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安把区区万余字的小小说用150多分钟的镜头来解读虽非易事,但对于惯于评头论足的批评者们来讲,区分电影《色|戒》的优与劣,各抒己见却是他们早就按耐不住、脱口而出的事儿。这些争论之种种,归根到底其实是对该电影是“艺术”还是“娱乐”的辩解,从这点来看,《色|戒》有着和希区柯克电影类似的风范。
关键词:李安;希区柯克;悬疑;暧昧的道德观
现在是媒体时代,在影像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同时,它也应具有精英文化的某些特征。因为好的电影理应是凝聚了人类智慧与心血的艺术结晶,它除去娱乐大众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探索人性,发展文化,或有技术革新等深层面的内涵。
《色|戒》,作为当今电影界的精英导演李安向他的先辈——文字时代的精英——张爱玲女士的最高敬礼,用银幕——这种大众娱乐的方式来重述张爱玲早在半个世纪前已经讲述过的人间悲欢,引得世人们趋之若鹜,热评如潮。不管人们是抱着何种目的,何种心态去的影院,看完之后是大呼上当或是暗暗叫绝,无论其票房是否赚得盆满钵满,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是肯定的。然而,真如李安本人所说,电影达到了“抢救一段历史”的艺术高度吗?和希区柯克的那些经典老片比一比,答案就很明显了。
一部像极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
首先,电影的宣传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于如今多不熟悉张爱玲小说的现代人,在报纸、电视、广播、宽带等媒介,对电影即将上映的轮番报道中,怀着对小说,对梁朝伟的好奇与期待,或说对李安的崇拜与信任,人们来到了电影院。这是电影对观众设置的第一种心理预期,也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种悬疑。
到了影院们口,电影海报上欲说还休的简介,特别是最后带省略号的一句,“……看到易先生的眼神里闪烁的温情……王佳芝开始后悔……”,这又给观众造成了一种猜想:刺杀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也是一直不断寻求答案谜底的过程,在“王佳芝”终于成功把“易先生”带进“陷进”,在猎杀与被猎杀的那一刹那,戏剧的悬念达到了高潮,观众的紧张也到了最高限度。直到“易先生”像狡兔一样飞也似的逃离现场时,观众才长舒一口气(这也是网上流传的“笑场”情节之一)。这种追求情节的惯性使观众产生的种种担忧与牵挂,还真应了海报里的一句话——“戏假情真”。这里李安像讲故事的高手一样,在最后一刻才把故事的结局才公布于众,成功设置了电影的第二种悬疑。
当然,对影片的其他悬疑并不只是伴随欣赏电影的始末。电影播毕之后的种种论调也会催生出其它世人的种种猜疑,《色|戒》真的是“汉奸文学”吗?它真的是文艺片吗?它够“色”,够“戒”吗?……
以上悬念之种种,与李安导演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点依稀可见电影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编织悬疑的功力。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一贯题材都是谋杀、犯罪中夹杂点爱情等人类的古老话题,他的电影利用人性中隐含的“趋利避害”、“嗜血好斗”、“窥探辟“、窥淫辟”等各种阴暗心理来设置悬念、刺激观众感官,以求娱乐大众,因此,在极具商业的种特征之外,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或多或少地具有艺术内涵;希区柯克的电影给人带来的惊悚之余,其主题的独特性与深刻性都能淋漓地昭示人性的复杂与诡异。希区柯克老片中招牌式的其它各种电影元素如: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角色关系(怀有某种癖好的美女或帅哥),人物性格的非逻辑性显现,戏剧性的故事真相,出乎意料的情结线索,以及摄人心魄的紧张配乐等等,也都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回味。而上面提到的各种电影特质,《色|戒》都一一具备了。
