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塔院干休所门诊部北京100191;
2 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北 沧州061001)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對60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程度在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个体化饮食管理;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严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89±1.24,8周时降至2.19±0.8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症状频率由治疗前的3.51±1.33,8周时降至2.16±0.4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总的症状改善相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对有食物不耐受情况的IBS-D患者的症状缓解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此类患者的基础治疗。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6-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达6%~11%[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者多见[3],目前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IBS腹泻主导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食物不耐受,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使用使自身体内IgG抗体升高的食物,消化系统症状会明显减轻[4-5],但有人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缓解IBS-D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且经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程度达2+以上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35.14±12.11),评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总的症状严重度均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入组前3月内行血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结肠镜、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5)无腹腔手术史;(6)入选前1月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物、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7)知情同意,可完成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用药物患者;(4)沟通困难,依从性较差者。
1.1.3 剔除及脱落标准:病例入选后未按规定治疗或随机分组后数据不完整者被剔除。经知情同意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作为脱落病例。
1.2 方法
1.2.1 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美国Biomeric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根据所测得每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判定为“-”“+”“2+”“3+”。
1.2.2 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针对不同IBS-D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将其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及“安全食用”三个等级,其中经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食物种类较少者,可列入“忌食”范畴;若阳性食物种类较多,则将中度及重度阳性食物列为“忌食”,而将轻度阳性食物列为“轮替食用”。食物不耐受检测阴性食物则“安全食用”。指导患者查看食品外包装成分列表,对成分不明食物列为“忌食”。因为不同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1.2.3 疗效判定指标及时间:以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6]。其中症状严重指数分为1级(无症状)、2级(可感觉到,但可耐受)、3级(中度,干扰正常的活动)、4级(影响正常工作)和5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取患者全部症状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分为1级(无)、2级(每周少于1次)、3级(每周少于4次)、4级(几乎每天有,但每天发作间隔时间长)和5级(每天均有症状,并且症状发作间隔时间短),取患者全部症状频率积分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的频率指数。总的症状严重度=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9时视为严重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8周时记录上述指标。总的症状改善:3=完全缓解,偶尔发作也很轻微,患者不再把症状作为“疾病”信号看待;2=症状缓解,但发作频率和严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1=症状改善,发作频率指数和严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50%~2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于治疗8周时记录。
1.2.4 治疗方法: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不忌食,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mg/次,2次/日。共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药物治疗同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3例失访脱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2例失访脱落,1例于试验开始6周后诊断胰腺癌而剔除。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与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均有2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均无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2.2 剔除阳性食物后患者症状频率及严重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症状频率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总体症状改善情况见表3.两组间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频率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1±1.332.16±0.46*#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35±1.422.59±0.76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89±1.242.19±0.88*#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6±1.182.81±1.0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
例(%)症状缓解
例(%)症状改善
例(%)症状无
改善例(%)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11(40.7)9(33.3)5(18.5)2(7.4)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4(14.8)6(22.2)10(37.0)7(25.9)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改变、感染后的肠道粘膜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及食物因素。食物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包括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又称为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IBS中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有研究显示IBS-D患者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抗体浓度较高,阳性食物种类也较多[7][8],此类患者往往均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因素,患者为缓解症状也采取避开相关食物,从而选择了不均衡的饮食,长期的不均衡饮食势必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不盲目忌食任何食物。结果显示予以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忌食组患者在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食物不耐受是IBS-D患者发病原因之一,通过食物不耐受相关抗体的检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健康管理方案,是对IBS-D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简便、安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有部分患者经严格忌食相关食物8周后,仍有IBS-D相关症状,可能与我们能够检测的食物种类过少有关,需通过增加不耐受食物检测的种类或记饮食日记的方法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Khan S, Chang 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S. Ne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7:565-581.
[2] Drossmn DA. Tha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朱畴文,王吉耀. 功能性胃肠病//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1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45-2047.
[4] Drisko J, Bischoff B, Hall M, et al. Treating irri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a food elimination diet followed by food challenge and probiotics [J]. Jam Coll Nutr, 2006,25(6): 514-522.
[5] 王維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6]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74-78.
[7] 养崇美,李延青.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41-643.
[8] 曾黎明,廖立,何龙幍,等.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87-689.
