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重山内功导气法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语:秦重山先生生于光绪丙戌年(1886年)。早年身体不好,且患心脏栓塞症,为了强身健体,曾向四五位前辈叩头从师(包括大成拳开山祖师王芗斋)。认真锻炼。但秦先生认为他们的功夫各有专长,从四十岁起,他朝夕揣摩锻炼。在个人身体健康方面收到很大效果,七十多岁时,健壮宛如四五十岁的人。本文所介绍的功法,是他综合许多人的材料和参考了一些有关书籍,并且一一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整理所得到的。
  练习气功,在形式上,大体可分为站、坐、卧三种姿势。站式的基本锻炼在疗效上具有独到之处,所以首先提出比较系统的说明。但坐、卧两式在练习气功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坐式适合于晚间在家中做气功,且便于身体衰弱不耐久站的人。而卧式宜于患病较久,如胃肠溃疡等病症,必须躺卧疗养,以免患处受到震动影响、加速伤痕愈结,亦附带介绍如下:
  
  一、站式
  
  即为站桩,可分为“三圆式”、“三合式”、“伏虎式”三种基本姿势。由于练习气功是由浅入深逐步锻炼的,同时适应个人体质和疾病的不同要求,所以分列三种姿势来配合六个阶段的呼吸,兹分述如下:
  
  1、三圆式
  这个姿势,为三种姿势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姿势。站立的方法是两脚左右分开,间隔距离与练习者肩宽相同。两脚尖尽量向内站成一个圆形。两腿微屈,腰直。胸平,不挺不弯,这叫做“含胸拔背”。两臂抬起与肩平,肘比肩稍低,作环抱树干状(以扩大肺活量为度)。两手各指均张开弯曲如握球状,形似虎爪。两手心相向。距离约一尺左右(有人主张两手下垂放在小腹前做握球状,或将两手高举过肩,本文不采用这两种姿势),头向上顶(意识上顶天),不偏不斜,项部直立,这叫做“头顶项竖”。是为了使血管和神经不受弯压为准。两眼最好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注视两眉间或鼻端(两眼平视远处目标亦可),因为眼大开,心思容易被外界景物滋扰散乱,眼闭则易于昏沉。所以微闭。思想易于集中,脑子很快入静。
  所谓三圆,是指足圆、臂圆、手圆的意思。足圆是为了使腰部保持平直,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臂圆和手圆是为了加强呼吸作用。并使气息运行直达手指尖端。练习这一姿势的目的,是使腿部、腰背、膀臂、手腕等部位的肌肉更发达。且使其坚韧结实。
  每次站桩时间,开始时,不必太长,三五分钟或十几分钟均可。体力增进时,才逐渐延长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样才能逐步有所收效。初学时,每站几分钟后,可以做些辅助运动,或头部按摩,以调解疲乏。重振精神,然后继续站桩。每次练功总的时间,至少要半个时,每天最好早晚各练一次,这样益处更大。
  站桩三圆式的好处,呼气配合时,“为开为发”,气达指尖、足心。吸气时,“为合为蓄”,气人丹田,过夹脊直冲头顶。这个姿势是“浑圆深藏,静嘘动吸,云卧天行,其妙无穷”。故昔日气功家有云:“足履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所以采用此式练功,呼吸灵通,周身舒畅,心田有愉快之感。
  
  2、三合式
  此式站立办法,足两脚一前一后,摆成似八字又非八字的形式。两脚前后距离约二尺左右,可按练习者身材高矮自行掌握,以站稳舒适为宜,前腿斜直,后腿微屈。全身的体重分别放在两腿上,前后两腿负担体重的比例。约为前三后七。左腿在前方时。左臂与肘弯成135度,惟肘上举。左肘向外扭转,手指向掌心内转,拇指与中指成半圆形,惟食指独上举。高度与视线齐平,其余三指顺其自然弯曲亦成虎爪状。右臂下垂,稍往身后退约二三寸左右,右肘与右膀弯成直角,放在右肋二三寸处。做护肋状,右于各指亦握成虎爪形。右脚在前时,与上述姿势相反。这一姿势,也要腰直,胸平,头顶项竖,两眼平视独出的指尖。
  练习这一姿势,要做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外三合”。比三圆式做起来要难一些。学者须在练二三式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试行练习,否则就不易迅速收到效果。此式练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思想高度集中,降低血压和调整各器官的反常现象,并加强肩膀、肘膝,及手足的膂力。
  站桩三合式。容易使脑很快得到充分的宁静,为镇定神经的良好办法。进而能够使心血调融,消灭血压过高、心跳过速的病态。此式配合呼气时,犹如“箭在弦上,百发百中”,气人丹田,息贯全身。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一鼓气足,上冲云霄。尤在外静内动,息息皆通。
  
