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温室效应现象引起的社会高关注率,城市污染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关注,在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的相继提出之下,低碳城市的建设理念在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大中城市得以具体实施。本文主要是对城市空间规划与低碳理念的关系探讨,阐述在低碳理念指导下,城市空间在公交系统、城市产业和密集型城市单元几方面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也愈加的完善,但也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随之增大。城市工业亦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之下,数量大幅增加规模逐渐增大。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增多,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市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低碳概念提出之后,低碳城市理念也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应用。
2.低碳城市理念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关系
低碳理念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制定明确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2.1低碳城市理念的概念
低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更少的排放,低碳城市理念是关于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及低碳生活的理念。具体的是指城市建设以低碳理念为基础,在市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形下,建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主要执行方式是以城市规划者为主导,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主要模式,包含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为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的理念。
2.2城市空间的概念
城市空间,是指各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部机制。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决定城市的基本形态格局,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各城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中各种活动对不同区位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城市系统运行的内在机制。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的衍生物,表现为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所以城市的土地构成和区位选择,决定了居民消费、居住、制造、工作等活动的出行需求和空间分布[1]。
2.3低碳理念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关系
城市空间规划包含对城市交通、住宅及 其商业区等具体布局以及发展模式的规划,低碳理念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指导理念,对城市各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着重大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对碳排放量具有锁定作用。表现为城市规模和城市碳排放量存在正比例关系;城市土地使用的限制程度与碳排放量存在反比例关系;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将影响市民的出行方式,即关于乘坐公交车还是驾驶私家车的行为选择。
3.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对于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针对碳治理,包括从源头上杜绝碳产生,在碳产生过程中减少碳排放,以及碳产生后的再捕捉。城市的最大碳源是一次性能源中的碳基能源,因此应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零排碳能源代替碳基能源的使用。一次性能源的回收利用能为城市提供其他的能源,比如一次性能源转换来的电力,所以,注重一次性能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有利于碳排量的减少也能制造出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对于已经存在空气中的碳物质,应采用生物碳汇、碳储存、碳捕捉等方法使空气中的碳元素逼向最低值。
低碳城市的内涵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建筑、交通及生产三大领域内的低碳发展模式、新能源利用、碳汇及碳捕捉。二氧化碳排放占据了77%。其产生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交通、建筑、工业以及森林减少。森林减少占据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8.2%,城市生产生活则占据了城市碳排放总量的81.8%以上。在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碳总量中,交通占17.5%,建筑中的电力及供暖占19.8%,工业占44.5%。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随大城市建设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加剧。
3.1构建以公交为主导的低碳交通系统
车辆尾气的排放是城市碳产生的一大来源,城市的碳排放量与城市车辆使用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应注重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车,减少私人车辆的出行量。因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要与整体的城市规划相适应,所以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应是在整体的城市规划之中进行的。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上应注重其实用性,避免不必要干道的增加,造成城市中心商业区与居民住宅区增加过多的路程,也使道路的密集度增加,造成密集地区的高空气污染及交通压力。具体的措施需要政府政策性的指导,运用法律结合社会公益呼吁减少私家车出行[2]。
3.1.1多元化公交线网的建立
在城市主干道上建立常规的公交路线,形成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一条线路的多功能设置,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同时注重公交路线方便、快捷方便的建设。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量选择公交行驶的频率,以满足市民中短途的出行需要。
3.1.2建立密集化的路网结构
