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为驱动力,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o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初中必修的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正是由于其独特性的一面,信息教师需要区别对待,注重方法引导,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而在众多教法中,任务驱动法具有诸多优势,如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科之间关系的强化,有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等。那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以任务为驱动力,以切实将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呢?笔者认为,应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有效任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教学法;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法,即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获得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可操作性性、开放性、适当性、趣味性等,以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法的实效,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同时,应在基于学生基础上,设计切实可行的任务。
  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情境的创设可以将信息技术以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以任务情境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任务情境,完成课堂学习。在情境创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音频、画面等功能实现。以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初识Flash动画》这一课为例。我首先演示课前制作好的Flash动画《移动的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Flash动画的魅力;其次,学生被顺利带领入境后,我以任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如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个性Flash动画呢?那就得先学习Flash动画的基础知识;最后,经过任务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有效激发,都想深入学习Flash动画。
  二、任务贯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任务驱动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以任务为驱动力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南针”。在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后,教师依据学生信息能力、课堂和学生学习需要,确定学习任务,以让任务教学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以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初识Flash动画》这一课为例。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三个:1.学生学会正确启动Flash,并认识Flash的工作界面。2.学生初步理解动画制作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元件、库、场景、图层、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等。3.初步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明确这些目标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Flash动画《移动的小球》,通过感官体验,熟悉动画制作步骤,从而确定学习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立足教材与学生,了解学情,以让确定的学习任务更贴合学生实际与发展。
  (二)提出明确任务,促进动手操作
  在任务驱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在基于学生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上,提出明确的任务,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课为例。经过上一次课《制作多媒体作品流程》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多媒体作品制作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以任务为驱动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1.制作个性多媒体作品,主题自己确定;2.建立标题幻灯片;3.建立导航页幻灯片;4.作品需要图文并茂,并插入一个视频文件或者是声音文件,标题以艺术字形式呈现。作品中需要附上作品的设计说明。学生接收任务信息后,开始动手操作。在这个任务中,很多学生以节日,如母亲节、妇女节、愚人节等作为作品主题。可以说,教师设计的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主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确定,文字说明方面也依据自身的作品进行撰写。因此,这个任务真实性强、可操作性也非常强,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价值。
  (三)分析完成任务,强化知识吸收
  在明确任务后,学生开始分析任务。在任务分析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以出色完成任务。在分析任务时,学生会发现,如果需要完成此项任务,需要了解PPT的制作,寻找主题对应图片、声音或者视频文件,并了解如何插入,如何设计艺术字、文字说明排版等,以美化小组所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分析和完成任务,并在分析和制作过程不断试错、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学生在任务中完整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对于疑难点的突破上,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由衷感觉学习带来的愉悦感。
  三、及时进行评价,提升任务实效
  在任务驱动法课堂上,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评价。教师只有及时评价,才能真正提升任务实效。学生在评价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认为自身学习上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而转化为更强的学习动力,继续参与任务。例如在对《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课的评价中,教师可以按以下流程进行:1.教师播放学生作品,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点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作品创意、是否按照任务完成、美观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客观评价;2.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可以从合作默契度、对任务的解析等方面进行。学生通过参评,吸收别人作品的长处,促进反思。而教师最终点评,鼓励为主,提升任务实效。
  总之,以任务为驱动力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色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享受了参与任务的乐趣。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法,应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设计有效任务,以真正利用任务,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慧.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
  [2]苏兴洲.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其他文献
在水下砂层中进行基础施工,防止大量涌水和流砂的发生,是顺利施工的重要保证.在达万线明月江1号大桥4#墩水下砂层承台基坑的施工中,除围堰筑岛外,还采用压浆法固砂止水.用好
城镇化背景下的商品流通不仅能实现城市的人员、资金、技术、物资交流,带动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而且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从而促
本文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投资和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如何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升我国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县级的公开课,内容是《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虽然是以前上过的课,但这次感受颇深。在做课前准备工作中,我就思考怎样能把这堂课上的出彩,最起码能对得起来听课的同行们,我们这里的公开课我觉得还有很大的表演成分。但是从新课程的要求出发,要做到既符合新课程常标准要求又要出彩,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做到打造高效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通过分析内压缩转子式油气混输泵工作原理及其内压缩过程,得出了转子泵输入功率P、附加输入功率Ps及其无内压缩过程泵输入功率Pt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得出不
“大小买”是徽州“一田二主”现象的一种主要称谓,但并非唯一称谓,亦未曾完全统一过,相反,徽州“一田二主”现象的称谓还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中间品进口影响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内在机制,接着运用我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从整体上、分行业、不同贸易形式和不同国家层面综合实证检验了垂直专
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
【摘 要】分析初中科学演示实验的目标层次,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各层次目标的落实方法。  【关键词】初中科学;演示实验;目标层次;教学示例  中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浙教版《科学》以大量的篇幅浓墨重彩地突出科学实验,充分展现了“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的独特魅力。把课程定位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上。一些概念、规律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