  3、伏虎式
  这一姿势是站桩的最后一式。做法是先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字形,两腿相距约五尺左右,身体往下稍蹲,如骑马,前后两脚成90度角。左手顺摆在左膝上方的三寸处,右手竖在右膝上方的三寸地方,左手伸出稍屈,右手与臂弯成45度。其意好像左于按着虎头,右手把着虎尾。头顶直立,眼向左前方注视。左腿在前时和上述相反而做,这就叫做伏虎式。
  练习这一姿势,更需要长时间锻炼前两式之后,才能开始练习。否则稍站不久,两腿就会颤抖不能支持。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于腿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这一姿势锻炼的要求,加强四肢健壮,腰背有力。古人曾喻为“鸡腿、龙腰、熊臂、虎豹头”,就是这个意思。
  站桩伏虎式,有强筋壮骨的功能,医治宿疾的特效。尤其在配合呼气时,犹如“身跨骏马。奔腾万里”。吸气时,好似“武松打虎,气力充沛”。如能长期锻炼此式,不仅使其气魄雄伟,且可具有千军万马之力。
  站式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1、调整呼吸,首要空气新鲜,所以公园、郊外、河旁、林中是练习气功采用站式最好的地方。若用坐式或卧式,则感到种种不便。而此式随地可立,且身如花木生根,饱餐天地开合的佳气。
  2、站式的好处,尤在于调整气息时,血液循环不受丝毫压制或阻碍,且“气”的运行直达四肢五脏六腑。在疗效和保健上起了直接刺激或按摩作用,这是它的可贵之处。坐卧两式只是在调心静养上有特殊效果,不如站式更能避免孤寂,静动能相互结合,不发生什么副作用。
  3、在练习气功时,最难做到的功夫,是要以意领气,运行于丹田、涌泉、脊椎和大脑之间。要达到这一日的,必须要“小腹凸起”,“足趾抓地”,“提肛”等具体动作,才能起到息息相通的作用。故舍采站式不为功。
  4、练习气功。必须保持其特殊的“醒觉”状态。效果才大,故采站桩式的练法,由于清醒用功,气息在体内交流,感应较深,作用亦大。若采坐或卧式容易打盹或入睡。则失去有意识地“以意引气”的作用。如若陷于昏沉梦寐之中,则不如站式运用理智、保持心地明晰宁静的收益大,且能贯彻息息相通的妙境。
  5、站式便于进行各种辅助活动, 使内功与外功密切地配合,迅速收效。且站桩时两臂抬起,气息交流,四通八达,则增加了肺活量,心脑尤为舒适开朗。
  
  二、坐式
  
  可分为盘膝和端坐两种。
  
  1、盘膝式
  可分为双盘、单盘、自然盘膝三种姿势。双盘做法。先用左腿加于右腿之上,然后再以右腿加于左腿的上面,两脚心向上,两膝紧压软垫,头颈和上身端直,以坐稳舒适为宜。此种姿势没有功夫的人。很难做到。对于有病的人,若双盘膝很感困难,则可以采用单盘坐法,即以左腿加于右腿互相重叠,惟上腿足心向上,其余与双盘膝同。如因体弱,单盘仍不能耐坐,可采用自然盘膝,此法以两腿交叉而坐,两脚心各压在腿下。妇女可以把两腿双跪而坐较为安稳。
  未开始盘膝前,最好先把头颈和四肢做击打和摇摆活动数分钟,以舒展筋骨肌肉,免得坐时感到困难。活动后,应宽衣解带,不宜太紧,以免妨碍涮和气息。也不要过松,衣服脱落容易受凉。于是进入坐法,盘时头鼻和舌尖正对肚脐眼,成一条线,这样身体才能保持端正。不偏不斜。但胸部应略向前俯,不挺胸,臀部向后稍微凸出,但背脊不弯不曲。两膝盘好后,两手相握或两手重叠向上,贴于小腹前,放在小腿上。姿势端正后,微闭双眼,注视鼻尖,意守丹田,进行呼吸。
  盘膝的好处,在于气息下沉,易于汇集丹田,摄手扶足,心亦不散,此为佛家禅悟、道家养生的重要功夫。所以坐功到家的人,并不感到腿脚麻木,能耐久坐。但年老或有病之人,不适于双、单盘膝,易感腿麻,腰部吃力。最好采用自然盘膝,此为人人均可做到而最方便的盘膝方法。如盘膝时,遇腿脚麻木,以两手按摩两腿,或调换两腿位置,直到不能耐坐下去,可以马上起身活动一下,再行人坐,总以舒适为度,不影响筋骨肌肉到僵硬的程度为妥善。
  