2 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北 沧州061001)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對60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程度在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个体化饮食管理;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严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89±1.24,8周时降至2.19±0.8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症状频率由治疗前的3.51±1.33,8周时降至2.16±0.4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总的症状改善相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对有食物不耐受情况的IBS-D患者的症状缓解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此类患者的基础治疗。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6-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达6%~11%[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者多见[3],目前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IBS腹泻主导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食物不耐受,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使用使自身体内IgG抗体升高的食物,消化系统症状会明显减轻[4-5],但有人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缓解IBS-D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且经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程度达2+以上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35.14±12.11),评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总的症状严重度均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入组前3月内行血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结肠镜、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5)无腹腔手术史;(6)入选前1月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物、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7)知情同意,可完成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用药物患者;(4)沟通困难,依从性较差者。
1.1.3 剔除及脱落标准:病例入选后未按规定治疗或随机分组后数据不完整者被剔除。经知情同意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作为脱落病例。
1.2 方法
1.2.1 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美国Biomeric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根据所测得每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判定为“-”“+”“2+”“3+”。
1.2.2 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针对不同IBS-D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将其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及“安全食用”三个等级,其中经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食物种类较少者,可列入“忌食”范畴;若阳性食物种类较多,则将中度及重度阳性食物列为“忌食”,而将轻度阳性食物列为“轮替食用”。食物不耐受检测阴性食物则“安全食用”。指导患者查看食品外包装成分列表,对成分不明食物列为“忌食”。因为不同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1.2.3 疗效判定指标及时间:以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6]。其中症状严重指数分为1级(无症状)、2级(可感觉到,但可耐受)、3级(中度,干扰正常的活动)、4级(影响正常工作)和5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取患者全部症状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分为1级(无)、2级(每周少于1次)、3级(每周少于4次)、4级(几乎每天有,但每天发作间隔时间长)和5级(每天均有症状,并且症状发作间隔时间短),取患者全部症状频率积分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的频率指数。总的症状严重度=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9时视为严重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8周时记录上述指标。总的症状改善:3=完全缓解,偶尔发作也很轻微,患者不再把症状作为“疾病”信号看待;2=症状缓解,但发作频率和严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1=症状改善,发作频率指数和严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50%~2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于治疗8周时记录。
1.2.4 治疗方法: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不忌食,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mg/次,2次/日。共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药物治疗同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3例失访脱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2例失访脱落,1例于试验开始6周后诊断胰腺癌而剔除。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与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均有2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均无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2.2 剔除阳性食物后患者症状频率及严重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症状频率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总体症状改善情况见表3.两组间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频率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1±1.332.16±0.46*#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35±1.422.59±0.76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89±1.242.19±0.88*#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6±1.182.81±1.0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
例(%)症状缓解
例(%)症状改善
例(%)症状无
改善例(%)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11(40.7)9(33.3)5(18.5)2(7.4)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4(14.8)6(22.2)10(37.0)7(25.9)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改变、感染后的肠道粘膜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及食物因素。食物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包括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又称为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IBS中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有研究显示IBS-D患者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抗体浓度较高,阳性食物种类也较多[7][8],此类患者往往均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因素,患者为缓解症状也采取避开相关食物,从而选择了不均衡的饮食,长期的不均衡饮食势必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不盲目忌食任何食物。结果显示予以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忌食组患者在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食物不耐受是IBS-D患者发病原因之一,通过食物不耐受相关抗体的检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健康管理方案,是对IBS-D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简便、安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有部分患者经严格忌食相关食物8周后,仍有IBS-D相关症状,可能与我们能够检测的食物种类过少有关,需通过增加不耐受食物检测的种类或记饮食日记的方法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Khan S, Chang 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S. Ne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7:565-581.
[2] Drossmn DA. Tha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朱畴文,王吉耀. 功能性胃肠病//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1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45-2047.
[4] Drisko J, Bischoff B, Hall M, et al. Treating irri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a food elimination diet followed by food challenge and probiotics [J]. Jam Coll Nutr, 2006,25(6): 514-522.
[5] 王維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6]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74-78.
[7] 养崇美,李延青.剔除过敏食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41-643.
[8] 曾黎明,廖立,何龙幍,等.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