对《色|戒》的分解
《色|戒》中多次出现的“加利.格兰特(Carry Grant)”主演的老电影和那张帖在上海影院时的“《深闺疑云》(Suspicion)”的海报就是最好的佐证。格兰特是希区柯克的御用演员,也像希区柯克一样获得了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希区柯克青睐他的原因除了他演技好以外,更因为他风度翩翩的君子模样。用他一来可以争取更多的女观众以保证票房;二来希区柯克的电影常用一种“转嫁罪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一种暧昧的道德观念。比如对杀人犯的同情,故意丑化道德高尚的正面形象,对正反面人物的“颠倒”处理等。而加利.格兰特就正好充当那些一本正经的“坏人”,达到希区柯克想要创造的艺术效果。在《深闺》中格兰特饰演的花花飞公子,就是一个处处引起妻子疑心病的“杀人嫌疑犯”。
因此,可以毫无悬疑的断定:像希区柯克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一样,李安选用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色|戒》作电影素材,并选香港影帝粱朝伟和内地新型美女汤唯作主角,潜意识里他是希望像希区柯克那样出色的。有资料表明在《色|戒》中,李安特意没有在王佳芝看电影时播放《深闺疑云》,而以格兰特的另一部《断肠记》来代替,以避免前者的杀气和悬疑冲淡《色|戒》中苦心经营的同种气氛,这点世人可以觉察出李安的良苦用心。正如希区柯克一直拍摄情杀、犯罪之类的题材以赚取观众眼球、并来反思人性的阴暗面一样。李安对希区柯克最有意思、最成功的照搬,其实体现在电影《色|戒》的主题与对人物刻画的手法上。
首先,“色,戒”是一个暧昧而敏感的主题,却可以凸显真实的人性。“色”是女色,指“王佳芝的美色”,深层面也可是人的七情六欲(lust)等各种欲望心。“戒”表面可指“易先生”送的戒指,深层面也可是人对各种诱惑与欲望的戒备心(caution)等理智行为。这不但与他曾翻拍的奥斯汀的名著《理智与情感》的主题呼应,是对女性心理探索的一种延续,像他曾主张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一样”,也是与他一贯电影主题一致的。
其次,希区柯克的“转嫁罪行”的艺术手法,李安模仿的更是惟妙惟肖。电影中的那群貌似热血沸腾,敢作敢为的大学生们,长相老成,行为却实在幼稚;他们在权威“易先生”面前禁不住瑟瑟发抖,一次次错过良机却不惜牺牲同学情,支使弱女子去勾引“易先生”,直接导致了一幕“老鼠爱上猫”的闹剧加悲剧。而剧中“大汉奸”易先生的奸诈与凶残更像是他在乱世中为保存自己而不得已戴上的面具一样。他平日里是一位在万忙之中抽空陪老妻打麻将、拉家常的温存丈夫;一位给情人买“鸽子蛋”的体贴男人;一位对日本人不失时机鞭笞一番的“爱国者”;一位“鞠躬尽瘁”的工作狂。还有,他长相英俊、行事稳重、天生一副忧郁的面孔。难怪如今有许多小资的女观众会理解“王佳芝”的悲哀,甚至发出如果“‘我’是碰到‘易先生的女人,也会步‘王佳芝’的后尘”的感叹。无疑,李安电影中的“易先生”彻底颠覆了世人们对于“卖国奸贼”的庸俗认识。在《色|戒》中,民族大义,正义是非在王佳芝戴上易先生送给她的钻戒的那一刹那,彻底败给了只有男人和女人的人性小段。
像希区柯克电影中总有那些金发美女总有不寻常的行事方式一样,《色|戒》中人物性格的显现也是非逻辑性的。电影虽然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来为女主角的行为动机作铺垫,但很多观众还是无法理解剧中人物的救国方式,是什么原因促使“王佳芝”有勇气去献身,却没有胆量去点破她那点对爱情的奢望?为何那些爱国者们,甚至极其精明的特工吴先生想不出别的好点子去抗日,非要久久地逼迫一小女子一次次的去充当刺杀诱饵,难道同胞的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