  2、端坐式
  此法即平常坐在适当高度的凳子下,垫一软垫。头颈上身与盘膝相同,惟两腿分开双垂,脚踏地面,两手掌心各贴于大腿上(放置腹下亦可),眼亦微闭,进行呼吸(图5)。
  此法为常人(不论年老或体弱)所习用,尤为晚问家中练习气功所常用,因为简便易行,又无久坐麻木之苫,且静坐养气为调心入门的好办法,故亦为气功中重要的一环。
  
  三、卧式
  
  分为仰卧和侧卧两种姿势。
  
  1、仰卧式
  脸孔朝上仰卧于木板床上,铺上一床较厚的褥子。最好上半身及枕头垫高些,做倾斜状,好像医院养病的床位。身上盖被与否随气候而定。卧时两腿并拢而伸直,足尖向上,两手贴于两侧大腿旁,两眼微闭视两足尖,集巾心思守住肚脐下部。
  
  2、侧卧式
  侧身躺卧在木板床上,垫一床不太厚的褥子,不为倾斜状,枕头高低以感到安稳为度。上身平直,两腿上下相重而稍弯曲,上腿屈度大。卧时靠哪一侧均可(但以不压制心脏为妥,尤其在饭后不要影响胃肠的消化,一般以卧右侧为宜)。头放在枕上,稍向前路低,下面贴着一手心,做稳定脑神之用。另一手自然地放在上面大腿上,眼微闭视鼻尖。
  卧式对于卧病较久的患者。躺着调养,较之坐着或站桩练功更为适当。特别是对于消化器官的慢性病,如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初期胆囊或肾囊结石、便秘、脱肛等症的治疗最为有效。但卧式的调息养气容易入睡。
  总之,坐、卧两式的上身和头颈各部位与站式大致相同。惟坐、卧上述手势,均系旧的办法,新的姿势都采用站桩三圆式两臂抬起的手法,这样使气息运行畅达,血液循环不受阻碍。
  
  四、内功导气法的十大辅助运动
  
  站、坐、卧,功法的锻炼主要在于人体的内部活动,所以需要再做一些外部肢体的运动,以便来里应外合,内外接力,协同共济。减少偏差,以期收到全身健康的效果。下面介绍导气法的几种辅助运动。
  
  1、击腹运动
  将身体直立,两腿分开约一尺左右,用左右手握成空心拳,交替地轻微叩打小腹丹田、尾椎、腰部和臀部。同时两腿随叩打的节拍,交换做弯曲、抬起、落地运动。
  这一种运动,在练功一次后进行。目的是为了使肌肉松弛,消除在站桩中的疲劳。
  在叩打动作的前后,还应用两手掌,一手按小腹,一手按后腰,上下耸动。依次再以一手按右前肋。一手按右后肋,再同样按左前后肋。亦上下推动。这种手法,目的在于松动肌肉,柔和血脉,配合气功可以使体内器官或患病局部加速疗效。
  
  2、平血动作
  身体直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一尺半左右,两臂左右甲伸,略微弯曲。掌心稍偏向上。呼气时,左臂向身体左侧慢慢下降,腰身亦向左侧弯曲,同时右手亦随之慢慢上举。两臂遂成倾斜直线,但头部不下垂,仍随上身弯曲度不变。呼气尽后,随即吸气,这时左臂又缓缓上扬,右臂下降,直等气呼尽时,两手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再换呼气,有臂下落,左臂再上扬,吸气右臂上升,左臂下降,又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如此交换升降运动十余次至二三十次。
  练习这一辅助动作,日久之后,对于降低血压和镇定心跳,起着良好的效果。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宜多做此运动。
  
