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问题长期富有争议,因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治家的关注。2007年次贷危机后,人们对于上述两个话题有了多视角的认识,再次将金融创新和监管的讨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将立足于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核心地位,针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做出总结,并提出一系列的协调对策,旨在“以点概面”,保证我国各金融企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监管;对策
一、金融创新与监督工作的内涵概述
(一)金融创新内涵理解
现阶段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也主要来自熊彼特所述的经济创新概念,可以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加以细分。
从宏观方面来讲,金融创新等同于金融发展史中的巨大变革,认为金融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持续创新的史书。宏观层面金融创新的研究历史跨度太长,研究空间也非常广泛,导致该层面的创新研究成果较少。
从中观层面而言,金融创新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是20世纪中期,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作用的变化所引出的概念。其中,技术创新指的是使用全新生产方式、组合要素与管理系统的创造新产品的过程。产品创新则是产品提供者生产较传统产品质量与性能更优的新产品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即优化系统功能促使系统效率得以提升的过程。
从微观方面来讲,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归纳为所有权凭证、融资工具、股权账户、衍生金融产品和组合金融产品。
(二)金融监管的内涵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位金融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例如市场失灵往往就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必要的金融监管可以避免由于市场发展不成熟而带来的巨大利润损失。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金融监管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金融监管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特点的金融机构通过相应的制度进行调控,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有一些人,对于金融监管报以不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金融监管的存在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对于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一旦监管过度就会出现金融抑制等问题。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对于金融监管内涵的看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谓金融监管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作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因此金融监管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而上述提到的监管力度,则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二、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影响其金融创新与相关监管工作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被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宏观上的外部环境,一种是微观上的外部环境,其中宏观上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一个详细的认知,才能在之后具体的创新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实现任务目标。
(一)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中都广受影响的因素,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来说,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几乎渗入到各个方面。政治环境因素中,有税收制度、财政政策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变动都会给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产生影响。从整体上而言,政治环境给商业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主要可以被分成两种:
1.税收政策因素
政治环境的影响范围非常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政治环境还会给经济、社会和科技等这三个外部环境因素带去影响,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税收政策。例如国家财政部等十部门在2015 年七月份共同给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 号)。在该意见中指出金融发展需要走创新道路,实现风险的全面防范,从而得以健康长远发展。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创新上给出了各种激励措施和具体政策。意见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加快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各个金融机构要相互合作,形成更强大的团体,实现优势共享,實现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的拓宽。国家要将更多的权利进行下放,完善税收制度和政策,同时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体系的健全。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与深入,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鼓励与支持的,这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来说是有好处的。
2.行政监管因素
对于商业银行发展来说,政治环境是其发展中外部影响环境因素之一,其中行政监管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还不足半个世纪,虽然资本市场监管方面政府给出了若干法律制度,也不断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金融风险的预防工作上依然不是十分理想, 法律约束方面,大部分是事后的惩罚,而金融行业风险如果大面积爆发,会导致连锁信用风险的形成,给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蒙上阴影,严重的时候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政治稳定。基于此,政府在金融行业的监管上,给出的制度和政策要比其他行业监管中的制度政策更加系统和严格。但是从金融创新角度来看,过于严格的行政监管并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但由于金融行业的业务涉及到成千上万普通老百姓的金融资产,必要的行政监管必不可少。故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其各项业务的开展都要受到督察长领导的稽核检查部的监督,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开展也是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创新。
