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要教的是①教语文知识。②体会文章感情。③教中华文化。④培养语文能力和良好语文素养。清清楚楚的教;实实在在的教;富有情趣的教。要从学生怎样学的规律考虑问题。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关键词句;实实在在;富有情趣
  语文是工具,是要引领学生说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语文是人文,它用语言文字记录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人文观念;语文即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反应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修改稿又加了具体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那语文最应该教什么?又需要怎么教呢?我将自己的看法作了简单归纳。
  一、语文教什么?
  1.教语文知识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还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因此,语文知识不仅包括字、词、句,还包括名篇、名段,名人、名言等。小学语文知识又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方面。
  2.体会文章感情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徜徉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无数如湍急流水的感情时而撞响心灵的闸门,时而撞击着我们的灵魂。因此,我们要非常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教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丰富的遗产,带有中华民族的色彩,是我们民族祖先历代的积累,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受到熏陶,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培养语文能力和良好语文素养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培养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怎么教的问题
  清清楚楚的教;实实在在的教;富有情趣的教。要从学生怎样学的规律考虑问题。教,是为了不教。
  1.清清楚楚的教
  (1)学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方法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智力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法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获得的学习方法不仅来自于其自身的总结和经验,还应该有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如果孩子在毕业之后,回忆起这个学科就只会做题,应该怎样学习没有充分的方法,这也许就是教师的失职。
  (2)单元主题要凸显。有一种普遍现象是,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有单元主题教学的意识,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了整合性的表述,但是,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又不自觉地“化整为零”,每篇课文、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各自为政,完全独立开来,结果“通盘考虑”也好,“整体意识”也好,都被抛开了,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整体意识,教学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内化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如何保证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优势?单元整体教学的推进者李怀源老师将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分为七个模块:预习;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口语与习作;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检测。事实上,要发挥这七个模块教学的整体性优势,关键是要做到四个“整合”:目标整合;资源整合;内容整合;活动整合。四个整合中,目标的整合与分化是首要的,教学资源、内容、活动的整合都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3)关键词句为抓手。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即指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就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4)随文披情解疑难。有感情得读、说、演,能让人入情、入境、动容,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同身上受,从而能准确地领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实实在在的教
  (1)预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好办法。
  (2)略读课文是检测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凭借。
  (3)识字课顺应学生记忆规律才有实际效果。
  (4)精读课文,交给学生实在的运用语言和学习方法。
  (5)语文园地是落实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抓手。
  说道实实在在的教,谈一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法,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识字、写字、读文,另外解决课文中的一两个情感或道理方面的小问题。识字写字读文是基础,必须强调的是“标准”二字,一定要教对了,教准了。比如认字过程中的理解字义组对词,比如写字过程中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比如读文过程中的正确流利,低年级的孩子可能还做不到有感情,但是正确流利是必须的,比如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株紫丁香》,第一句话“踮起脚尖儿”。需要教准“踮”字的读音以及“脚尖儿”的读法。
  3.富有情趣的教
  举一个古诗的课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教学之前先介绍黄鹤楼,理解题目,然后对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送孟浩然的时代背景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回到李白时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一回古代诗人,表演赋诗。
  语文是工具,是要引领学生说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语文是人文,它用语言文字记录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人文观念;语文即生活,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反应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体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值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类比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级学生抽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数形结合法,再将代数与几何知识互化过程中使复杂、繁琐的知识简单化的同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法,能够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同形象直观的图像,对应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这样就把抽象变为直观,使复杂的数学问题更简单、明了。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运用可以
摘 要:物理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真正的解决了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教学,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理论依据;重要性;实施措施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1.生活化理论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成人才,而人才标准的基础要求就是要学
试卷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习课。这种课通过师生共同矫正知识理解上的偏差、探讨解题通法、寻找解题的思维规律,达到巩固知识并对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目的,是执行测试常规、全面实现检测功能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让每位学生有最大的收益呢?根据笔者的多年实践与思考,高效试卷讲评课可归结为如下“四步曲”。  第一步:数据统计与试题分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较为乐观的成果,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投入和积极,课堂教学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氛围。然而,课堂教学的另外一面不容忽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需要数学教师不断进行研讨和完善。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使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有效呢?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