半个多世纪以前,希区柯克为躲避严格的审片制度,让加利.格兰特与英格丽.裦曼上演了历史上最长纪录的吻,如今,为表现《色|戒》中“色”的尺度,挑战观众的审美极限,李安拍出了让多数世人咋舌的性爱场面。是为了票房、还是为了艺术?是效仿、还是超越?这点让如今精明无比的观众们着实汗了一回。
还有,李安没有改编张爱玲小说原著的精神,而是维持了小说的悲剧性结局,把道德的裁判交与观众。与希区柯克不敢违背好莱坞的审美原则,只得在制作出一次次的惊悚与精彩加上一出好人终有好报的呆板结局相比,这点可以算是他为电影艺术创造所做的又一次高明选择。
在对电影艺术上的追求上,虽然李安一直都是力求成为电影史上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大手笔,但这部有着历史与政治宏大背景的男女之间的小故事《色|戒》,除了在突出‘色’——这个主题而有一些大胆的举动之外,并没有超出他“常规的人性挣扎”范畴。因此这部没有了武侠中的江湖儿女,没有西部风云的牛仔,只有乱世旧上海中一段畸恋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对优秀前辈电影的高超模仿、一件电影界比较玲珑的娱乐片复制品;当然,也许是我们太苛刻,李安是人,不是神,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多少精英们期待的艺术突破和他的自我超越,虽然好事者可从影片中找到许多的瑕疵和许多的不满,但它还是一部能引起那些多愁善感者或好奇、或心酸、或愤怒、或狐疑等诸多情感反应的商业大片。从这种层面来讲,《色|戒》也算是一种成功的精神产品,因此李安,不管是艺术大师,还是商业大鳄,不论是无意还是有意,他都挑战了世人的眼界,把玩了世人之种种“人性”。别忘了,当有人沉迷其中,说好说歹时,需记起电影大师多年前的一句话:“这只是一部电影”。
参考文献:
[1]胥代.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之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2]夏洛特.钱德勒著,黄渊译:这只是一部电影——希区柯克:一种私人传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关键词:李安;希区柯克;悬疑;暧昧的道德观
现在是媒体时代,在影像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同时,它也应具有精英文化的某些特征。因为好的电影理应是凝聚了人类智慧与心血的艺术结晶,它除去娱乐大众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探索人性,发展文化,或有技术革新等深层面的内涵。
《色|戒》,作为当今电影界的精英导演李安向他的先辈——文字时代的精英——张爱玲女士的最高敬礼,用银幕——这种大众娱乐的方式来重述张爱玲早在半个世纪前已经讲述过的人间悲欢,引得世人们趋之若鹜,热评如潮。不管人们是抱着何种目的,何种心态去的影院,看完之后是大呼上当或是暗暗叫绝,无论其票房是否赚得盆满钵满,这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是肯定的。然而,真如李安本人所说,电影达到了“抢救一段历史”的艺术高度吗?和希区柯克的那些经典老片比一比,答案就很明显了。
一部像极了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
首先,电影的宣传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于如今多不熟悉张爱玲小说的现代人,在报纸、电视、广播、宽带等媒介,对电影即将上映的轮番报道中,怀着对小说,对梁朝伟的好奇与期待,或说对李安的崇拜与信任,人们来到了电影院。这是电影对观众设置的第一种心理预期,也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种悬疑。