(二)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起来,政治才能够前进,因此经济环境是政治环境的保障,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中,经济环境带去的影响要更加深刻,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等。商业银行有着资金融通属性,还有控股实体企业的属性,基于此,经济环境因素对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言,其影响可以总结为三点:
1.GDP水平及经济增长 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参考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结合核算公式(GDP=C+I+G+NX)可以得知,消费水平、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是宏观经济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来说,很多社会群众的理财理念和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农村居民,会将大量闲置资金投入到银行中去,比较关注以后的养老生活和国家政策变动,因此我国消费水平在整体上并不理想,风险类投资产品市场并不紧俏,特别是内陆城市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所需资金往往只能够在银行机构中进行贷款的申请,只有达到上市资格的大型企业才能够通过证券额和股票的发行获取发展资金。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我国政府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境内之时给出四万亿的投资,促使我国经济度过艰难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提升。
2.工商业行业周期
行业发展变化下,是导致 GDP 的增长水平开始细分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内直接投资的股权部分而言,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船舶制造、重型工业机械、大宗商品和能源行业等,如果经济发展状态良好,股权投资收益也会相对提升,相应的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反之,如果整个经济发展形态不乐观,原油和黄金等大宗产品价格发生明显波动,直接投资专户产品非常容易遭到亏损,甚至陷入清仓状况。此时,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银行定存、货币类金融工具会比较受投资者的青睐。
3.金融市场波动
周期性是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但是金融市场的周期性要相对弱一些,结合强势有效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二级市场证券价格波动非常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我国资本市场股票上证指数在 2007 年是最强的牛市一年,但是在这之后整个股票的走势开始持续下跌,受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IPO 破发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国内部分投资者在这之后开始对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产生质疑,少部分股民彻底离开证券市场,不再进行任何参与。市场行情突然变冷导致股票为主的投资主体基金产品发行募集一直不顺利,之前的信托产品和基金也可能遭遇清盘赎回。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经济因素的周期性、波动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点防范外在的经济、金融风险。
(三)社会环境因素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商业银行相关创新方案制定人在选择创新措施时,需要明白较高的回报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消费心理和收入水平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人口结构
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升。结合老龄化社会核算标准,超过六十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的比重达到10%,或者超过六十五岁人口在总人口占据的比重达到 7%,则这个地区或者国家属于老年型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日后有着足够的物质保障,才会在平时放心消费。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下,导致现在社会中大部分已婚年轻人属于独生子女,要承担抚养四个老人的义务,有着较高的经济压力,因此平时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受到限制。最后,老年人在理财投资上,基本不会选择风险型投资,这些因素都成为高风险商业产品阻滞因素。
2.收入水平与消费心理
我国经济总量在2012年的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但是和排名靠前的大部分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调查发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7%到40%之间波动,大部分居民主要消费品是生活必需品,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因为考虑到自身能力,消费水平要偏低。基于此,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只能够面向高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提供。绝大部分的个人客户,还是倾向于稳定收益的货币类投资理财产品。
3.理财观念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居民在理财上信奉的是低风险和稳收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发展时间要比西方晚很多,同时银行国有化的性质,社会信用一直非常高,我国很多居民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同时也是银行承销,成为广大居民的主要理財方式。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施方案
在详述了金融创新及监管工作的内涵、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各种因素之后,接下来将提出适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现的方案,包括金融产品、信息化建设、人员团队建设等工作。
(一)金融产品营销创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已经开始涉足网络,为了应对互联网的特性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改造。传统的互联网销售,卖的是具体的物品,如淘宝、京东上的各种物品。而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上卖的物品,即是包装好的各种金融产品。从字面意义上即可理解到,首先它要是金融资产,具有收益、流动性以及风险管理等要求;其次,需要对金融资产进行包装,以符合互联网用户的购买需求。当然,金融资产和包装,是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二)信息化建设
