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性状的计算机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品种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系,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在不同次训练结果中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的变异系数较小,但在不同次训练结果中的各个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神经网络较适合用于产量的预测,在用于研究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时,应采取多次重复求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少分析结果的误差。在所有的性状中,穗粗、穗长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随后是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等。同时,还分析了使产量最大时各个性状的最佳组合。该研究结果对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目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玉米;性状;神经网络模型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22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level of information and lack of depth mining of experimental data in maize breeding, the relation of yield and other characters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by us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It was showed that the CV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the mean absolute relative error was small, and the CV of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independent variable was larger. Therefore,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forecast. When applying in the researches on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trait to yield, we should calculate the average by repetition, in order to to reduce the error of results. Among all the traits, ear diameter and ear length showed the greatest relative importance to yield, followed with 100grain weight, plant height and growth period. Meanwhil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e traits for the maximum yield was studie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d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maize breeding targets in Huanghuaihai Area.
  Key words Maize;Trait;Neural network model
  神經网络模型是一个简单通用的可模拟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计算机模型,只需要训练样木,不需要建模或任何假定,因而弥补了传统的回归模型缺乏对非线性问题研究能力的问题,并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产量是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在玉米育种中,了解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但各种相关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不一,因子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就给育种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研究人员从利用相关、回归、通径、灰色关联等不同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和性状进行了探讨[1-3],但由于所在地区或所用玉米品种的不同,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同时,目前在其他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在玉米育种试验数据的分析中应用不够。为了解决目前玉米育种试验数据得不到有效分析的实际问题,该研究将应用各种计算机模型对玉米品种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探讨不同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在最高产量水平下各种性状的最佳组合,以期为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数据
  试验数据为2015年黄淮海地区26个试验点的玉米区试的各种性状数据资料,包括来自不同育种单位的80个玉米品种。品种的选取兼顾了不同的育种单位和不同种质基础,试验点则涵盖了黄淮海地区的各种生态类型,因此试验材料和种植地点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数据共计1 420组,每组包括生育期性状,株高、穗位等植株性状,倒折株数、空秆株数、病指数等抗逆性性状,以及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百粒重和产量等相关性状。
  1.2 分析方法
  以产量为因变量,其他性状为协变量,利用SPSS 22.0进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由于各个性状的原始数据的量纲和级别不同,首先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受训练样本数量、模型结构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首先还要进行隐藏层数和训练样本/检验样本比例的优选。隐藏层数一般设置为1或2层,训练样本/检验样本的比例设置9∶1、8∶2、7∶3、6∶4、5∶5、4∶6、3∶7、2∶8、1∶9共9个处理。由于神经网络存在多解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次训练结果之间预测精度的变异性以及各个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变异性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不同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在最高产量水平下各种性状的最佳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优选
  隐藏层数和训练与检验样本分区比率对预测误差的影响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训练与检验样本分区比率≥7∶3时,预测误差较小,而且此时隐藏层数对预测误差影响不大。若训练与检验样本分区比率<7∶3,随着比率的减小,误差逐渐增大,而且此时2层隐藏层比1层隐藏层的预测误差要大。可见,训练分区样本的数量较少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因此,该试验选用训练、检验和预测样本分区比率为5∶2∶3和1层隐藏层的网络结构进行模拟。建立的多重传感器神经网络模型含有1个隐藏层,输入层有10个神经元节点,即自变量个数,输出层有1个节点,隐藏层自动设置7个节点,构成一个10-7-1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基本情况见表1,系统自动生成的各个节点的权重系数见表2。
  2.2 不同次训练结果的变异度分析
  模拟结果中预测误差和自变量重要性的变异度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次训练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的变异系数较小,但不同次训练结果中各个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神经网络较适合用于进行产量的预测,在用于研究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时,应采取多次重复求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少分析结果的误差。
  2.3 各个性状的相对重要性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各种性状的相对重要性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穗粗和穗长的相对重要性最高,其次是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穗位和倒折株数的相对重要性中等,而秃尖、倾斜株数、病指数和穗行数的相对重要性较低。
  2.4 各个性状的最佳组合
  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中,产量最大时各个性状的最佳组合的结果基本一致,除了秃尖、倒折株数和空杆株数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之外,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而这3个性状的取值都很小。产量最大时的各个性状的取值分别为生育期103 d左右、株高300 cm左右、穗位120 cm左右、倒折株数2~3株、空杆株数接近0株、穗粗5.6 cm、穗长20 cm、秃尖0.5 cm、穗行数16行、百粒重39 cm、病指数1.0。在该合下,预测的最高产量为9 750 kg/hm2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神经网络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变量关系模拟和预测方法,由于它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很强的自学习适应能力,因而为解决未知不确定性非线性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4]。这些模型对育种家确定不同环境下的育种目标、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优劣、设计育种的选择方案和优化策略开展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然而,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科学,育种方法的研究来源于育种实践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应与育种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发现并解决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問题,才能真正为育种家服务。
  玉米产量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具有很重要地位,在玉米育种工作中,通过研究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以为优良杂交种的选育提供选择依据[5]。玉米产量是各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有些与产量关系密切,而有些作用较小[6-7]。对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前人大多利用各自不同的育种材料,基于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因此结果各不相同[8-9]。该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性状中,穗粗、穗长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随后是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等,这与张泽民等[10] 、丁山等[11]和卓德众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次,研究还发现,产量最大时各个性状的最佳组合为生育期103 d左右、株高300 cm左右、穗位120 cm左右、倒折株数2~3株、空杆株数接近0株、穗粗5.6 cm、穗长20 cm、秃尖0.5 cm、穗行数16行、百粒重39 cm、病指数1.0等,这较符合玉米育种目标的常规认识和思路。刘帆等[13]、陈发波等[14]、闫海霞等[15]的结果与该研究也基本一致。针对特定的原始材料和黄淮海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对该玉米育种项目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育种目标和育种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鲁珊,肖荷霞,毛彩云,等.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26-27,58.