  3、摇摆动作
  两腿左右分开约三尺左右,站成骑马式。用腰和两膝做左右摇摆。两手亦随腰膝向同一方向做起落运动,上手摆动不超过心胸,头部亦向同一方向转动,即是使两腿和头脑随着两手左右摆动及转动。这时一脚跟亦随手势起落(即两手向左摆时,右脚跟抬起,脚尖不离地)。这样反复运动,亦伴随呼吸(起吸落呼)而进行,以缓慢自然摇摆为佳。
  这种动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全身关节随其动起来。日久腰部和手脚两部肌肉的力量必然加强,更使腰肋柔和自在。同时,由于身体的左右摆动,也促进胃肠运动,对于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做此动作时,即感到有几口气上冲喉头而出,或胃肠中的积气由肛门放走。
  在站桩之后,做此辅助运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必须在身体锻炼强壮后。才可试做。至于有消化不良而非溃疡的患者,则可以多做此运动。
  
  4、健腰运动
  身体直立。左有脚分开与肩齐,两手微弯举起置于大腿小腹之前侧。呼气时,两腿站立不动,上身和头部(微勾头)随两手向身后一侧转动,直到两眼看见后脚跟,呼气尽为止。再换吸气,头及上身亦随两手由身后向身前转回,直至吸气尽时,又恢复原来站立姿势。又继续呼气,头、身、手向另一侧的后身转动。吸气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八九次。
  此运动可加强腰部坚实,能使多年腰痛或关节炎等症痊愈。又因为这 种动作,气势雄厚,功力深湛,故为降低血压、调整心跳、使中枢神经振奋的最好方法。
  
  5、打水动作
  两腿前后分开约三尺左右,身子下沉,做起跑式,先左脚在前,大小腿弯成直角,右脚向后平伸,足尖触地,两手向前伸,如握水车摇把。此时开始呼气,上身及头部随车把向胸前慢慢下降,等车把低落离地一尺左右时气已呼尽。再换吸气,将车把上推、向前做环形转动,直至把车把拉到怀里,气已吸尽。如此,再换足的前后方向,做同样动作呼吸,如此交替八九次。双手摇的圆圈幅度愈大,头身下伏及双手离地愈近,则功力愈大。
  此动作是健腰运动。可以增强运,动的力量,对于腰肋及头部、四肢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功效,特别是能解除骨骼关节的疼痛。有一位腰疼肾亏二十余年的患者,练此打水动作一年而愈,而且他感到耳聪目明。手脚轻健。但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尚未恢复正常时,先不要做此运动。等血液循环正常后再练。
  
  6、搬石运动
  先直立,两腿左右分开约三尺半,两手放在腹前方二尺处,做成抱着一块大石头的姿势。然后将腰身向左转90度,身体慢慢地下蹲,同时呼气。呼气终了,随意吸气,慢慢站起,恢复原来的姿势。然后腰身再右转,同样呼气蹲下,吸气起立。练习五六次,越多越好。
  这一辅助动作,主要在于增强两臂及腰腿力量。使蹲下劳动不感任何困难,且能消除弯腰头晕的现象。
  
  7、拔泥动作
  两手向头前上举。做扶梯状,两腿前后分开,距离约二尺,左腿在前,弯成75度,右腿在后伸直,脚板触地,摆成蹬弓步的姿势。这时,后脚跟向外转,马上吸气,慢慢把后脚按直线方向向前脚处移去会合,后腿要保持平直,脚板即擦地向前移动。仿效从淤泥中拔出腿米的样子,故名“拔泥动作”。等气吸完,后脚与前脚接触并立,随即呼气,把腰身转向右方,此时仍是左腿用力,右腿再擦地面缓缓向前伸步,要有如履薄冰的样子,右脚伸步到75度时,呼气已尽,左腿直伸后,再站成蹬弓步式,按上法换练左腿。
  如此反复低落多次,对于人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健全神经系统,调整气息,缓和血液有巨大的功效。有高血压和心脏栓塞或气喘及肺结核等病的患者官多练此动作。做时如感久举双手困难,亦可放下如推小车前进的姿态亦可。
  
