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泉州湾河口为主体,东至秀涂内侧与石湖内侧连线以内水域,南至蚶江水头,西至泉州晋江大桥,北至惠安陈坝村……这片面积达7000多公顷的土地,不仅是我们生息的家园,更被赋予了特殊身份——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它是全球水鸟迁徙的重要歇脚地和繁殖地,被国际鸟盟列为中国的重点鸟区,是南来北往候鸟们的温馨家园。
落霞与孤鹜齐飞
洛阳江畔,成群的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纷飞嬉戏,迁徙的候鸟聚集于此越冬。在这里,白鹭、池鹭等夏候鸟中有一部分留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成为留鸟,终年常见;而一些冬候鸟如苍鹭已经证实在泉州湾繁殖;还有旅鸟如红脚鹬等。
远处,绿树郁郁葱葱连绵数里,伴着浪花时隐时现。大风一起,树叶摇曳沙沙作响。这便是有“海上森林”之称的红树林,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泉州湾有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等3种红树植物。
荡舟洛阳江,不时会惊起白鹭、水鸭、苍鹭等水鸟。缓缓靠近红树林,树木身形大小各异,加上潮沟的影响,红树林高矮错落,别有一番景致。
“城市之肾”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素有“城市之肾”的美誉,包含洛阳红树林、桃花山海滨水禽和蟳埔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面积达7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滩涂湿地、红树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其中有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
红树林有“海上森林”之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特有的植物群落,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红树林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护岸、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供海产品等重要功能;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特性有很高的教学科研意义;红树林生态系统还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
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区划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既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实现了洛阳桥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
泉州湾红树林由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越冬和繁殖。天气好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数千只各种品类的鸟儿,有的还是珍稀鸟类,相当壮观。
在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已记录物种达1000多种,观测到的候鸟已有140多种,湿地鸟类中大多数属于长距离跨国迁徙的候鸟。这里还生存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黄嘴白鹭、黑嘴鸥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
当前,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鸟类数量中,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3种,分别是白腰杓鹬、三趾鹬和黑嘴鸥。其中黑嘴鸥的最大种群个体数量超过1%标准的5.04倍,种群数量较大。在过去的记录中,1997年1月曾在洛阳江口发现4只黑嘴鸥,1997年12月曾在泉州湾后渚发现了黑嘴鸥2只。2012年9月的调查共观察到750只黑嘴鸥,在后渚滩涂发现最大种群数达428只,表明泉州湾湿地是受胁鸟种黑嘴鸥重要的越冬地。就水鸟多样性分布来说,泉州湾湿地已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意义标准。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湾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大,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为干扰的减少,鸟类的居留型会产生变化,留在泉州湾保护区过冬过夏的鸟种类数量会增多。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湾河口湿地周边,多元文化并存,史迹遍布,有洛阳桥、刺桐港、马可波罗后渚出海遗址等。海丝文化、湿地景观、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泉州湾湿地文化底蕴。
落霞与孤鹜齐飞
洛阳江畔,成群的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纷飞嬉戏,迁徙的候鸟聚集于此越冬。在这里,白鹭、池鹭等夏候鸟中有一部分留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成为留鸟,终年常见;而一些冬候鸟如苍鹭已经证实在泉州湾繁殖;还有旅鸟如红脚鹬等。
远处,绿树郁郁葱葱连绵数里,伴着浪花时隐时现。大风一起,树叶摇曳沙沙作响。这便是有“海上森林”之称的红树林,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泉州湾有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等3种红树植物。
荡舟洛阳江,不时会惊起白鹭、水鸭、苍鹭等水鸟。缓缓靠近红树林,树木身形大小各异,加上潮沟的影响,红树林高矮错落,别有一番景致。
“城市之肾”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素有“城市之肾”的美誉,包含洛阳红树林、桃花山海滨水禽和蟳埔枪城河口湿地生态3个核心区,面积达7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滩涂湿地、红树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其中有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
红树林有“海上森林”之称,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特有的植物群落,是最重要的湿地资源。红树林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护岸、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提供海产品等重要功能;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特性有很高的教学科研意义;红树林生态系统还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资源。
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区划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既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实现了洛阳桥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
泉州湾红树林由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越冬和繁殖。天气好的时候,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数千只各种品类的鸟儿,有的还是珍稀鸟类,相当壮观。
在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已记录物种达1000多种,观测到的候鸟已有140多种,湿地鸟类中大多数属于长距离跨国迁徙的候鸟。这里还生存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黄嘴白鹭、黑嘴鸥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
当前,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鸟类数量中,达到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鸟类有3种,分别是白腰杓鹬、三趾鹬和黑嘴鸥。其中黑嘴鸥的最大种群个体数量超过1%标准的5.04倍,种群数量较大。在过去的记录中,1997年1月曾在洛阳江口发现4只黑嘴鸥,1997年12月曾在泉州湾后渚发现了黑嘴鸥2只。2012年9月的调查共观察到750只黑嘴鸥,在后渚滩涂发现最大种群数达428只,表明泉州湾湿地是受胁鸟种黑嘴鸥重要的越冬地。就水鸟多样性分布来说,泉州湾湿地已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意义标准。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泉州湾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大,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为干扰的减少,鸟类的居留型会产生变化,留在泉州湾保护区过冬过夏的鸟种类数量会增多。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湾河口湿地周边,多元文化并存,史迹遍布,有洛阳桥、刺桐港、马可波罗后渚出海遗址等。海丝文化、湿地景观、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泉州湾湿地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