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痰浊中阻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予以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治疗组则应用二甲双胍联合五苓散加味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的FPg,2hPg,IL-6、IL-8及TNF-α水平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使用五苓散加味及二甲双胍治疗痰浊中阻证2型糖尿病的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五苓散;二甲双胍;痰浊中阻证;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8-0048-03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典型特征为高血糖,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这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而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成为临床中广泛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1]。对于2型糖尿病,西医常采取二甲双胍用药及指导饮食及运动方式来控制血糖,然而实际的治疗效果并不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式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在中医治疗上,使用的五苓散属于《伤寒论》中经典中医方剂,在体内可以缓解多种疾病的症状,但是关于五苓散结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如何尚且存在一些争议[2]。本次研究中,纳入了90例2型糖尿病(痰浊中阻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给予五苓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住院收治的90例辨证为痰浊中阻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3~65岁,平均(45.16±2.26)岁;病程2~12 a,平均(7.15±1.14)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65岁,平均(44.98±2.24)岁;病程2~12 a,平均(7.06±1.1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是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4]关于痰浊中阻证消渴病的相关内容,主症为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口中粘腻;次症为神疲懒言、脘腹胀满、心胸满闷及便溏;舌质淡体胖,苔白润或腻,脉濡滑或弦滑。结合2项主症与2项次症并配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同时满足中医与西医对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无药物过敏反应者,可以积极配合医护指令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的患者。(3)研究征得患者的知情及积极配合。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疾病者。(2)正在使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者。(3)对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5 方法 2组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具体以低糖低脂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建议少食多餐,嘱咐患者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
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20片),初始的给药剂量为0.5 g,2次/d,随餐用药,之后可以每周增加0.5 g,逐渐加至每日2 g,分3次服用,之后维持用药3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基本方:生白术、黄芪、茯苓、猪苓各20 g,葛根、鸡内金各15 g,泽泻、桂枝各10 g。针对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 g,天花粉15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薏苡仁15 g;脾虚湿盛者加藿香10 g,佩兰10 g;伴血瘀征象者加当归15 g,丹参15 g。诸药加600 mL水煎至400 mL,每次取200 mL温服,1剂/d,持续用药3个月。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4 mL,经离心分离血清,采取己糖激酶法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如下炎症指标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此外进行给药安全性的评价及组间对比,具体进行不良反应类型及占比的统计。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 在2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估于对照组。见表1。
2.2 血清炎症因子 血清指标检测情况上,各炎症因子指标上,在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各指标2组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均观察到2组不良反应出现,在具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上,治疗组的患者主要是发生了1例恶心呕吐、1例腹痛,总发生率4.44%。对照组发生2例恶心呕吐及1例腹痛,总发生率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2组反应均较轻,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用药安全性均较高。 3 讨论
随着当前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巨大影响[5]。2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典型特征,若机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极容易增加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机体炎症,因此血清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持续炎症也使得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对2型糖尿病进行合理降糖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经治疗前后的2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血糖、炎症因子指标均表现为治疗后改善明显,而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这表明应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痰浊中阻症2型糖尿病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是在西医对2型糖尿病的资料上,使用的二甲雙胍属于一种降糖药物,该药物主要是可以明显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并且降低肝糖输出。但是西医治疗常容易引起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也对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在此基础上联合的中医治疗方式却是由更为满意的效果[6]。中医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对痰浊中阻证这一证型的消渴病,病机主要上肥壅,《医贯》中曰:“脾土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脾胃既虚,则不能输布其津液,故渴”,认为脾虚无法输布津液,津停中焦,炼液为痰,津不上承于口则口干,因此痰浊 中阻为消渴始动因素[7]。五苓散是《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经典中医方剂,主要由五种中药组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临床主要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气短干咳等症状,笔者导师刘敏教授临床经验主张“治消如治水”[8],机体津液的充足以及运行调畅情况,是消渴(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消渴患者的津液充沛,且能正常有序地敷布、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九窍,是治疗消渴的关键,故谓之治消渴即治水也,选用该方治疗痰浊中阻证消渴病,切中病机。而现代研究结果也表明五苓散也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使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9]。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这也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主要是中药汤剂的药效缓和,中药药性温和,可在口服后缓慢的在体内发挥作用,这样使得患者容易耐受,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痰浊中阻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在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的干预基础上,应用五苓散联合二甲双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降糖以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上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对于缓解症状体征的效果突出,并且给药安全性也高,适用于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五苓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7):152-154.
[2]郝成诗.五苓散联合瑞格列奈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192-19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4]仝小林,刘喜明,魏军平,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5]沈玉国,冯程程,叶婷,等.消渴益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浊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26(6):102-104.
[6]刘倩,魏爱生,刘天,等.茵陈五苓散联合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9):76-79.
[7]敬仁芝,冯静,郭文利,等.五苓散辅助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4):178-180.
[8]刘敏.论治消如治水[J].新中医,2012,44(3):133-135.
[9]郝晓博.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49例[J].河南中医,2017,37(10):1715-1717.