  8、下蹲举重
  正面站立,两脚分开与肩齐平,两手握成虎爪式,并上举如三圆式的手法(两手下垂两侧亦可,依体质而行),如端起数十斤重物在手中然。及时呼气。身体亦随之慢慢下蹲,两手捧的重物也跟着往下放,直蹲到把东西放在地面,气已呼尽。再缓缓用鼻吸气,双手举重物从地面徐徐起立,等身体站立姿势恢复原状,气也吸满。如采于下垂两侧式,但自己心目中,似左右两手各提二三十斤重的石锁一把,慢慢蹲下放锁,徐徐提起石锁起立,这与前述端物方式具有同样功力。如因体弱,站立举重困难,可站在一张方桌旁,手扶桌边,同样做蹲下起立,意义亦大致相同。如此反复蹲下起立,初由蹲坐四五次,增加到三四十次,亦不感到腿脚麻木吃力,反而意会到举起千斤重物,富有豪迈气魄。
  等蹲坐多次后。最末一次勿起立,将双手合掌,平直举到前方与肩齐平。然后将双手往身后击出掌声,这时将大腿及臀部颤起,然后把双手往身前击,大腿臀部随同落下,如共间操跳跃的击掌式。连续击掌颤动几次、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必须视体力能够坚持的适度为止。如果蹲坐举重,已感吃力,应不再继续击掌为宜。
  此蹲坐举重颤臀击掌法,锻炼日久。能使两臂两膝健壮,且柔和腰肋,增强丹田及手足气力,富有医疗、保健的特效。但患气喘、心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及肺结核患者,先不宜做此运动,必须俟体质基础巩固,病况好转后,再行试练。
  
  9、揉棍运动
  直立两脚,左右分开适当距离,然后两手前伸如三圆式的站桩姿势,但较低放在心腹前。两手如虎爪,握着长约一尺半左右的一根擀面杖,然后将上身及腰腿,随着揉棍,以两脚站立间的中心点为圆心转动划圈,幅度愈大愈好。先开始由左向右转动划圆圈,练习转动圈子次数愈多愈好,然后再由右向左转动划圈。
  这种运动,是练内功的呼吸和外功的辅助运动,实为解除疲乏,舒筋活血,恢复全身灵活,振奋精神的重要运动。其势如腾云驾雾,飘然若仙。古人有谓:“一放万弥,万收一归,光被四表,妙灵默转,无所不通,无所不适。”
  
  10、颤抖运动
  在练内外功后。可做手脚身躯颤抖运动。做法为先左脚抬起,脚尖触地。左手亦同时高举过头。然后把全身重力放在有腿和脚上,将整个身子随着手足颤抖三四十次。再换有脚跟抬起,右手高举,做同样颤抖的运动。亦可将双手高举,如感到举手难以支持长久,亦可随意下垂,其功力相同。最好把两手高举、平伸到下放,随着脚尖更换运动,则尤为全面。这样颤抖地交换运动,就能使全身骨节肌肉灵活自如,且有醒脑。舒筋、解结、化硬之效。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不宜做此运动。
  上面提供的十项辅助运动,只是让气功锻炼者了解这些做法,不必全部锻炼。一则时间上恐有不及,二则有些动作暂不适于有某些病情的人来锻炼,所以可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来练习,如练这一项或几项,对自己特别舒适有效,即专练这一项或几项,不顺快,再换别项,以安心有益为宜。上述十项运动,虽然可以选择锻炼,但在练气功后,人人必须再练“击腹运动、平血运动、健腰运动、揉棍运动”四项,以解除疲乏。重振精神。其他六项,须按体质病情适宜选用。本文所述十项运动本是一全套功法,乃为体质已有基础、气功程度较深之人,用于保健延年之锻炼方法。如果自己能得到其它外功辅助运动的好办法,宜可采用之,去自行体验着锻炼。但须慎重的是,不要采用动作过猛、用力过大的肢体运动,那样则不是配合气功呼吸的舒缓细匀运动,有百害而无一利,须特别注意。调养,较之坐着或站桩练功更为适当。特别是对于消化器官的慢性病,如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初期胆囊或肾囊结石、便秘、脱肛等症的治疗最为有效。但卧式的调息养气容易入睡。
  总之,坐、卧两式的上身和头颈各部位与站式大致相同。惟坐、卧上述手势,均系旧的办法,新的姿势都采用站桩三圆式两臂抬起的手法,这样使气息运行畅达,血液循环不受阻碍。
  
  四、内功导气法的十大辅助运动
  
  站、坐、卧,功法的锻炼主要在于人体的内部活动,所以需要再做一些外部肢体的运动,以便来里应外合,内外接力,协同共济。减少偏差,以期收到全身健康的效果。下面介绍导气法的几种辅助运动。
  