商业银行要实现金融创新,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更何况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也是需要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产品创新才能落地。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来源于传统的 IT 信息系统建设。但为了应对互联网业务快速变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信息系统建设,有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首先就是系统规划。为了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全新挑战,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快速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对现有的IT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存储、并发处理能力、服务运行监控、故障处理等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性能优化提升。随着金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更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量自身业务的成熟度,以及 IT 技术对业务的整合能力,以设计出合理的系统实施路线。构建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业务设计理念,持续重构与优化IT系统的应用与技术架构,加快自身转型,把握业务先机。 其次,运维保障随着移动端 APP 的普及,用户都与系统的使用往往是全天性运行的,服务不能中断。因此良好的运维保障能力是系统日常稳定运行的保障。系统运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硬件环境的运维保障。硬件环境包括硬件服务器的稳定运行,以及网络、弱电等配套设施的保障。目前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求,机房硬件要支持两地三中心的布局,如果某个点的机房断电或者发生其他事故,能够快速切换到其他备用点,或者异地灾备点的机房,不影响业务的提供。而且,一些关键应用或者数据库,都要求提供双机热备或者负载均衡的系统配置;第二系统软件运行的运维保障。软件系统长时间的 运行,不可能一直让运维人员现场监控,也同样需要有软件故障的报警机制。同时,软件系统在设计时,也要考虑服务器集群的功能,由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一旦某个服务器上的应用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器的应用能够立即接管待处理的请求。
(三)人员团队建设
人员团队建设主要围绕了人员架构设置,以及人员绩效考核两方面来进行。良好的人员组织架构以及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能让团队的成员发挥出最强的工作战斗力。
首先从人员架构方面来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设置层次分明的团队结构,比如最高层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部的总经理,总体负责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能统一、快速的协调中后台资源,以对前端业务的开展做出支持。中间层是负责各创新业务的部门总监,如技术开发部门总监、基金营运部门总监、客服部门总监等,分管各部门的总体业务。最基层就是各部门下的各小团队与成员。具体的做事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避免单人做事的方式。同时,团队长与团队成员的工作关系直接归属部门总监。
其次从人员绩效考核方面,建议参考其他优秀企业的考核方法,将考核事项细致并量化。同时,将考核的结果落实到员工职位的晋升,以及薪水与奖金上。
四、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措施
相比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来说,其金融监管就没有那么复杂,具体来说就是从创新战略、人力保障以及信息监管三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的。
(一)金融创新战略的监管
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战略层面予以支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创新涉及面较广,绝不仅仅只是成立一个金融创新部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要对整个创新战略进行监管:首先要监管金融资产产品,对产品发行、信息技术部门IT系统、营运部门的TA清算、估值以及资金划拨进行监管;其次,对客户问题的的响应与反馈进行监管。可以说,没有战略层面的金融监管,单靠某个高管或者某个部门,是很难推动商业银金融创新工作往前推进的。
(二)组织架构与人力保障
在组织架构层面,需要设立专门组织架构监管部门,来负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工作的日常运行,组织架构监管需要包括的二级部门有:商务合作部门,负责与外部机构如互联网公司、银行等商务上的合作;产品经理部门,负责金融产品的功能设计、外观交互设计、日常运行监控等;信息技术部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所需要的IT系统的建设,以及日常的运维工作。
在人员业绩考核上,需综合金融公司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人员考核方式进行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考核方式。并能依据考核结果,落实到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激励以及岗位晋升等方面。
(三)信息系统保障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上,需要有专门的金融监管体制。
首先,在人员投入上,建议应聘高水平、强专业能力的信息技术、产品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带来专业的想法与思路,能够引领大家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走在行业的前列。
其次,在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上,要予以支持。人员投入多,系统建设多,就涉及到人员与系统设备的资金投入。而且,短期内人员和系统的资金投入不能立即见效,只有当金融创新进展一定阶段时,才能看到投入所带来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人员应该时刻注意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状态,对具体措施进行调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关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控工作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被行业专家学者所审阅,就不足进行批判指正,指点以后研究方向,同时希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工作能够在更新更完善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现有效创新,得以健康发展与日益繁荣。
参考文献:
[1]夏红艳.H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建设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蒋雨亭,史彦泽.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与监管制度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
[3]孫天一,左悦,陆筠庭.上海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研究——基于区内银行的实地调研[J].亚太经济,2016,(03).
[4]王永海,章涛.金融创新、审计质量与银行风险承受——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4).
[5]贾清显,陈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基于雷曼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03).
