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比发作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观察的病例中,发作时监测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0.05mv的32例,占30.48%,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的20例,占19.05%,同时出现ST段压低及T波改变的25例,占23.8%,而发作时心电图无变化的28例,占26.67%。结论: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心电图检查出现ST段压低〉0.05mv及T波相对升高或倒置,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的应考虑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明显,易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中也很多见,但其隐匿性,易变性导致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被忽略。本文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2011年6月来我心电图室做心电图的有临床症状的患者105例。男72例,女33例,年龄35岁到78岁,平均56岁。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北京福田FX4010十二通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由专业人员记录和分析。
1.3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0.05mv属于高危型,出现T波倒置〉0.2mv属于中危型,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者则为低危型;心绞痛发作时或发作过后出现胸前导联T波深倒置,V1—V4导联T波小正大负伴T波上斜型抬高,I,II,V3—V6导联ST段压低伴avR导联ST段抬高。
2 结果
20例患者初次检查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症状,待症状明显时再做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或V2—V6导联ST段压低〉0.05mv。
25例患者有基础心脏病,曾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既往心电图提示V4—V6导联ST段压低0.05mv,T波直立。近一个月胸憋,胸痛,症状频繁发作且有加重,就诊时心电图示原有ST段压低的导联ST段压低0.1—0.15mv,T波低平或倒置。
8例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提示V2—V6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倒置〉2.0mv.症状缓解后再做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为0.05mv,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有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单支动脉狭窄程度50%--80%.
11例患者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运动后诱发症状,行心电图检查,V1—V6导联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斑块形成,动脉无堵塞。考虑为动脉痉挛所致。
3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1mv,V2—V5导联ST段抬高0.1mv。继续观察,2分钟后再行心电图检查示ST段抬高0.05mv,怀疑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后进行心肌酶及检测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肌梗塞。
10例患者当日感胸憋,胸痛来诊,心电图正常,继续观察10分钟后,5例患者心电图变化明显,ST段呈弓背抬高,与T波融合,紧急收入院,确诊为心肌梗塞。3例患者仅有ST段压低0.05mv,2例患者心电图仍提示正常。
3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是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冠心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发病具有隐匿性,不稳定性,发作前后心电图变化大及预后差等特点。尽早发现并诊断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及早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而心电图是其主要的检测手段。
本文病例研究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变呈动态变化。发作前心电图可能是正常,发作时心电图多出现ST段及T波的变化。因此,临床工作者不应因某一次“心电图正常”而推翻以往曾出现过明确的心电图诊断。临床及心电图工作者都应了解这种ST-T的“易变性”正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特征,不容忽略。
2) 发作者心电图上的表现呈多种形式,有的心电图仅限于缺血性T波的改变,有些ST短改变也比较显著,有些心电图的ST段抬高,很像急性梗塞的早期衍变过程中的某个时期。但其后的衍变又与梗塞不同,而有的病例,其心电图ST-T改变较轻微,或特异性少,但随症状加重,心电图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程度加深。即使这部分病人的比例较小,但也应格外重视,必须与临床表现及酶的测定或一系列心电图的改变进行联系方能作出正确诊断。
3) 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中,仅有一部分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工作者的任务不仅限于医治这组病人,更重要的是预先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当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引起狭窄,但还没有突然引起完全堵塞的情况下,或因冠状动脉痉挛使主动脉舒张压显著降低时,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参考文献
[1]张文博 李跃荣主编 《心电图诊断手册》第3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2]黄大显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 见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3]卢喜烈 主编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第1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
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明显,易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中也很多见,但其隐匿性,易变性导致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易被忽略。本文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2011年6月来我心电图室做心电图的有临床症状的患者105例。男72例,女33例,年龄35岁到78岁,平均56岁。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北京福田FX4010十二通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由专业人员记录和分析。
1.3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绞痛发作时,ST段压低〉0.05mv属于高危型,出现T波倒置〉0.2mv属于中危型,心电图正常或无变化者则为低危型;心绞痛发作时或发作过后出现胸前导联T波深倒置,V1—V4导联T波小正大负伴T波上斜型抬高,I,II,V3—V6导联ST段压低伴avR导联ST段抬高。
2 结果
20例患者初次检查心电图正常,但有临床症状,待症状明显时再做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或V2—V6导联ST段压低〉0.05mv。
25例患者有基础心脏病,曾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既往心电图提示V4—V6导联ST段压低0.05mv,T波直立。近一个月胸憋,胸痛,症状频繁发作且有加重,就诊时心电图示原有ST段压低的导联ST段压低0.1—0.15mv,T波低平或倒置。
8例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提示V2—V6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倒置〉2.0mv.症状缓解后再做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为0.05mv,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有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单支动脉狭窄程度50%--80%.
11例患者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运动后诱发症状,行心电图检查,V1—V6导联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斑块形成,动脉无堵塞。考虑为动脉痉挛所致。
3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0.1mv,V2—V5导联ST段抬高0.1mv。继续观察,2分钟后再行心电图检查示ST段抬高0.05mv,怀疑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后进行心肌酶及检测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肌梗塞。
10例患者当日感胸憋,胸痛来诊,心电图正常,继续观察10分钟后,5例患者心电图变化明显,ST段呈弓背抬高,与T波融合,紧急收入院,确诊为心肌梗塞。3例患者仅有ST段压低0.05mv,2例患者心电图仍提示正常。
3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是常见的,多发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冠心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发病具有隐匿性,不稳定性,发作前后心电图变化大及预后差等特点。尽早发现并诊断出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及早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而心电图是其主要的检测手段。
本文病例研究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变呈动态变化。发作前心电图可能是正常,发作时心电图多出现ST段及T波的变化。因此,临床工作者不应因某一次“心电图正常”而推翻以往曾出现过明确的心电图诊断。临床及心电图工作者都应了解这种ST-T的“易变性”正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特征,不容忽略。
2) 发作者心电图上的表现呈多种形式,有的心电图仅限于缺血性T波的改变,有些ST短改变也比较显著,有些心电图的ST段抬高,很像急性梗塞的早期衍变过程中的某个时期。但其后的衍变又与梗塞不同,而有的病例,其心电图ST-T改变较轻微,或特异性少,但随症状加重,心电图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程度加深。即使这部分病人的比例较小,但也应格外重视,必须与临床表现及酶的测定或一系列心电图的改变进行联系方能作出正确诊断。
3) 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中,仅有一部分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工作者的任务不仅限于医治这组病人,更重要的是预先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当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引起狭窄,但还没有突然引起完全堵塞的情况下,或因冠状动脉痉挛使主动脉舒张压显著降低时,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参考文献
[1]张文博 李跃荣主编 《心电图诊断手册》第3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2]黄大显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 见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
[3]卢喜烈 主编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学》第1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