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胎儿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差值(瓣环位移差)对胎儿心功能定量研究的价值。
方法选取455例孕20~41周正常胎儿,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三尖瓣环位移(FAM-TAPSE)及二尖瓣环位移(FAM-MAPSE),并计算两者间差值。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及Em')和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Sm')。随机选取中孕期及晚孕期共50例正常胎儿,采集标准四腔心观,输入QLab 8.1工作站,分别选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附着点、左室侧壁二尖瓣环附着点及心尖三点,同时获得二尖瓣环及三尖瓣环位移曲线图,比较二者位移曲线达峰时间的异同,并运用彩色追踪技术记录瓣环运动轨迹。
结果各孕周FAM-TAPSE均大于FAM-MAPS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瓣环位移差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加,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瓣环位移差与二尖瓣环Em、Sm及三尖瓣环Em'、Sm'均呈显著正相关,瓣环运动曲线显示整个心动周期三尖瓣环位移值均大于二尖瓣环位移值,二者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瓣环位移差在胎儿中晚孕期持续存在,考虑与胎儿整体心室扭转有关,随孕周增加,瓣环位移差的增大还反映了胎儿心室扭转储备能力的增强。瓣环位移差能够定量反映胎儿心室整体的扭转及纵向运动,可作为评估胎儿心功能的另一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