  1、击腹运动   将身体直立,两腿分开约一尺左右,用左右手握成空心拳,交替地轻微叩打小腹丹田、尾椎、腰部和臀部。同时两腿随叩打的节拍,交换做弯曲、抬起、落地运动。
  这一种运动,在练功一次后进行。目的是为了使肌肉松弛,消除在站桩中的疲劳。
  在叩打动作的前后,还应用两手掌,一手按小腹,一手按后腰,上下耸动。依次再以一手按右前肋。一手按右后肋,再同样按左前后肋。亦上下推动。这种手法,目的在于松动肌肉,柔和血脉,配合气功可以使体内器官或患病局部加速疗效。
  
  2、平血动作
  身体直立,两脚左右分开约一尺半左右,两臂左右甲伸,略微弯曲。掌心稍偏向上。呼气时,左臂向身体左侧慢慢下降,腰身亦向左侧弯曲,同时右手亦随之慢慢上举。两臂遂成倾斜直线,但头部不下垂,仍随上身弯曲度不变。呼气尽后,随即吸气,这时左臂又缓缓上扬,右臂下降,直等气呼尽时,两手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再换呼气,有臂下落,左臂再上扬,吸气右臂上升,左臂下降,又恢复与地平线平直的姿势。如此交换升降运动十余次至二三十次。
  练习这一辅助动作,日久之后,对于降低血压和镇定心跳,起着良好的效果。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宜多做此运动。
  
  3、摇摆动作
  两腿左右分开约三尺左右,站成骑马式。用腰和两膝做左右摇摆。两手亦随腰膝向同一方向做起落运动,上手摆动不超过心胸,头部亦向同一方向转动,即是使两腿和头脑随着两手左右摆动及转动。这时一脚跟亦随手势起落(即两手向左摆时,右脚跟抬起,脚尖不离地)。这样反复运动,亦伴随呼吸(起吸落呼)而进行,以缓慢自然摇摆为佳。
  这种动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全身关节随其动起来。日久腰部和手脚两部肌肉的力量必然加强,更使腰肋柔和自在。同时,由于身体的左右摆动,也促进胃肠运动,对于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做此动作时,即感到有几口噫气上冲喉头而出,或胃肠中的积气由肛门放走。
  在站桩之后,做此辅助运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必须在身体锻炼强壮后。才可试做。至于有消化不良而非溃疡的患者,则可以多做此运动。
  
  4、健腰运动
  身体直立。左有脚分开与肩齐,两手微弯举起置于大腿小腹之前侧。呼气时,两腿站立不动,上身和头部(微勾头)随两手向身后一侧转动,直到两眼看见后脚跟,呼气尽为止。再换吸气,头及上身亦随两手由身后向身前转回,直至吸气尽时,又恢复原来站立姿势。又继续呼气,头、身、手向另一侧的后身转动。吸气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八九次。
  此运动可加强腰部坚实,能使多年腰痛或关节炎等症痊愈。又因为这种动作,气势雄厚,功力深湛,故为降低血压、调整心跳、使中枢神经振奋的最好方法。
  
  5、打水动作
  两腿前后分开约三尺左右,身子下沉,做起跑式,先左脚在前,大小腿弯成直角,右脚向后平伸,足尖触地,两手向前伸,如握水车摇把。此时开始呼气,上身及头部随车把向胸前慢慢下降,等车把低落离地一尺左右时气已呼尽。再换吸气,将车把上推、向前做环形转动,直至把车把拉到怀里,气已吸尽。如此,再换足的前后方向,做同样动作呼吸,如此交替八九次。双手摇的圆圈幅度愈大,头身下伏及双手离地愈近,则功力愈大。
  此动作是健腰运动。可以增强运,动的力量,对于腰肋及头部、四肢的健全发展有很大功效,特别是能解除骨骼关节的疼痛。有一位腰疼肾亏二十余年的患者,练此打水动作一年而愈,而且他感到耳聪目明。手脚轻健。但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尚未恢复正常时,先不要做此运动。等血液循环正常后再练。
  
  6、搬石运动
  先直立,两腿左右分开约三尺半,两手放在腹前方二尺处,做成抱着一块大石头的姿势。然后将腰身向左转90度,身体慢慢地下蹲,同时呼气。呼气终了,随意吸气,慢慢站起,恢复原来的姿势。然后腰身再右转,同样呼气蹲下,吸气起立。练习五六次,越多越好。
  这一辅助动作,主要在于增强两臂及腰腿力量。使蹲下劳动不感任何困难,且能消除弯腰头晕的现象。
  
