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如今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家长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幼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断膨胀和蔓延,这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关键词:幼儿;小学化;家长观念
在每年的大班开学的家长会上,都会有家长向老师提出让自家小孩在学校多学点字、多学点算术,老师多教点之类的建议,这些都被我们称之为幼儿的“小学化”问题。作为老师和班主任也能够理解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夙愿,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幼儿的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抚养,有些甚至是寄养在叔叔伯伯家,基本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将自己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但幼儿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发展到哪个阶段就该接受的哪个阶段的知识和礼仪。让3、4岁的幼儿去认识几百颗字、认识不少的英语(论坛)单词等,这些都是在用灌输式的教育,让幼儿进行死记硬背,其实幼儿并不真正知道其中的含义。
家长产生这些观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家长之间存在攀比心理
家长无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味追求知识的量不利于幼儿成长。每天放学回家家长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在学校学的什么呀?认识哪些字呀?现在家長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特长、才艺,你家孩子认识多少字、能算几位数的加减法等,这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孩子、甚至老师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准。
现在每个班级都会有微信群,在微信交流群中,经常会看到一个家长发了小孩写字的视频,其他的家长也会陆续的将自家孩子写字、做算术的视频发到交流群中,以赢得其他家长的羡慕和夸奖。
二、家长超前安排,其实是无用功
在我们这个片区基本上是留守儿童,父母只有过年回来或者是两三年才的回来一次,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的父母看到大城市里的孩子三四岁就能认识四五百颗字,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有的甚至给孩子上起补习班、让老师多教点,通过各式各样的书籍来教孩子阅读认字,虽然也担心孩子会对读书产生一些抵触心理,由于自己这一代人已经饱尝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担心自己孩子上了小学会不习惯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孩子就能"提前进入状态"。
三、家长不理解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很多家长知识不是很高,对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就会怀疑到底我的小孩在学校学什么,曾经有过一个家长直接对老师说“让小孩天天在学校看电视,不如回家看好了,为什么还要交那么多的钱来学校看电视呢?”其实现在幼儿上课基本上是通过多媒体的观看和倾听、实物触摸等多个途径来进行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达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目标和宗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包括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幼儿现处于身体发展的高速期,需要实践摄入更多、更好地营养,如若把这些时间都拿来学习知识、算术,势必会让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现在幼儿的手指还没有生长成型,让幼儿过早的握笔写字会让手指变形,而且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的症状。
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幼儿的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让幼儿过早的接受小学的知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同时,这与我们幼儿园的保教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总的来说,幼儿的小学化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有对未来的上小学后知识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运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纠正大班家长的小学化观念,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家长之间盛行的攀比现象,形成积极良好地学习风气
家长之间的攀比现象,常常无法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主观和盲目性以及虚荣心在作祟;攀比心有它的两面性,若能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便能够发展出孩子独特的特点,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但若长时间的将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便会幼儿导致心理失去平衡,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让幼儿形成正确地、积极地学习态度。
二、拒绝超前安排、灌输式教育和重复式教育
过早的灌输知识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爬楼梯,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爬楼梯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T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三、教师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多开展家长开放日、家访活动
教师除了做好每天的备课、上课、写教案之外,也要积极地开展家访活动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因为幼儿的教育涉及家庭、教师、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是需要家长进行的大力支持和理解才能顺利地进行;例如上个学期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体验老师的角色,取得很好的成效,让家长感受了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小学式的学习,同时家长们都深深体会到当一天老师的不易。教师还可以在开家长会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幼儿教育的探讨,促进两者交流。
总而言之,为了幼儿能有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生长环境,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从改变观念做起、老师从改变教学方式做起、社会从每个人做起。
参考文献:
[1]幼教专家称“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24期
关键词:幼儿;小学化;家长观念
在每年的大班开学的家长会上,都会有家长向老师提出让自家小孩在学校多学点字、多学点算术,老师多教点之类的建议,这些都被我们称之为幼儿的“小学化”问题。作为老师和班主任也能够理解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夙愿,特别是在农村大多数幼儿的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为抚养,有些甚至是寄养在叔叔伯伯家,基本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将自己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但幼儿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发展到哪个阶段就该接受的哪个阶段的知识和礼仪。让3、4岁的幼儿去认识几百颗字、认识不少的英语(论坛)单词等,这些都是在用灌输式的教育,让幼儿进行死记硬背,其实幼儿并不真正知道其中的含义。
家长产生这些观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家长之间存在攀比心理
家长无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味追求知识的量不利于幼儿成长。每天放学回家家长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在学校学的什么呀?认识哪些字呀?现在家長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特长、才艺,你家孩子认识多少字、能算几位数的加减法等,这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孩子、甚至老师教育好坏的重要标准。
现在每个班级都会有微信群,在微信交流群中,经常会看到一个家长发了小孩写字的视频,其他的家长也会陆续的将自家孩子写字、做算术的视频发到交流群中,以赢得其他家长的羡慕和夸奖。
二、家长超前安排,其实是无用功
在我们这个片区基本上是留守儿童,父母只有过年回来或者是两三年才的回来一次,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的父母看到大城市里的孩子三四岁就能认识四五百颗字,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跟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有的甚至给孩子上起补习班、让老师多教点,通过各式各样的书籍来教孩子阅读认字,虽然也担心孩子会对读书产生一些抵触心理,由于自己这一代人已经饱尝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担心自己孩子上了小学会不习惯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孩子就能"提前进入状态"。
三、家长不理解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很多家长知识不是很高,对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就会怀疑到底我的小孩在学校学什么,曾经有过一个家长直接对老师说“让小孩天天在学校看电视,不如回家看好了,为什么还要交那么多的钱来学校看电视呢?”其实现在幼儿上课基本上是通过多媒体的观看和倾听、实物触摸等多个途径来进行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达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目标和宗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包括几个方面:
一、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幼儿现处于身体发展的高速期,需要实践摄入更多、更好地营养,如若把这些时间都拿来学习知识、算术,势必会让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现在幼儿的手指还没有生长成型,让幼儿过早的握笔写字会让手指变形,而且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的症状。
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幼儿的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让幼儿过早的接受小学的知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下降,同时,这与我们幼儿园的保教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总的来说,幼儿的小学化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有对未来的上小学后知识学习的方法、知识的运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纠正大班家长的小学化观念,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家长之间盛行的攀比现象,形成积极良好地学习风气
家长之间的攀比现象,常常无法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主观和盲目性以及虚荣心在作祟;攀比心有它的两面性,若能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便能够发展出孩子独特的特点,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但若长时间的将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便会幼儿导致心理失去平衡,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让幼儿形成正确地、积极地学习态度。
二、拒绝超前安排、灌输式教育和重复式教育
过早的灌输知识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爬楼梯,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爬楼梯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T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三、教师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多开展家长开放日、家访活动
教师除了做好每天的备课、上课、写教案之外,也要积极地开展家访活动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因为幼儿的教育涉及家庭、教师、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是需要家长进行的大力支持和理解才能顺利地进行;例如上个学期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体验老师的角色,取得很好的成效,让家长感受了怎样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小学式的学习,同时家长们都深深体会到当一天老师的不易。教师还可以在开家长会中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进行幼儿教育的探讨,促进两者交流。
总而言之,为了幼儿能有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生长环境,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家长从改变观念做起、老师从改变教学方式做起、社会从每个人做起。
参考文献:
[1]幼教专家称“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