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倾听、理解、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爱”充满课堂
  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 让生活融入数学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 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 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对语言测试领域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测试对于语言教学的影响。本文借鉴国外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及其对教学的反拨效应,说明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只有充分利用其改革的积极的反拨效应,不断削弱其消极影响,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  关键词:反拨效应 改革 测试    一、前言    语言测试从语言学、语言
期刊
多媒体语文课,既指“多种电教媒体组合优化的语文课”,也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语文课”。尤其是后者,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
期刊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阅读具得的语言功能之一,同时又是学习英语和发展其他语言功能的主要途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又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落实英语交际的主要手段。阅读能力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理解程度,即阅读理解;二是读速快慢,即阅读速度。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型语言活动, 它不仅涉及语音、语法、词汇这些语言因素, 还有非语言因
期刊
一、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显著的特点: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如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化学与生恬、与社会、与环境的联系关注得多丁。我们的第一个课题是“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一般性研究过程的示范,包括小组讨论、方案制
期刊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治学精神、管理方式、特别是道德品质和行为
期刊
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教师仅起帮助作用。所以有人说,数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自己学会的。事实上,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学法上。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学习,不同的学会有不同的效果。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指导呢?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法的重要性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愿望和热情,还有讲求一定的方法。数学学法的作
期刊
内容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个性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进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情景表演,强化阅读兴趣。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 兴趣    《全日制义务
期刊
内容摘要:就笔者在职业院校的职场英语教学进行探索,关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注重职场英语实践情境、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促进师生在任务型教学的空间里共同成长。  关键词:职场英语 探索 职业性     目前针对职场英语,国内外学者从专门英语的角度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也有一定的数量,但总的来说,研究面主要集中在专业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发散思维,似乎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具体来说什么是发散思维呢?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打破定势思维的限制,从各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对现在所普遍提倡的创新能力相关,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以及创造力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