  [2] 史新海,李可敬,孙为森,等.山东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0,8(2):33-35.
  [3] 李晓花,林永明,谢淑芳,等.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16(1):13-15.
  [4] 焦李成,杨淑媛,刘芳,等.神经网络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6,39(8):1697-1716.
  [5] 佟屏亚.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质疑“超级玉米”“超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2005(8):11-13.
  [6] 崔俊明.新编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57.
  [7] 周得宝,王娟,王五洲,等.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6):48-51,78.
  [8] 何文昭.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9] 史新海,赵格.山东省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3,11(2):59-61,85.
  [10] 张泽民,刘丰明,李雪英.河南省1963~1993年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遗传增益[J].作物学报,1998,24(2):182-186.
  [11] 丁山,郭去,宋军,等.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及相关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5):1226-1230.
  [12] 卓德众,刘启华,郭红甫.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1996,4(3):31-34.
  [13] 刘帆,石海春,余学杰.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5,13(3):17-20.
  [14] 陈发波,杨克诚,荣廷昭,等.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J].玉米科学,2007,15(4):41-45.
  [15] 闫海霞,柳家友,吴伟华,等.含非洲血缘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杂粮作物,2007,27(6):379-38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从天冬药材中提取可用于RAPD扩增的高质量基因组DNA。[方法]分别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以及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天冬药材基因组DNA;通过电泳、DNA浓度与纯度检测以及RAPD扩增效果确定天冬药材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较完整,DNA浓度与纯度均较高,可获得丰富的、清晰的RAPD条带。[结论]CTAB法为天冬药材基因组DNA
期刊
摘要 通过构建两性生命表,比较施用微生物菌肥和化肥条件下生长的韭菜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剂量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的繁殖力与高剂量处理组及化肥组存在显著差异,繁殖力显著下降;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的世代周期显著低于對照组,微生物菌肥施用剂量越高,韭菜迟眼蕈蚊的世代周期越短,与中、低浓度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显著。韭菜迟眼蕈蚊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微生物菌肥组均高于化肥组。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提出应用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对水果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品质优良的绿色无公害水果。[方法] 利用HACCP原理,充分分析红河州新鲜水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并对关键控制点采取措施,保证生产水果食用安全。[结果]通过对新鲜水果整个生产过程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从而保证新鲜水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符合规定,为检验检疫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保证生产出口水果
期刊
摘要 河北省种植甘薯历史悠久,是我国甘薯主产省份之一。甘薯的发展经历了起步稳定期(1949—1957年)、急速增长期(1958—1961年)、下降期(1962—2005年)、稳步增长期(2006—2017年)4个阶段,目前形成太行山、燕山鲜食型甘薯及初加工产品传统产区等4个生产区域。根據对甘薯种植现状、企业加工等分析,提出未来河北省甘薯产业发展思路“建标准,提质量”“兴科技,促规模”“精加工,增效
期刊
摘要基于对巢湖流域县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县河的CODCr、氨氮和总磷的入河总量分别为6 607.3、421.0和76.3 t/a,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染;总氮入河总量为753.6 t/a,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染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同时,针对流域错综复杂的排水系统,将中塘河+苏家河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纳入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为有效改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Thermal 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6 ℃;多波长检测206、238、327 nm。[结果]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京尼平苷均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期刊
摘要 猕猴桃具有特殊性,硬果销售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影响商家的实际利润。笔者以四川苍溪某猕猴桃种植基地为依托,提出了一套基于种植户利润最大化的猕猴桃组合销售策略,细分市场建立猕猴桃品质分级体系,依据各等级占比推出若干款猕猴桃销售组合,通过线性规划分析给出合理定价,以实现种植户利益最大化。这对于提升特定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品牌竞争力,促进形成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振兴乡村战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炭吸附聚谷氨酸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麦地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产品,检测其对土壤氮含量、pH、总孔隙度、团聚体、细菌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炭吸附聚谷氨酸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131 g/kg,pH逐步趋向中性,总孔隙度增加5.2%,团聚体(0.05~2.00 mm)增加70.7 g/kg,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类群数增加,小麦增产6%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
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梵净山4种紫苏(FMPF)茎、叶、果萼和籽4个部位中紫苏醛含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甲醇为提取剂,紫苏醛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其他固定条件为超声提取温度35 ℃,提取1次,频率40 kHz, 功率300 W。以最佳条件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种紫苏4个部位中紫苏醛。[结果]最优条件:料液比1∶60、提取时间24 min
期刊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治理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以小兴凯湖为例,研究了在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