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制定了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教师在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与编写教学方案时,要时刻将学生实际需要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地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学生;主体;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满足学生全面与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解决、处理问题,还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使用道德,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教育体系中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吸引力更强,并且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课程知识也容易被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讲授应以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并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进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研究。
一、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主要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与人工智能初步几个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马上就可以应用的。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博客、QQ空间中都提供了多媒体文件上传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多媒体作品通过这些途径让更多的人看到,丰富自身的生活。那么,要想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让学生具有独立制作多媒体文件的能力,就要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学生最希望掌握哪些多媒体技术,学生最有可能应用到的是哪些多媒体技术,哪些多媒体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最应被学生掌握的。除了要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外,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实践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好与坏,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实践可以让学生知道自身在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哪些欠缺。例如让学生做一个介绍自己家庭的小PPT,或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小的视频文件做一下自我介绍。通过布置各项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重视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组建了高中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将所有的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各个学科的发展。例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联系就很大。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时,同时注意相关学科的知识讲授,使各个学科联系到一起,整合资源后,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就得到了优化。
三、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
信息技术渗透于社会的各个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当代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博客,都使用飞信相互联系。但如果只掌握技术的使用,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背法律,不但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会危害社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考虑哪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哪些对于学生来讲最应学会与了解的。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要站在学生角度来进行课程的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的本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综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为立足点,认真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在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整合水平提升、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也是当代教育界倡导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展这一理念,也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玉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5).
[2]陈常升.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建构[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5).
(作者单位:四川省东电中学)
关键词:学生;主体;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满足学生全面与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解决、处理问题,还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使用道德,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教育体系中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吸引力更强,并且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课程知识也容易被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讲授应以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并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进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研究。
一、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主要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与人工智能初步几个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马上就可以应用的。例如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博客、QQ空间中都提供了多媒体文件上传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多媒体作品通过这些途径让更多的人看到,丰富自身的生活。那么,要想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让学生具有独立制作多媒体文件的能力,就要立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学生最希望掌握哪些多媒体技术,学生最有可能应用到的是哪些多媒体技术,哪些多媒体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最应被学生掌握的。除了要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外,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实践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好与坏,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实践可以让学生知道自身在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哪些欠缺。例如让学生做一个介绍自己家庭的小PPT,或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小的视频文件做一下自我介绍。通过布置各项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重视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水平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组建了高中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将所有的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各个学科的发展。例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联系就很大。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时,同时注意相关学科的知识讲授,使各个学科联系到一起,整合资源后,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就得到了优化。
三、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
信息技术渗透于社会的各个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也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当代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博客,都使用飞信相互联系。但如果只掌握技术的使用,违背社会道德,甚至违背法律,不但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会危害社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考虑哪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哪些对于学生来讲最应学会与了解的。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要站在学生角度来进行课程的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的本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综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为立足点,认真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在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整合水平提升、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也是当代教育界倡导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展这一理念,也适应了当前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玉敏.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5).
[2]陈常升.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建构[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5).
(作者单位:四川省东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