  7、拔泥动作
  两手向头前上举。做扶梯状,两腿前后分开,距离约二尺,左腿在前,弯成75度,右腿在后伸直,脚板触地,摆成蹬弓步的姿势。这时,后脚跟向外转,马上吸气,慢慢把后脚按直线方向向前脚处移去会合,后腿要保持平直,脚板即擦地向前移动。仿效从淤泥中拔出腿米的样子,故名“拔泥动作”。等气吸完,后脚与前脚接触并立,随即呼气,把腰身转向右方,此时仍是左腿用力,右腿再擦地面缓缓向前伸步,要有如履薄冰的样子,右脚伸步到75度时,呼气已尽,左腿直伸后,再站成蹬弓步式,按上法换练左腿。
  如此反复低落多次,对于人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健全神经系统,调整气息,缓和血液有巨大的功效。有高血压和心脏栓塞或气喘及肺结核等病的患者官多练此动作。做时如感久举双手困难,亦可放下如推小车前进的姿态亦可。
  
  8、下蹲举重
  正面站立,两脚分开与肩齐平,两手握成虎爪式,并上举如三圆式的手法(两手下垂两侧亦可,依体质而行),如端起数十斤重物在手中然。及时呼气。身体亦随之慢慢下蹲,两手捧的重物也跟着往下放,直蹲到把东西放在地面,气已呼尽。再缓缓用鼻吸气,双手举重物从地面徐徐起立,等身体站立姿势恢复原状,气也吸满。如采于下垂两侧式,但自己心目中,似左右两手各提二三十斤重的石锁一把,慢慢蹲下放锁,徐徐提起石锁起立,这与前述端物方式具有同样功力。如因体弱,站立举重困难,可站在一张方桌旁,手扶桌边,同样做蹲下起立,意义亦大致相同。如此反复蹲下起立,初由蹲坐四五次,增加到三四十次,亦不感到腿脚麻木吃力,反而意会到举起千斤重物,富有豪迈气魄。
  等蹲坐多次后。最末一次勿起立,将双手合掌,平直举到前方与肩齐平。然后将双手往身后击出掌声,这时将大腿及臀部颤起,然后把双手往身前击,大腿臀部随同落下,如共间操跳跃的击掌式。连续击掌颤动几次、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必须视体力能够坚持的适度为止。如果蹲坐举重,已感吃力,应不再继续击掌为宜。
  此蹲坐举重颤臂击掌法,锻炼日久。能使两臂两膝健壮,且柔和腰肋,增强丹田及手足气力,富有医疗、保健的特效。但患气喘、心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及肺结核患者,先不宜做此运动,必须体质基础巩固,病况好转后,再行试练。
  
  9、揉棍运动
  直立两脚,左右分开适当距离,然后两手前伸如三圆式的站桩姿势,但较低放在心腹前。两手如虎爪,握着长约一尺半左右的一根擀面杖,然后将上身及腰腿,随着揉棍,以两脚站立间的中心点为圆心转动划圈,幅度愈大愈好。先开始由左向右转动划圆圈,练习转动圈子次数愈多愈好,然后再由右向左转动划圈。
  这种运动,是练内功的呼吸和外功的辅助运动,实为解除疲乏,舒筋活血,恢复全身灵活,振奋精神的重要运动。其势如腾云驾雾,飘然若仙。古人有谓:“一放万弥,万收一归,光被四表,妙灵默转,无所不通,无所不适。”
  