到了影院们口,电影海报上欲说还休的简介,特别是最后带省略号的一句,“……看到易先生的眼神里闪烁的温情……王佳芝开始后悔……”,这又给观众造成了一种猜想:刺杀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也是一直不断寻求答案谜底的过程,在“王佳芝”终于成功把“易先生”带进“陷进”,在猎杀与被猎杀的那一刹那,戏剧的悬念达到了高潮,观众的紧张也到了最高限度。直到“易先生”像狡兔一样飞也似的逃离现场时,观众才长舒一口气(这也是网上流传的“笑场”情节之一)。这种追求情节的惯性使观众产生的种种担忧与牵挂,还真应了海报里的一句话——“戏假情真”。这里李安像讲故事的高手一样,在最后一刻才把故事的结局才公布于众,成功设置了电影的第二种悬疑。
当然,对影片的其他悬疑并不只是伴随欣赏电影的始末。电影播毕之后的种种论调也会催生出其它世人的种种猜疑,《色|戒》真的是“汉奸文学”吗?它真的是文艺片吗?它够“色”,够“戒”吗?……
以上悬念之种种,与李安导演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点依稀可见电影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编织悬疑的功力。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一贯题材都是谋杀、犯罪中夹杂点爱情等人类的古老话题,他的电影利用人性中隐含的“趋利避害”、“嗜血好斗”、“窥探辟“、窥淫辟”等各种阴暗心理来设置悬念、刺激观众感官,以求娱乐大众,因此,在极具商业的种特征之外,希区柯克的电影也或多或少地具有艺术内涵;希区柯克的电影给人带来的惊悚之余,其主题的独特性与深刻性都能淋漓地昭示人性的复杂与诡异。希区柯克老片中招牌式的其它各种电影元素如: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角色关系(怀有某种癖好的美女或帅哥),人物性格的非逻辑性显现,戏剧性的故事真相,出乎意料的情结线索,以及摄人心魄的紧张配乐等等,也都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回味。而上面提到的各种电影特质,《色|戒》都一一具备了。
对《色|戒》的分解
《色|戒》中多次出现的“加利.格兰特(Carry Grant)”主演的老电影和那张帖在上海影院时的“《深闺疑云》(Suspicion)”的海报就是最好的佐证。格兰特是希区柯克的御用演员,也像希区柯克一样获得了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希区柯克青睐他的原因除了他演技好以外,更因为他风度翩翩的君子模样。用他一来可以争取更多的女观众以保证票房;二来希区柯克的电影常用一种“转嫁罪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一种暧昧的道德观念。比如对杀人犯的同情,故意丑化道德高尚的正面形象,对正反面人物的“颠倒”处理等。而加利.格兰特就正好充当那些一本正经的“坏人”,达到希区柯克想要创造的艺术效果。在《深闺》中格兰特饰演的花花飞公子,就是一个处处引起妻子疑心病的“杀人嫌疑犯”。
因此,可以毫无悬疑的断定:像希区柯克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一样,李安选用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色|戒》作电影素材,并选香港影帝粱朝伟和内地新型美女汤唯作主角,潜意识里他是希望像希区柯克那样出色的。有资料表明在《色|戒》中,李安特意没有在王佳芝看电影时播放《深闺疑云》,而以格兰特的另一部《断肠记》来代替,以避免前者的杀气和悬疑冲淡《色|戒》中苦心经营的同种气氛,这点世人可以觉察出李安的良苦用心。正如希区柯克一直拍摄情杀、犯罪之类的题材以赚取观众眼球、并来反思人性的阴暗面一样。李安对希区柯克最有意思、最成功的照搬,其实体现在电影《色|戒》的主题与对人物刻画的手法上。