(收稿日期:2021-04-07)
关键词: 五苓散;二甲双胍;痰浊中阻证;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8-0048-03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典型特征为高血糖,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这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而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成为临床中广泛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1]。对于2型糖尿病,西医常采取二甲双胍用药及指导饮食及运动方式来控制血糖,然而实际的治疗效果并不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式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在中医治疗上,使用的五苓散属于《伤寒论》中经典中医方剂,在体内可以缓解多种疾病的症状,但是关于五苓散结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如何尚且存在一些争议[2]。本次研究中,纳入了90例2型糖尿病(痰浊中阻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给予五苓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住院收治的90例辨证为痰浊中阻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3~65岁,平均(45.16±2.26)岁;病程2~12 a,平均(7.15±1.14)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5~65岁,平均(44.98±2.24)岁;病程2~12 a,平均(7.06±1.1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3]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是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4]关于痰浊中阻证消渴病的相关内容,主症为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口中粘腻;次症为神疲懒言、脘腹胀满、心胸满闷及便溏;舌质淡体胖,苔白润或腻,脉濡滑或弦滑。结合2项主症与2项次症并配合舌脉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同时满足中医与西医对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无药物过敏反应者,可以积极配合医护指令并且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的患者。(3)研究征得患者的知情及积极配合。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疾病者。(2)正在使用其他降糖药物治疗者。(3)对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5 方法 2组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具体以低糖低脂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建议少食多餐,嘱咐患者进行积极的运动锻炼。
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20片),初始的给药剂量为0.5 g,2次/d,随餐用药,之后可以每周增加0.5 g,逐渐加至每日2 g,分3次服用,之后维持用药3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基本方:生白术、黄芪、茯苓、猪苓各20 g,葛根、鸡内金各15 g,泽泻、桂枝各10 g。针对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 g,天花粉15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薏苡仁15 g;脾虚湿盛者加藿香10 g,佩兰10 g;伴血瘀征象者加当归15 g,丹参15 g。诸药加600 mL水煎至400 mL,每次取200 mL温服,1剂/d,持续用药3个月。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4 mL,经离心分离血清,采取己糖激酶法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如下炎症指标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此外进行给药安全性的评价及组间对比,具体进行不良反应类型及占比的统计。
1.7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 在2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估于对照组。见表1。
2.2 血清炎症因子 血清指标检测情况上,各炎症因子指标上,在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各指标2组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均观察到2组不良反应出现,在具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上,治疗组的患者主要是发生了1例恶心呕吐、1例腹痛,总发生率4.44%。对照组发生2例恶心呕吐及1例腹痛,总发生率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2组反应均较轻,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用药安全性均较高。 3 讨论
随着当前生活方式与饮食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巨大影响[5]。2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典型特征,若机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极容易增加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机体炎症,因此血清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持续炎症也使得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对2型糖尿病进行合理降糖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经治疗前后的2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血糖、炎症因子指标均表现为治疗后改善明显,而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这表明应用五苓散加味联合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痰浊中阻症2型糖尿病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是在西医对2型糖尿病的资料上,使用的二甲雙胍属于一种降糖药物,该药物主要是可以明显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并且降低肝糖输出。但是西医治疗常容易引起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也对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在此基础上联合的中医治疗方式却是由更为满意的效果[6]。中医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对痰浊中阻证这一证型的消渴病,病机主要上肥壅,《医贯》中曰:“脾土浇灌四旁,与胃行其津液者,脾胃既虚,则不能输布其津液,故渴”,认为脾虚无法输布津液,津停中焦,炼液为痰,津不上承于口则口干,因此痰浊 中阻为消渴始动因素[7]。五苓散是《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经典中医方剂,主要由五种中药组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临床主要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气短干咳等症状,笔者导师刘敏教授临床经验主张“治消如治水”[8],机体津液的充足以及运行调畅情况,是消渴(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消渴患者的津液充沛,且能正常有序地敷布、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九窍,是治疗消渴的关键,故谓之治消渴即治水也,选用该方治疗痰浊中阻证消渴病,切中病机。而现代研究结果也表明五苓散也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使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9]。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这也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主要是中药汤剂的药效缓和,中药药性温和,可在口服后缓慢的在体内发挥作用,这样使得患者容易耐受,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痰浊中阻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在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的干预基础上,应用五苓散联合二甲双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降糖以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上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对于缓解症状体征的效果突出,并且给药安全性也高,适用于临床中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五苓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7):152-154.
[2]郝成诗.五苓散联合瑞格列奈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192-19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4]仝小林,刘喜明,魏军平,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5]沈玉国,冯程程,叶婷,等.消渴益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浊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26(6):102-104.
[6]刘倩,魏爱生,刘天,等.茵陈五苓散联合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9):76-79.
[7]敬仁芝,冯静,郭文利,等.五苓散辅助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3(4):178-180.
[8]刘敏.论治消如治水[J].新中医,2012,44(3):133-135.
[9]郝晓博.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49例[J].河南中医,2017,37(10):1715-1717.
(收稿日期: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