根据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将公交路网密集化,加强公交与主要城市社区的联系,以便大多市民的出行,同时也能分担公交的客流压力。密集型的公交路网设计能节约城市用地,使得社区规模及其街道尺度得以降低,利于步行。这种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指以公交走廊为纽带所形成的节点状综合用地组团[3]。它具备混合开发土地、建设高密度、空间小尺度的特点。这样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有利于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同时也能促进步行行为的发展。
3.2建立低碳型的城市产业结构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又一大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具有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且利用率不高的特点,因而废气产物和直接產物的碳物质排放量大。对传统工业需进行设计改造,降低其碳排放量,同时,注重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新工业的发展。加大新能源使用的创新力度,注重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绿色新能源的使用,进而取代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约占16.41%,核能占1.99%,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约占总能耗的0.5%-1%左右。在未来的10年内,当GDP增长1倍时,以上3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能占总能耗的15%以上,就能有效的推进低碳型城市产业结构的构建。
3.3建立多功能密集型的城市单元
城市单元过于分散,会导致交通距离过长,增加居民的出行负担。由于建筑群的分散,在有限的城市土地的利用上,便会使城市道路增多或是加宽,由于城市公交相对汽车受道路选择的限制,市民选用汽车出行的概率也随之加大。通过对城市建筑的密度控制,可以用到紧凑型城市的发展,包括整体城市的紧凑发展和城市单元的紧凑发展。在每个城市单元中,建立必要的城市功能区,减少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的趋势。
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密集型城市的建立的特征也不同。在整体城市的构建上,结合低碳绿色公交体系,引导大城市建筑空间结构组团化,并向综合城市功能集中,避免城市组团规模过度扩张,以及促使功能单一化;中小型城市空间结构积聚化,强调综合功能的建设,以此减少居民的远距离出行量。同时出行距离也得以减少,居民选择步行的概率也随之提高。此外,应注重土地的综合使用,其目标在于短途路程的实现,短路途的实现需要社区城市多功能的集中。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社区中每增加20%的零售或商业活动就会就会增加4.5%的乘坐小巴或公交的比例。
4.结语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建设者的努力策划,以及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维护。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理念很重要,城市积极发展模式及社会形态的形成都与城市的设计理念相关。低碳导向下的城市规划,应从碳的产生地着手,进行相关行业的改造,以及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城市规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波,邵然.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优化:理念、实证和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3):77.
[2]张建伟,传坤,波涛.我国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山西建筑,2011,11,37(33):452-455.
[3]黄丽蒂,刘德明,梁媛.低碳城市规划的创新理念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12,56(7):18-20.
[4]顾震弘,韩冬青.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97-100.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也愈加的完善,但也因为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随之增大。城市工业亦在经济的迅速发展之下,数量大幅增加规模逐渐增大。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增多,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市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低碳概念提出之后,低碳城市理念也在城市规划中开始应用。
2.低碳城市理念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关系
低碳理念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理念,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制定明确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策略。
2.1低碳城市理念的概念
低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更少的排放,低碳城市理念是关于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及低碳生活的理念。具体的是指城市建设以低碳理念为基础,在市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形下,建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主要执行方式是以城市规划者为主导,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主要模式,包含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为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的理念。
2.2城市空间的概念
城市空间,是指各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部机制。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决定城市的基本形态格局,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各城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城市中各种活动对不同区位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城市系统运行的内在机制。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的衍生物,表现为人和货物的空间移动。所以城市的土地构成和区位选择,决定了居民消费、居住、制造、工作等活动的出行需求和空间分布[1]。
2.3低碳理念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关系
城市空间规划包含对城市交通、住宅及 其商业区等具体布局以及发展模式的规划,低碳理念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指导理念,对城市各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着重大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对碳排放量具有锁定作用。表现为城市规模和城市碳排放量存在正比例关系;城市土地使用的限制程度与碳排放量存在反比例关系;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将影响市民的出行方式,即关于乘坐公交车还是驾驶私家车的行为选择。
