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战略问题。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对老年群体个人、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事业;养老服务业
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战略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对老年群体个人、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我市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积极从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入手,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了全市机构养老规模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健全、设施日益完备、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加大本级投入与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养老机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我市养老机构——敬老院始建于1986年,属于以财政拨款为支撑,以五保供养为对象的公办养老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敬老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屋破损、设施陈旧、床位不足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敬老院的改、扩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低偿或无偿提供土地、免征建设配套费和减免建筑设计费等优惠政策,并加大投入使绝大多数五保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多种养老模式实现了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堪重负,从而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对社会养老需求的急剧扩大。然而,由于敬老院只能以五保老人为主,且床位有限,许多老人因条件不符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我们在努力办好敬老院的同时,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引导集体和民间资本参与,探索建立了介于家庭与敬老院养老之间、按企业化运作的机构养老模式——老年公寓。
二、我市养老事业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我们在养老事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与养老机构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市60岁(含)以上人口已达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4%,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3.26%高出 5.14个百分点。然而,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也只有3000张左右,占全市老龄人口数的3.45%。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及对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疑虑,虽然从目前看,人们对社会养老的需求还不是特别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必然会随之延长,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必然会不断加大,社会养老需求必将呈现暴炸式增长。如果误判形势,放松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养老机构的建设、生存、发展与政策、资金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上,由于土地、建材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之缺乏对用地、融资、市场准入及运营等方面配套的扶持政策,社会力量还不愿意涉猎这一半福利性和微利性领域。
(三)特殊的服务需求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照顾日常饮食起居等低层次服务,而是一项需要掌握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护理技能,以满足老年群体身体和精神双重需要的特殊服务。但从我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来看,她们大多是农村务工人员或下岗职工,年龄多在40岁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80%。各养老机构经常面临着有工招不到,招来留不住的窘境,又不得不以降低从业标准为代价,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老龄化趋势加快与社区养老平台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进入老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市老龄人口比例已接近国际标准的两倍,而且随着计生政策的深入实施,新生人口比例将逐年下降,而老龄人口规划还将加速扩大。如此规模的老龄人口,仅靠现有的机构和家庭承担养老责任是不现实的。
最近,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提供就业岗位100万个。 我市将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我市养老事业创新发展
(一)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政策作为资本进行投入,采取“筑巢引凤”战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开放式、创新式办养老事业的观念,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增强对市内、外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借助外界力量办好我们的养老事业。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级财政要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在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投入外,对已运营的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应采取按入住人数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支持、激励其发展。
(二)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养老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大体可用“9073”来概括,即90%在家庭,7%在社区,3%在机构。在我市,绝大多数还是家庭养老,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1%左右,社区养老还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提高社会供养能力,确保在保障好“五保”、“三无”老人基础上,逐步将机体失能、散居孤寡、自理能力较弱及家庭负担较重的老人逐步纳入社区养老范畴。
(三)要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的养老机构,都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扶持获得发展,必须坚持苦练“内功”,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老人入住,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一要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二要大幅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一个社会组织或企业应负的社会形象。各养老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展示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样,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老龄科学研究.2014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事业;养老服务业
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战略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对老年群体个人、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面对我市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且高龄化、空巢化特征日益明显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积极从提高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入手,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了全市机构养老规模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健全、设施日益完备、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加大本级投入与争取上级支持相结合,养老机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我市养老机构——敬老院始建于1986年,属于以财政拨款为支撑,以五保供养为对象的公办养老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敬老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屋破损、设施陈旧、床位不足等问题。“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敬老院的改、扩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通过低偿或无偿提供土地、免征建设配套费和减免建筑设计费等优惠政策,并加大投入使绝大多数五保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多种养老模式实现了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不堪重负,从而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对社会养老需求的急剧扩大。然而,由于敬老院只能以五保老人为主,且床位有限,许多老人因条件不符而被拒之门外。对此,我们在努力办好敬老院的同时,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引导集体和民间资本参与,探索建立了介于家庭与敬老院养老之间、按企业化运作的机构养老模式——老年公寓。
二、我市养老事业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我们在养老事业发展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
(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与养老机构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市60岁(含)以上人口已达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9.4%,比全国平均水平的13.26%高出 5.14个百分点。然而,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也只有3000张左右,占全市老龄人口数的3.45%。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及对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疑虑,虽然从目前看,人们对社会养老的需求还不是特别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必然会随之延长,家庭的养老压力也必然会不断加大,社会养老需求必将呈现暴炸式增长。如果误判形势,放松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养老机构的建设、生存、发展与政策、资金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上,由于土地、建材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之缺乏对用地、融资、市场准入及运营等方面配套的扶持政策,社会力量还不愿意涉猎这一半福利性和微利性领域。
(三)特殊的服务需求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照顾日常饮食起居等低层次服务,而是一项需要掌握专业的生理、心理等护理技能,以满足老年群体身体和精神双重需要的特殊服务。但从我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现状来看,她们大多是农村务工人员或下岗职工,年龄多在40岁以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80%。各养老机构经常面临着有工招不到,招来留不住的窘境,又不得不以降低从业标准为代价,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老龄化趋势加快与社区养老平台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进入老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我市老龄人口比例已接近国际标准的两倍,而且随着计生政策的深入实施,新生人口比例将逐年下降,而老龄人口规划还将加速扩大。如此规模的老龄人口,仅靠现有的机构和家庭承担养老责任是不现实的。
最近,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提供就业岗位100万个。 我市将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业。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我市养老事业创新发展
(一)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政策作为资本进行投入,采取“筑巢引凤”战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开放式、创新式办养老事业的观念,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增强对市内、外民间资本的吸引力,借助外界力量办好我们的养老事业。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级财政要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老龄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在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投入外,对已运营的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应采取按入住人数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支持、激励其发展。
(二)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养老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主要有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大体可用“9073”来概括,即90%在家庭,7%在社区,3%在机构。在我市,绝大多数还是家庭养老,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1%左右,社区养老还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提高社会供养能力,确保在保障好“五保”、“三无”老人基础上,逐步将机体失能、散居孤寡、自理能力较弱及家庭负担较重的老人逐步纳入社区养老范畴。
(三)要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的养老机构,都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扶持获得发展,必须坚持苦练“内功”,强化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老人入住,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一要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二要大幅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一个社会组织或企业应负的社会形象。各养老机构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展示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样,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老龄科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