作者简介:
詹新(1975-),男,汉族,福建建瓯人,新加坡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企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监管;对策
一、金融创新与监督工作的内涵概述
(一)金融创新内涵理解
现阶段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也主要来自熊彼特所述的经济创新概念,可以分别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加以细分。
从宏观方面来讲,金融创新等同于金融发展史中的巨大变革,认为金融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持续创新的史书。宏观层面金融创新的研究历史跨度太长,研究空间也非常广泛,导致该层面的创新研究成果较少。
从中观层面而言,金融创新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是20世纪中期,由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作用的变化所引出的概念。其中,技术创新指的是使用全新生产方式、组合要素与管理系统的创造新产品的过程。产品创新则是产品提供者生产较传统产品质量与性能更优的新产品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即优化系统功能促使系统效率得以提升的过程。
从微观方面来讲,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归纳为所有权凭证、融资工具、股权账户、衍生金融产品和组合金融产品。
(二)金融监管的内涵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位金融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例如市场失灵往往就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必要的金融监管可以避免由于市场发展不成熟而带来的巨大利润损失。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金融监管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金融监管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特点的金融机构通过相应的制度进行调控,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有一些人,对于金融监管报以不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金融监管的存在严重影响金融市场对于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一旦监管过度就会出现金融抑制等问题。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对于金融监管内涵的看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谓金融监管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作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因此金融监管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而上述提到的监管力度,则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二、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影响其金融创新与相关监管工作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被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宏观上的外部环境,一种是微观上的外部环境,其中宏观上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有一个详细的认知,才能在之后具体的创新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实现任务目标。
(一)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中都广受影响的因素,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来说,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几乎渗入到各个方面。政治环境因素中,有税收制度、财政政策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变动都会给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产生影响。从整体上而言,政治环境给商业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主要可以被分成两种:
1.税收政策因素
政治环境的影响范围非常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政治环境还会给经济、社会和科技等这三个外部环境因素带去影响,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税收政策。例如国家财政部等十部门在2015 年七月份共同给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 号)。在该意见中指出金融发展需要走创新道路,实现风险的全面防范,从而得以健康长远发展。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创新上给出了各种激励措施和具体政策。意见中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加快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各个金融机构要相互合作,形成更强大的团体,实现优势共享,實现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的拓宽。国家要将更多的权利进行下放,完善税收制度和政策,同时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体系的健全。因此,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与深入,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鼓励与支持的,这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来说是有好处的。
2.行政监管因素
对于商业银行发展来说,政治环境是其发展中外部影响环境因素之一,其中行政监管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还不足半个世纪,虽然资本市场监管方面政府给出了若干法律制度,也不断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金融风险的预防工作上依然不是十分理想, 法律约束方面,大部分是事后的惩罚,而金融行业风险如果大面积爆发,会导致连锁信用风险的形成,给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蒙上阴影,严重的时候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政治稳定。基于此,政府在金融行业的监管上,给出的制度和政策要比其他行业监管中的制度政策更加系统和严格。但是从金融创新角度来看,过于严格的行政监管并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开展。但由于金融行业的业务涉及到成千上万普通老百姓的金融资产,必要的行政监管必不可少。故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其各项业务的开展都要受到督察长领导的稽核检查部的监督,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开展也是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创新。
(二)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起来,政治才能够前进,因此经济环境是政治环境的保障,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中,经济环境带去的影响要更加深刻,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等。商业银行有着资金融通属性,还有控股实体企业的属性,基于此,经济环境因素对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言,其影响可以总结为三点:
1.GDP水平及经济增长 在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参考的指标有很多,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结合核算公式(GDP=C+I+G+NX)可以得知,消费水平、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是宏观经济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来说,很多社会群众的理财理念和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农村居民,会将大量闲置资金投入到银行中去,比较关注以后的养老生活和国家政策变动,因此我国消费水平在整体上并不理想,风险类投资产品市场并不紧俏,特别是内陆城市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所需资金往往只能够在银行机构中进行贷款的申请,只有达到上市资格的大型企业才能够通过证券额和股票的发行获取发展资金。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我国政府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波及我国境内之时给出四万亿的投资,促使我国经济度过艰难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提升。
2.工商业行业周期
行业发展变化下,是导致 GDP 的增长水平开始细分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内直接投资的股权部分而言,经济周期性波动对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船舶制造、重型工业机械、大宗商品和能源行业等,如果经济发展状态良好,股权投资收益也会相对提升,相应的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反之,如果整个经济发展形态不乐观,原油和黄金等大宗产品价格发生明显波动,直接投资专户产品非常容易遭到亏损,甚至陷入清仓状况。此时,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银行定存、货币类金融工具会比较受投资者的青睐。
3.金融市场波动
周期性是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但是金融市场的周期性要相对弱一些,结合强势有效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二级市场证券价格波动非常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我国资本市场股票上证指数在 2007 年是最强的牛市一年,但是在这之后整个股票的走势开始持续下跌,受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IPO 破发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国内部分投资者在这之后开始对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产生质疑,少部分股民彻底离开证券市场,不再进行任何参与。市场行情突然变冷导致股票为主的投资主体基金产品发行募集一直不顺利,之前的信托产品和基金也可能遭遇清盘赎回。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经济因素的周期性、波动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重点防范外在的经济、金融风险。
(三)社会环境因素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因此商业银行相关创新方案制定人在选择创新措施时,需要明白较高的回报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消费心理和收入水平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人口结构
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升。结合老龄化社会核算标准,超过六十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的比重达到10%,或者超过六十五岁人口在总人口占据的比重达到 7%,则这个地区或者国家属于老年型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日后有着足够的物质保障,才会在平时放心消费。另外计划生育政策下,导致现在社会中大部分已婚年轻人属于独生子女,要承担抚养四个老人的义务,有着较高的经济压力,因此平时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受到限制。最后,老年人在理财投资上,基本不会选择风险型投资,这些因素都成为高风险商业产品阻滞因素。
2.收入水平与消费心理
我国经济总量在2012年的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但是和排名靠前的大部分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调查发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7%到40%之间波动,大部分居民主要消费品是生活必需品,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因为考虑到自身能力,消费水平要偏低。基于此,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只能够面向高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提供。绝大部分的个人客户,还是倾向于稳定收益的货币类投资理财产品。
3.理财观念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居民在理财上信奉的是低风险和稳收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发展时间要比西方晚很多,同时银行国有化的性质,社会信用一直非常高,我国很多居民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同时也是银行承销,成为广大居民的主要理財方式。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施方案
在详述了金融创新及监管工作的内涵、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各种因素之后,接下来将提出适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现的方案,包括金融产品、信息化建设、人员团队建设等工作。
(一)金融产品营销创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已经开始涉足网络,为了应对互联网的特性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改造。传统的互联网销售,卖的是具体的物品,如淘宝、京东上的各种物品。而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上卖的物品,即是包装好的各种金融产品。从字面意义上即可理解到,首先它要是金融资产,具有收益、流动性以及风险管理等要求;其次,需要对金融资产进行包装,以符合互联网用户的购买需求。当然,金融资产和包装,是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二)信息化建设