首先,“色,戒”是一个暧昧而敏感的主题,却可以凸显真实的人性。“色”是女色,指“王佳芝的美色”,深层面也可是人的七情六欲(lust)等各种欲望心。“戒”表面可指“易先生”送的戒指,深层面也可是人对各种诱惑与欲望的戒备心(caution)等理智行为。这不但与他曾翻拍的奥斯汀的名著《理智与情感》的主题呼应,是对女性心理探索的一种延续,像他曾主张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一样”,也是与他一贯电影主题一致的。
其次,希区柯克的“转嫁罪行”的艺术手法,李安模仿的更是惟妙惟肖。电影中的那群貌似热血沸腾,敢作敢为的大学生们,长相老成,行为却实在幼稚;他们在权威“易先生”面前禁不住瑟瑟发抖,一次次错过良机却不惜牺牲同学情,支使弱女子去勾引“易先生”,直接导致了一幕“老鼠爱上猫”的闹剧加悲剧。而剧中“大汉奸”易先生的奸诈与凶残更像是他在乱世中为保存自己而不得已戴上的面具一样。他平日里是一位在万忙之中抽空陪老妻打麻将、拉家常的温存丈夫;一位给情人买“鸽子蛋”的体贴男人;一位对日本人不失时机鞭笞一番的“爱国者”;一位“鞠躬尽瘁”的工作狂。还有,他长相英俊、行事稳重、天生一副忧郁的面孔。难怪如今有许多小资的女观众会理解“王佳芝”的悲哀,甚至发出如果“‘我’是碰到‘易先生的女人,也会步‘王佳芝’的后尘”的感叹。无疑,李安电影中的“易先生”彻底颠覆了世人们对于“卖国奸贼”的庸俗认识。在《色|戒》中,民族大义,正义是非在王佳芝戴上易先生送给她的钻戒的那一刹那,彻底败给了只有男人和女人的人性小段。
像希区柯克电影中总有那些金发美女总有不寻常的行事方式一样,《色|戒》中人物性格的显现也是非逻辑性的。电影虽然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来为女主角的行为动机作铺垫,但很多观众还是无法理解剧中人物的救国方式,是什么原因促使“王佳芝”有勇气去献身,却没有胆量去点破她那点对爱情的奢望?为何那些爱国者们,甚至极其精明的特工吴先生想不出别的好点子去抗日,非要久久地逼迫一小女子一次次的去充当刺杀诱饵,难道同胞的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
半个多世纪以前,希区柯克为躲避严格的审片制度,让加利.格兰特与英格丽.裦曼上演了历史上最长纪录的吻,如今,为表现《色|戒》中“色”的尺度,挑战观众的审美极限,李安拍出了让多数世人咋舌的性爱场面。是为了票房、还是为了艺术?是效仿、还是超越?这点让如今精明无比的观众们着实汗了一回。
还有,李安没有改编张爱玲小说原著的精神,而是维持了小说的悲剧性结局,把道德的裁判交与观众。与希区柯克不敢违背好莱坞的审美原则,只得在制作出一次次的惊悚与精彩加上一出好人终有好报的呆板结局相比,这点可以算是他为电影艺术创造所做的又一次高明选择。
在对电影艺术上的追求上,虽然李安一直都是力求成为电影史上兼容东西方文化的大手笔,但这部有着历史与政治宏大背景的男女之间的小故事《色|戒》,除了在突出‘色’——这个主题而有一些大胆的举动之外,并没有超出他“常规的人性挣扎”范畴。因此这部没有了武侠中的江湖儿女,没有西部风云的牛仔,只有乱世旧上海中一段畸恋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部对优秀前辈电影的高超模仿、一件电影界比较玲珑的娱乐片复制品;当然,也许是我们太苛刻,李安是人,不是神,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多少精英们期待的艺术突破和他的自我超越,虽然好事者可从影片中找到许多的瑕疵和许多的不满,但它还是一部能引起那些多愁善感者或好奇、或心酸、或愤怒、或狐疑等诸多情感反应的商业大片。从这种层面来讲,《色|戒》也算是一种成功的精神产品,因此李安,不管是艺术大师,还是商业大鳄,不论是无意还是有意,他都挑战了世人的眼界,把玩了世人之种种“人性”。别忘了,当有人沉迷其中,说好说歹时,需记起电影大师多年前的一句话:“这只是一部电影”。
参考文献:
[1]胥代.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之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2]夏洛特.钱德勒著,黄渊译:这只是一部电影——希区柯克:一种私人传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