理布设管道
布管时一定要注意:一般不要在出口处使用弯管;对于长距离输送,应将新钢管放在靠近泵出口的一侧,旧管子放在靠近浇注的一侧;尽可能少使用弯管特别是90°弯管;软管只能放在管路的末端,绝对不可放在管路中部代替弯管;泵与垂直管之间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以利用水平管中的摩擦阻力平衡逆流压力,水平管与垂直管长度之比一般为l:2。
2.1.3科学操作
正式泵送前一定要先泵送适量的同标号水泥砂浆,直到砂浆从管道末端流出为止,这样做可湿润管道,有利于润滑层的形成,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在交替时要及时停止混凝土泵工作,使料斗始终保持满斗混凝土,以免吸入空气,造成堵塞。若要较长时间停止泵送需隔4~5min 开泵一次,反泵1~2 个行程,再正泵1~2行程,以防止管中混凝土凝结。若停机时间超过30min(视气温、坍落度而定)宜将混凝土从输送管中清除,对于坍落度小的混凝土更要严加注意。
2.2堵管的处理措施
堵管后,先进行反泵疏通,若反泵疏通无效,应立即判定堵塞部位,停机清理管路。堵管部位判定方法是:在泵机操作人员进行正泵一反泵操作的同时,其他人员沿管路寻找堵塞部位。一般来说,从泵的出口起至堵塞部位会发生剧烈振动,而堵塞点以后的管路则是静止的,堵塞部位有发闷的声音和密实的感觉。一旦找到堵塞部位,在进行正一反泵的同时,用木椎敲打该处,可能恢复畅通,无效应立即拆卸该段管道进行清洗。如堵塞部位判断不准,也可进行分段清洗。
3.裂缝
3.1裂缝的原因及预防
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板结构的钢筋部位、板肋交接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及结构变截面等部位易出现梭状裂缝。这种塑性(沉陷)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流动性不足以及振捣不均匀,在凝结硬化前没有沉实或者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所致。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l~3h 出现,裂缝的深度通常达到钢筋上表面。
在大面积混凝土表面,还容易出现呈平行线状或网状的细小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
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坍落度过大,而且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因此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是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在混凝土配合比没计中应尽可能将单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以下,对于浇筑墙体和板材的单方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用水量,掺加适当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的外加剂是非常必要的。
3.2处理措施
裂缝虽小,但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必须采取补救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仍然是潮湿状态时,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1)裂缝宽度很小时,可以扫入水泥和膨胀剂的混合物填充到裂缝中。
(2)裂缝宽度稍大一些时,可以沿着裂缝注入具有膨胀性能的水泥浆。
(3)如产生的裂缝宽度再大一些时,可以直接浇筑具有微膨胀的水泥砂浆,该水泥砂浆采用的水灰比应与原混凝土采用的水灰比相同。
若混凝土已经到了硬化状态,可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灌缝。对于那些强度要求不高的混凝土构件,还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如各种防水密封胶等进行密封,以防止渗水和钢筋锈蚀。
参考文献:
[1]王宾,李新建.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30).