3.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对于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针对碳治理,包括从源头上杜绝碳产生,在碳产生过程中减少碳排放,以及碳产生后的再捕捉。城市的最大碳源是一次性能源中的碳基能源,因此应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零排碳能源代替碳基能源的使用。一次性能源的回收利用能为城市提供其他的能源,比如一次性能源转换来的电力,所以,注重一次性能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有利于碳排量的减少也能制造出人们生活所需的能源。对于已经存在空气中的碳物质,应采用生物碳汇、碳储存、碳捕捉等方法使空气中的碳元素逼向最低值。
低碳城市的内涵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建筑、交通及生产三大领域内的低碳发展模式、新能源利用、碳汇及碳捕捉。二氧化碳排放占据了77%。其产生途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交通、建筑、工业以及森林减少。森林减少占据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8.2%,城市生产生活则占据了城市碳排放总量的81.8%以上。在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碳总量中,交通占17.5%,建筑中的电力及供暖占19.8%,工业占44.5%。而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随大城市建设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加剧。
3.1构建以公交为主导的低碳交通系统
车辆尾气的排放是城市碳产生的一大来源,城市的碳排放量与城市车辆使用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应注重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车,减少私人车辆的出行量。因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要与整体的城市规划相适应,所以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应是在整体的城市规划之中进行的。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上应注重其实用性,避免不必要干道的增加,造成城市中心商业区与居民住宅区增加过多的路程,也使道路的密集度增加,造成密集地区的高空气污染及交通压力。具体的措施需要政府政策性的指导,运用法律结合社会公益呼吁减少私家车出行[2]。
3.1.1多元化公交线网的建立
在城市主干道上建立常规的公交路线,形成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一条线路的多功能设置,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市民,同时注重公交路线方便、快捷方便的建设。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量选择公交行驶的频率,以满足市民中短途的出行需要。
3.1.2建立密集化的路网结构
根据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规划,将公交路网密集化,加强公交与主要城市社区的联系,以便大多市民的出行,同时也能分担公交的客流压力。密集型的公交路网设计能节约城市用地,使得社区规模及其街道尺度得以降低,利于步行。这种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指以公交走廊为纽带所形成的节点状综合用地组团[3]。它具备混合开发土地、建设高密度、空间小尺度的特点。这样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有利于吸引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同时也能促进步行行为的发展。
3.2建立低碳型的城市产业结构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又一大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具有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且利用率不高的特点,因而废气产物和直接產物的碳物质排放量大。对传统工业需进行设计改造,降低其碳排放量,同时,注重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新工业的发展。加大新能源使用的创新力度,注重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绿色新能源的使用,进而取代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水电约占16.41%,核能占1.99%,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约占总能耗的0.5%-1%左右。在未来的10年内,当GDP增长1倍时,以上3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能占总能耗的15%以上,就能有效的推进低碳型城市产业结构的构建。
3.3建立多功能密集型的城市单元
城市单元过于分散,会导致交通距离过长,增加居民的出行负担。由于建筑群的分散,在有限的城市土地的利用上,便会使城市道路增多或是加宽,由于城市公交相对汽车受道路选择的限制,市民选用汽车出行的概率也随之加大。通过对城市建筑的密度控制,可以用到紧凑型城市的发展,包括整体城市的紧凑发展和城市单元的紧凑发展。在每个城市单元中,建立必要的城市功能区,减少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张的趋势。
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密集型城市的建立的特征也不同。在整体城市的构建上,结合低碳绿色公交体系,引导大城市建筑空间结构组团化,并向综合城市功能集中,避免城市组团规模过度扩张,以及促使功能单一化;中小型城市空间结构积聚化,强调综合功能的建设,以此减少居民的远距离出行量。同时出行距离也得以减少,居民选择步行的概率也随之提高。此外,应注重土地的综合使用,其目标在于短途路程的实现,短路途的实现需要社区城市多功能的集中。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社区中每增加20%的零售或商业活动就会就会增加4.5%的乘坐小巴或公交的比例。
4.结语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建设者的努力策划,以及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维护。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理念很重要,城市积极发展模式及社会形态的形成都与城市的设计理念相关。低碳导向下的城市规划,应从碳的产生地着手,进行相关行业的改造,以及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城市规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波,邵然.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优化:理念、实证和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3):77.
[2]张建伟,传坤,波涛.我国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山西建筑,2011,11,37(33):452-455.
[3]黄丽蒂,刘德明,梁媛.低碳城市规划的创新理念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12,56(7):18-20.
[4]顾震弘,韩冬青.低碳节能城市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