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使用要做到恰如其分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整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成为了老师“方便”教学的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地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这课时,课文主要讲述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这堂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每个老师表达的情感不一样,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感情色彩表达的不够丰富、不够饱满。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表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基调。所以,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魅力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些朗读课文,我们可不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它们大放异彩呢?我认为这些课程可以大胆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范读。同时为诗歌创设一定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所创设意境的熏陶和感染,情绪深受感动,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锻炼学生诵读的能力。例如:在教《为中华而崛起》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诵读,结果学生们都读得慷慨激昂,并且觉得自己读得相当不错。此种情形之下,我先通过多媒体把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用视频的形式播放了出来。学生看着视频电影,感受着周恩来在当时黑暗的背景下,才真正明白了周恩来的处境。于是让学生再次诵读,这次诵读的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慷慨激昂变得深沉稳重了许多。此时此地,学生深受感染,不仅仅明白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明白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我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震撼,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地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上。
三、多媒体的运用应紧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应紧扣教学重点。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竟然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总之,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多媒体,发挥它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第一中心小学)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整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成为了老师“方便”教学的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地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这课时,课文主要讲述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这堂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妙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每个老师表达的情感不一样,有的普通话不标准,或者感情色彩表达的不够丰富、不够饱满。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表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基调。所以,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魅力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些朗读课文,我们可不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它们大放异彩呢?我认为这些课程可以大胆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范读。同时为诗歌创设一定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所创设意境的熏陶和感染,情绪深受感动,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锻炼学生诵读的能力。例如:在教《为中华而崛起》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诵读,结果学生们都读得慷慨激昂,并且觉得自己读得相当不错。此种情形之下,我先通过多媒体把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用视频的形式播放了出来。学生看着视频电影,感受着周恩来在当时黑暗的背景下,才真正明白了周恩来的处境。于是让学生再次诵读,这次诵读的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慷慨激昂变得深沉稳重了许多。此时此地,学生深受感染,不仅仅明白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明白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我认为这样就起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真正意义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震撼,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地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上。
三、多媒体的运用应紧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应紧扣教学重点。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竟然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网上已有的资源中,我们都要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总之,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直观功能,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多媒体,发挥它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