[2]张百岁,徐涛.浅谈工程建设中泵送混凝土的应用[N].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 泌水离析 泵送管 裂缝
泵送混凝土往往流动性较大,输送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泌水离析现象,施工中常常因重视不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在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阶段,通常从原材料、水灰比、砂率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了混凝土的保水性、均匀性等要求,并且通过了相关实验验证,因此,为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泌水离析现象,应当重点从施工各个环节上提出预防措施。
1.施工中混凝土泌水离析
1.1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生产性验证
泵送混凝土施工涉及大量机械、人工的配合,各个工程现场条件差异较大,实验室配合比无法适应这种差异,因此应当在正式施工之前,先浇注“实验方”,收集坍落度、早期强度、28 天强度数据,观察混凝土表面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配合比,使之与工程现场的施工条件匹配。
1.2根据外加剂性质调整搅拌时间
泵送混凝土中一般都掺有外加剂。外加剂以什么形式加入,对搅拌时间的要求相差较大。粉剂外加剂使用时先制备成浓度为20%~30%水溶液,再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时间可按水剂外加剂混凝土搅拌时间搅拌;若采用粉剂直接与混凝土组成材料一起投入搅拌机拌和,搅拌时间延长60~90s。
1.3根据现场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泵送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少,含水率對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非常明显。实际施工中,砂石的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当石子中含泥量较重时,需用水冲洗,使得含水率较大。如果不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规定,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检查一次,则必然会导致泌水离析以及强度不足。
1.4处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的的泌水离析,将导致硬化后的混凝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返工处理成本很大。因此,对于施工中出现了严重泌水、离析的混凝土,应当机立断予以清理并查找原因改进施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监理、施工单位忽视浇筑过程的监控,只要混凝土的强度实验合格就认为工程合格,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施工中泵送管堵塞
2.1堵塞的原因及预防
堵塞现象应以预防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防备,可减少堵塞的可能性。
2.1.1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的和易性差,表现为粗骨料粒径太大或级配不符合要求;砂率太低或级配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不当或质量不符合要求;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停留过长已离析;人造轻骨料吸水性过大,其坍落度不稳定,粘聚性差,保水性差。因混凝土质量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加以控制和预防。
2.1.2合理布设管道
布管时一定要注意:一般不要在出口处使用弯管;对于长距离输送,应将新钢管放在靠近泵出口的一侧,旧管子放在靠近浇注的一侧;尽可能少使用弯管特别是90°弯管;软管只能放在管路的末端,绝对不可放在管路中部代替弯管;泵与垂直管之间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以利用水平管中的摩擦阻力平衡逆流压力,水平管与垂直管长度之比一般为l:2。
2.1.3科学操作
正式泵送前一定要先泵送适量的同标号水泥砂浆,直到砂浆从管道末端流出为止,这样做可湿润管道,有利于润滑层的形成,避免发生管道堵塞,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在交替时要及时停止混凝土泵工作,使料斗始终保持满斗混凝土,以免吸入空气,造成堵塞。若要较长时间停止泵送需隔4~5min 开泵一次,反泵1~2 个行程,再正泵1~2行程,以防止管中混凝土凝结。若停机时间超过30min(视气温、坍落度而定)宜将混凝土从输送管中清除,对于坍落度小的混凝土更要严加注意。
2.2堵管的处理措施
堵管后,先进行反泵疏通,若反泵疏通无效,应立即判定堵塞部位,停机清理管路。堵管部位判定方法是:在泵机操作人员进行正泵一反泵操作的同时,其他人员沿管路寻找堵塞部位。一般来说,从泵的出口起至堵塞部位会发生剧烈振动,而堵塞点以后的管路则是静止的,堵塞部位有发闷的声音和密实的感觉。一旦找到堵塞部位,在进行正一反泵的同时,用木椎敲打该处,可能恢复畅通,无效应立即拆卸该段管道进行清洗。如堵塞部位判断不准,也可进行分段清洗。
3.裂缝
3.1裂缝的原因及预防
泵送混凝土现浇的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板结构的钢筋部位、板肋交接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及结构变截面等部位易出现梭状裂缝。这种塑性(沉陷)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流动性不足以及振捣不均匀,在凝结硬化前没有沉实或者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所致。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l~3h 出现,裂缝的深度通常达到钢筋上表面。
在大面积混凝土表面,还容易出现呈平行线状或网状的细小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
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都是由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坍落度过大,而且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因此减少裂缝的根本措施是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在混凝土配合比没计中应尽可能将单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以下,对于浇筑墙体和板材的单方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用水量,掺加适当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的外加剂是非常必要的。
3.2处理措施
裂缝虽小,但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必须采取补救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仍然是潮湿状态时,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1)裂缝宽度很小时,可以扫入水泥和膨胀剂的混合物填充到裂缝中。
(2)裂缝宽度稍大一些时,可以沿着裂缝注入具有膨胀性能的水泥浆。
(3)如产生的裂缝宽度再大一些时,可以直接浇筑具有微膨胀的水泥砂浆,该水泥砂浆采用的水灰比应与原混凝土采用的水灰比相同。
若混凝土已经到了硬化状态,可考虑采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灌缝。对于那些强度要求不高的混凝土构件,还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如各种防水密封胶等进行密封,以防止渗水和钢筋锈蚀。
参考文献:
[1]王宾,李新建.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30).
[2]张百岁,徐涛.浅谈工程建设中泵送混凝土的应用[N].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