  10、颤抖运动
  在练内外功后。可做手脚身躯颤抖运动。做法为先左脚抬起,脚尖触地。左手亦同时高举过头。然后把全身重力放在有腿和脚上,将整个身子随着手足颤抖三四十次。再换有脚跟抬起,右手高举,做同样颤抖的运动。亦可将双手高举,或两手左右甲伸,如感到举手难以支持长久,亦可随意下垂,其功力相同。最好把两手高举、平伸到下放,随着脚尖更换运动,则尤为全面。这样颤抖地交换运动,就能使全身骨节肌肉灵活自如,且有醒脑。舒筋、解结、化硬之效。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不宜做此运动。
  上面提供的十项辅助运动,只是让气功锻炼者了解这些做法,不必项项全部锻炼。一则时间上恐有不及,二则有些动作暂不适于有某些病情的人来锻炼,所以可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来练习,如练这一项或几项,对自己特别舒适有效,即专练这一项或几项,倘不顺快,再换别项,以安心有益为宜。上述十项运动,虽然可以选择锻炼,但在练气功后,人人必须再练“击腹运动、平血运动、健腰运动、揉棍运动”四项,以解除疲乏。重振精神。其他六项,须按体质病情适宜选用。本文所述十项运动本是一全套功法,乃为体质已有基础、气功程度较深之人,用于保健延年之锻炼方法。如果自己能得到其它外功辅助运动的好办法,宜可采用之,去自行体验着锻炼。但须慎重的是,不要采用动作过猛、用力过大的肢体运动,那样则不是配合气功呼吸的舒缓细匀运动,有百害而无一利,须特别注意。
其他文献
1.2006年5月29日,中华民间武术绝技擂台赛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武林高手展示了中华武术各门派的传统绝技。  2.2006年6月7日,2006全国女子武术套路锦标赛在杭州开赛,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及10个专业体院队伍的174名选手参加了本次为期3天的比赛。  3.2006年7月3日,由甘肃体育局、甘肃省体育总会主办,天水市体育局承办的“甘肃天水·伏羲武术邀请赛”在全国著名
期刊
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日:“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  答:“抖手、穿掌、步法。”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  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  我很吃惊地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  这次
期刊
1.2007年6月,北京市首届儿童武术比赛暨北京市第四届幼儿武术比赛将在京举行,比赛详细规程于2007年1月进行公布。  2.2007年3月19日至25日,第二届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将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行。  3.2007年下半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在北京举行。  4.2006年9月24日,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世界华人运动会是由世界华人组织联盟会同知名
期刊
【节目道具】  大铁笼子一个、小孩衣服一件    【表演程序】  助手们将大铁笼子抬到场中,高大粗壮的表演者随之上场。在表演者的邀请下,数名观众上场,随表演者检验了铁笼子。数名观众用劲猛拉,也难以撼动笼子的铁棍。接着,表演者请一个小孩从铁笼内向外钻,小孩使出吃奶的劲也钻不出来。表演者请观众回到场下,请助手将自己锁在笼中。一切准备就绪后,表演者运气发功,施展神技,只见他宛如笼中困兽,极力扭曲着身体。
期刊
通背拳术串珠共六趟。每趟四手,共二十四手。此二十四手即是前法二十四手拳术串成。然后每一手要练习一米,名曰两趟。四手练习四来往。即是八趟,此八趟要贯穿练习才成为一套。此法即是一手练习分为两趟,四手练习共分为八趟,但是一趟串珠四手,六趟串珠共二十四手。又因每一手分为两趟,于是一趟串珠分为八趟,六趟串珠共合四十八趟,此串珠之法,即是通背拳术二十四手串连成套,无论地点大小,步数多少,均可随意表演练习。  
期刊
“十大真形归定把”是心意拳学的高层次修养,代表的是“十形合一、十把合一”,是为练好心意把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归定谱中的“同田贯日”法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真形归定把”,如同从各种发劲中寻找到自己的拳劲。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鸡形偎膀偎靠式是在鸡步趟腿功(俗称“溜鸡腿”)的基础上修炼的一个拳式,确切地讲是以鸡形中“摇涮把”拳式为主,不走直线,专门走圈划圆,甚至是原地旋转的一种特别练习方法
期刊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风格独特兼具有健身、自卫、表演、竞技、娱乐、怡情养性等功能,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终生习练。从多方面的实践证明,太极拳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保健运动。因其在运动过程中可得到宁静,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    神奇的脑啡肽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人要降低消极情绪,获得欣快感,与人
期刊
编译/凝蓝    拳击被人们称为勇敢者的运动。现代拳击始于英国。中世纪英国伦敦盛行有奖拳击赛,而其有组织的拳击运动是在1719年开始的。综观拳击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拳击的历史就是由这些拳击冠军的故事组成的。从詹姆斯·菲格到穆罕默德·阿里这漫长的250多年里,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重量级拳击冠军,他们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形形色色。每一位冠军都见证着拳击事业的发展。  第一位重量级拳击冠军詹姆斯·菲格的
期刊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成也。”所以养生功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为一体的。关键在于习练此拳的人,是否既明白其动作的技击内涵,又明白其独特锻炼方式在养生方面的神奇功效。本人从以下七个方面
期刊
“武味书屋”,读书园地。《太极拳谱》的作者为王宗岳等。本书汇集了王宗岳、武禹襄、陈王廷等众多太极拳宗师著述的经典理论。它不仅有太极拳战略、战术的拳论和拳诀,而且涉及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这里节选了清代李亦畲太极拳论之《五字诀》中的一部分。  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