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东方希望是“两权”分离的,不是十足意义上的家族企业,但在中国经济界,许多人还是将刘永行看做是家族企业的领袖人物。因为他和他的兄弟们共同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奇迹,而且他本人有较为成熟的家族企业理论。
不久前,有人将刘永行和刘永好兄弟二人做了一次比较。根据双方的经营思路和行为方式,将他们两人的差异总结为四个方面:
其一,刘永行强调专业化发展,主要做饲料,别的行业很少进入;而刘永好则比较注重多元化发展,除了做饲料,还做房地产、金融、制药、外贸、印刷、化工等许多产业;
其二,刘永行很长一段时期内只做产业经营,不参与资本经营,他在银行贷款都很少,甚至自己经常有几个亿的现金存在银行账上闲着。当然自2000年开始,刘永行也渐渐进入了资本运营的领域。而刘永好分家后很快就进入资本运营,并且做得很出色;
其三,刘永好分家将新希望上市,由家族企业变成公众公司,而刘永行则对上市兴趣不大;
其四,刘永好边做企业边参与政治活动,在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等组织都有重要职务,而刘永行只做企业,不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
多年来,刘永行一直较推崇家族式企业,他认为家族式企业是效率最高的企业模式。
《商务周刊》:去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好像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同时由于环境原因也出现了一些规模缩小的现象。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刘永行:2001年以来,民营企业的地位确实提高了不少,但这种提高还太慢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的效率很高,可是国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还太少。比如说大型工程,总是先要发包给国营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然后再层层分包,分包到最后实际进行工程的,都还是一些私营老板。但是每一层转包分包的企业都要剥一层皮,到了私营企业拿到工程时,他想不偷工减料都不行,否则就要赔钱。相对于国企,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所以只要放开民企的进入领域,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又比如说电力行业,中国的煤价全世界最低,人力也便宜,但电价却非常之高,这还是由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如果电力行业开放,我们东方希望也想进入。
据我了解,从2001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有下降趋势。这其中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税费负担过重,原来有些已经做大的民营企业现在又在变小,由实业公司变成了个体户。因为个体户是包税制的,而实业公司的账目清楚,因此税负就重。除了高科技以外,现在实业方面各行业盈利困难,大量中小企业从实业转向了投资,变成了买房族、炒股族。因此政策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减税,把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改善一下。
《商务周刊》:去年以来,一批家族式企业纷纷上市,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刘永行:一个公司,原来操作的资产不过一亿或几亿,一上市就筹资10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这样的上市对公司有好处吗?对于一个公司来讲,上市可能会使其发展出现了一个断裂带,这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股民的钱虽然名义上甚至不用付息,但是他们的钱投进来,是希望你给他们带来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率。企业家应该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民营企业的信誉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我们赔了钱不会有国家给你来债转股,甚至危机关头的大额贷款你也不能指望。虽然现在上市钱好拿,但是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要冷静。所以我将来上市的话,首先是所用资金的项目一定要清楚,其次我并不希望股价创造什么高位奇迹。我希望投资我企业的人都能长久地赚钱。这个基础只能是做好实业。
《商务周刊》:您曾说过,家族企业永远不会消失,您的理由是什么?
刘永行:家族式的企业是企业发展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经营者对企业资产是高度负责的,他是不会乱花的,所以说家族式的企业永远不会消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40%是由家族式所有或经营。中国现在这几年出现贬低家族企业的趋向,我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家族企业并不是一种落后的形式,它是企业发展的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它和任何企业一样有它的弱点。尽管它高效率、对企业高度负责任、决策迅速,但它的弊端第一是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低,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第二是公司的规模做大了以后,难以保证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高位置上。如果不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高位置上,那么企业的发展规模就要受到限制。这就是家族企业的弱点。
《商务周刊》:中国家族企业的高效率来自何处?