商业银行要实现金融创新,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更何况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也是需要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产品创新才能落地。互联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来源于传统的 IT 信息系统建设。但为了应对互联网业务快速变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信息系统建设,有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首先就是系统规划。为了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全新挑战,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快速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对现有的IT系统技术架构、数据存储、并发处理能力、服务运行监控、故障处理等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性能优化提升。随着金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更高的客户服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量自身业务的成熟度,以及 IT 技术对业务的整合能力,以设计出合理的系统实施路线。构建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业务设计理念,持续重构与优化IT系统的应用与技术架构,加快自身转型,把握业务先机。 其次,运维保障随着移动端 APP 的普及,用户都与系统的使用往往是全天性运行的,服务不能中断。因此良好的运维保障能力是系统日常稳定运行的保障。系统运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硬件环境的运维保障。硬件环境包括硬件服务器的稳定运行,以及网络、弱电等配套设施的保障。目前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求,机房硬件要支持两地三中心的布局,如果某个点的机房断电或者发生其他事故,能够快速切换到其他备用点,或者异地灾备点的机房,不影响业务的提供。而且,一些关键应用或者数据库,都要求提供双机热备或者负载均衡的系统配置;第二系统软件运行的运维保障。软件系统长时间的 运行,不可能一直让运维人员现场监控,也同样需要有软件故障的报警机制。同时,软件系统在设计时,也要考虑服务器集群的功能,由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一旦某个服务器上的应用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器的应用能够立即接管待处理的请求。
(三)人员团队建设
人员团队建设主要围绕了人员架构设置,以及人员绩效考核两方面来进行。良好的人员组织架构以及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能让团队的成员发挥出最强的工作战斗力。
首先从人员架构方面来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要设置层次分明的团队结构,比如最高层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部的总经理,总体负责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能统一、快速的协调中后台资源,以对前端业务的开展做出支持。中间层是负责各创新业务的部门总监,如技术开发部门总监、基金营运部门总监、客服部门总监等,分管各部门的总体业务。最基层就是各部门下的各小团队与成员。具体的做事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避免单人做事的方式。同时,团队长与团队成员的工作关系直接归属部门总监。
其次从人员绩效考核方面,建议参考其他优秀企业的考核方法,将考核事项细致并量化。同时,将考核的结果落实到员工职位的晋升,以及薪水与奖金上。
四、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措施
相比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来说,其金融监管就没有那么复杂,具体来说就是从创新战略、人力保障以及信息监管三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的。
(一)金融创新战略的监管
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战略层面予以支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创新涉及面较广,绝不仅仅只是成立一个金融创新部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要对整个创新战略进行监管:首先要监管金融资产产品,对产品发行、信息技术部门IT系统、营运部门的TA清算、估值以及资金划拨进行监管;其次,对客户问题的的响应与反馈进行监管。可以说,没有战略层面的金融监管,单靠某个高管或者某个部门,是很难推动商业银金融创新工作往前推进的。
(二)组织架构与人力保障
在组织架构层面,需要设立专门组织架构监管部门,来负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工作的日常运行,组织架构监管需要包括的二级部门有:商务合作部门,负责与外部机构如互联网公司、银行等商务上的合作;产品经理部门,负责金融产品的功能设计、外观交互设计、日常运行监控等;信息技术部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所需要的IT系统的建设,以及日常的运维工作。
在人员业绩考核上,需综合金融公司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人员考核方式进行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考核方式。并能依据考核结果,落实到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激励以及岗位晋升等方面。
(三)信息系统保障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上,需要有专门的金融监管体制。
首先,在人员投入上,建议应聘高水平、强专业能力的信息技术、产品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带来专业的想法与思路,能够引领大家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走在行业的前列。
其次,在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上,要予以支持。人员投入多,系统建设多,就涉及到人员与系统设备的资金投入。而且,短期内人员和系统的资金投入不能立即见效,只有当金融创新进展一定阶段时,才能看到投入所带来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人员应该时刻注意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状态,对具体措施进行调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关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控工作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被行业专家学者所审阅,就不足进行批判指正,指点以后研究方向,同时希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监管工作能够在更新更完善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实现有效创新,得以健康发展与日益繁荣。
参考文献:
[1]夏红艳.H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体系建设方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蒋雨亭,史彦泽.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与监管制度的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
[3]孫天一,左悦,陆筠庭.上海自贸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研究——基于区内银行的实地调研[J].亚太经济,2016,(03).
[4]王永海,章涛.金融创新、审计质量与银行风险承受——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4).
[5]贾清显,陈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基于雷曼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03).
作者简介:
詹新(1975-),男,汉族,福建建瓯人,新加坡管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企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