刘永行:家族企业的效益是非常高的。他没有明确的会计、出纳、厂长、经理,甚至没有明确的保管,什么事都是一家人兼起来的,一个人可以做几个人的事。社会法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不高,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成本。以饲料企业为例,这对中小型企业影响最大。需要150人的饲料工厂,中国的国有企业大概要200-300人左右,我们希望集团大概要100人左右。而我在美国看到,同等规模的饲料工厂只要7个人。很多人认为这与人家的机械化水平有关,这是完全错的。以饲料工厂来说,中国的饲料企业机械化的程度是高于美国的。因为在美国的饲料行业,像这种规模的小厂,基本上属于要淘汰的工厂,一般是六七十年代建的,自动化程度很低;都是机械化控制的。而我国的中小型饲料厂几乎所有都是新建的、自动化的。
那么差别在哪里呢?我们所有的工厂都有一个大围墙.保安、收货员、发货员、化验室、地磅房,而美国工厂都没有。在国外,比如在美国,这些统统都不要,这些都是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小型的生产资料没人偷,所以不需要门卫、保安;就是偷了也卖不掉,也就是说员工也不会偷;他的交易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企业关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所以他进货时对方就按规定给你送来,送来之后,工厂都有地磅房,厂长就在计算机控制室里,不见面就把货称了,然后拉到地坑里面把货下掉了,这都是计算机完成的。从技术角度说,我们也能完成,但在我们这里却决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呢?可能会有假货。国内的法制和信用程度,严重地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力,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在我们100多人的工厂里,仔细分析,有一半人是不需要的,对剩下的一半人再分析,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文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问题,至少一大部分人是不需要的。
《商务周刊》:如果将上市公司和家族类企业结合会很好吗?
刘永行:上市公司有规模、便于聚集人才。这是他的优点,但他的管理环节也很多,这也是国际上大型的上市公司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温州的个体户资金效率是最高的,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都比不上他们。国际上大型企业净资本回报率达到10%就是高的,20%就高得不得了,30%就可能是最优秀的企业了。但个体户资金的回报率是百分之百的,所以说创立个体户是最好的形式。但它做大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可是上市公司一下子就可以把几十亿资金集中起来,他的资金回报率也许只有5%、10%,但它的总量大。所以说各有各的好处,不能完全从效率观念说家族企业非常好,从规模观念说上市公司好,这只是社会企业界的分工,只有把家族企业的效率和上市公司的规模组合起来,社会体制才会完善。
《商务周刊》:您一直说,要把东方希望作成百年老店,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刘永行:家族企业也能做大做久,关键取决于是不是有最优秀的人在企业的最高层,在与GE公司CEO对话之后,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新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最高负责人的世界观和处事风格,作为一种行为准则,灌输到员工中去,在员工中达成一种共识,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从而成为企业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正是这样的“希望文化”维系了希望集团19年的发展,并将在今后一直影响下去。
不久前,有人将刘永行和刘永好兄弟二人做了一次比较。根据双方的经营思路和行为方式,将他们两人的差异总结为四个方面:
其一,刘永行强调专业化发展,主要做饲料,别的行业很少进入;而刘永好则比较注重多元化发展,除了做饲料,还做房地产、金融、制药、外贸、印刷、化工等许多产业;
其二,刘永行很长一段时期内只做产业经营,不参与资本经营,他在银行贷款都很少,甚至自己经常有几个亿的现金存在银行账上闲着。当然自2000年开始,刘永行也渐渐进入了资本运营的领域。而刘永好分家后很快就进入资本运营,并且做得很出色;
其三,刘永好分家将新希望上市,由家族企业变成公众公司,而刘永行则对上市兴趣不大;
其四,刘永好边做企业边参与政治活动,在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等组织都有重要职务,而刘永行只做企业,不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
多年来,刘永行一直较推崇家族式企业,他认为家族式企业是效率最高的企业模式。
《商务周刊》:去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好像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同时由于环境原因也出现了一些规模缩小的现象。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刘永行:2001年以来,民营企业的地位确实提高了不少,但这种提高还太慢了。中国的民营企业的效率很高,可是国家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还太少。比如说大型工程,总是先要发包给国营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然后再层层分包,分包到最后实际进行工程的,都还是一些私营老板。但是每一层转包分包的企业都要剥一层皮,到了私营企业拿到工程时,他想不偷工减料都不行,否则就要赔钱。相对于国企,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所以只要放开民企的进入领域,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又比如说电力行业,中国的煤价全世界最低,人力也便宜,但电价却非常之高,这还是由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如果电力行业开放,我们东方希望也想进入。
据我了解,从2001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投资有下降趋势。这其中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税费负担过重,原来有些已经做大的民营企业现在又在变小,由实业公司变成了个体户。因为个体户是包税制的,而实业公司的账目清楚,因此税负就重。除了高科技以外,现在实业方面各行业盈利困难,大量中小企业从实业转向了投资,变成了买房族、炒股族。因此政策上是不是可以考虑减税,把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改善一下。
《商务周刊》:去年以来,一批家族式企业纷纷上市,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刘永行:一个公司,原来操作的资产不过一亿或几亿,一上市就筹资10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这样的上市对公司有好处吗?对于一个公司来讲,上市可能会使其发展出现了一个断裂带,这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股民的钱虽然名义上甚至不用付息,但是他们的钱投进来,是希望你给他们带来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率。企业家应该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民营企业的信誉是靠自己做出来的,我们赔了钱不会有国家给你来债转股,甚至危机关头的大额贷款你也不能指望。虽然现在上市钱好拿,但是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要冷静。所以我将来上市的话,首先是所用资金的项目一定要清楚,其次我并不希望股价创造什么高位奇迹。我希望投资我企业的人都能长久地赚钱。这个基础只能是做好实业。
《商务周刊》:您曾说过,家族企业永远不会消失,您的理由是什么?
刘永行:家族式的企业是企业发展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经营者对企业资产是高度负责的,他是不会乱花的,所以说家族式的企业永远不会消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40%是由家族式所有或经营。中国现在这几年出现贬低家族企业的趋向,我觉得这是完全错误的。家族企业并不是一种落后的形式,它是企业发展的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方式。但它和任何企业一样有它的弱点。尽管它高效率、对企业高度负责任、决策迅速,但它的弊端第一是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低,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第二是公司的规模做大了以后,难以保证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高位置上。如果不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高位置上,那么企业的发展规模就要受到限制。这就是家族企业的弱点。
《商务周刊》:中国家族企业的高效率来自何处?
刘永行:家族企业的效益是非常高的。他没有明确的会计、出纳、厂长、经理,甚至没有明确的保管,什么事都是一家人兼起来的,一个人可以做几个人的事。社会法制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不高,这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成本。以饲料企业为例,这对中小型企业影响最大。需要150人的饲料工厂,中国的国有企业大概要200-300人左右,我们希望集团大概要100人左右。而我在美国看到,同等规模的饲料工厂只要7个人。很多人认为这与人家的机械化水平有关,这是完全错的。以饲料工厂来说,中国的饲料企业机械化的程度是高于美国的。因为在美国的饲料行业,像这种规模的小厂,基本上属于要淘汰的工厂,一般是六七十年代建的,自动化程度很低;都是机械化控制的。而我国的中小型饲料厂几乎所有都是新建的、自动化的。
那么差别在哪里呢?我们所有的工厂都有一个大围墙.保安、收货员、发货员、化验室、地磅房,而美国工厂都没有。在国外,比如在美国,这些统统都不要,这些都是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小型的生产资料没人偷,所以不需要门卫、保安;就是偷了也卖不掉,也就是说员工也不会偷;他的交易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企业关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所以他进货时对方就按规定给你送来,送来之后,工厂都有地磅房,厂长就在计算机控制室里,不见面就把货称了,然后拉到地坑里面把货下掉了,这都是计算机完成的。从技术角度说,我们也能完成,但在我们这里却决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呢?可能会有假货。国内的法制和信用程度,严重地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力,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在我们100多人的工厂里,仔细分析,有一半人是不需要的,对剩下的一半人再分析,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文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问题,至少一大部分人是不需要的。
《商务周刊》:如果将上市公司和家族类企业结合会很好吗?
刘永行:上市公司有规模、便于聚集人才。这是他的优点,但他的管理环节也很多,这也是国际上大型的上市公司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温州的个体户资金效率是最高的,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都比不上他们。国际上大型企业净资本回报率达到10%就是高的,20%就高得不得了,30%就可能是最优秀的企业了。但个体户资金的回报率是百分之百的,所以说创立个体户是最好的形式。但它做大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可是上市公司一下子就可以把几十亿资金集中起来,他的资金回报率也许只有5%、10%,但它的总量大。所以说各有各的好处,不能完全从效率观念说家族企业非常好,从规模观念说上市公司好,这只是社会企业界的分工,只有把家族企业的效率和上市公司的规模组合起来,社会体制才会完善。
《商务周刊》:您一直说,要把东方希望作成百年老店,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刘永行:家族企业也能做大做久,关键取决于是不是有最优秀的人在企业的最高层,在与GE公司CEO对话之后,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新理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最高负责人的世界观和处事风格,作为一种行为准则,灌输到员工中去,在员工中达成一种共识,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从而成为企业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正是这样的“希望文化”维系了希望集团19年的发展,并将在今后一直影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