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模式的转变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思路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研究教学方法,加强大学教育针对性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创新 教育模式 学习心态
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与时俱进,从理论型到应用型人才教育,为高等教学积累了成功经验[1]。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出发点,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心理状态变化,给教育教学提供客观依据。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对西安市某大学和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各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班的学生。调查的内容涵盖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
1.2 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选择在图书馆、教室、大学校园,宿舍公寓,通过与部分学生进行谈话交流,网络调研,随机抽取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
2 调查结果
2.1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53%的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35%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还有12%的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就是学历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认为高等教育的最大收益就是学历文凭,所以把学习看作是一项任务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高达96%的学生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老师”和“最不想上的专业课”。学生对大学老师和专业课程有这样的情感是有原因的[2],一方面每個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差异,学生对老师有相对的适应性差别;另一方面有些专业的理论性较强,使学生有些不知所用。在调查结果中显示,76%的学生喜欢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而对学术性过强的推理性专业基础课程则不感兴趣。
2.2 学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型教育模式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导向性有了一定的认识。7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喜欢的专业,并且其中92%的人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能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以便获得更多学术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学生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对将来的就业有所帮助。同时,还有2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够用,考试合格,能取得相关的基本技能就达到了学习专业的要求。
2.3 学习目标 大学教育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后有79%的学生选择了再深造,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18%的学生毕业后想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学习,在社会中磨练自己。
3 创新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3.1 学习目的更加务实化和功利化 在整个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深浅掌握不同,也有根据个人兴趣扩展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表现出在现代新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3]。现代社会知识“折旧”加快,专业精细化程度加深,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全面务实,不仅希望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更看重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些都与付出劳动后实际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所以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更多地希望所学知识实用,对生产生活有实际的价值。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对大学生学习目的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高职学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对学术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很难有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创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学习取向多样化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就业,创造社会价值。虽然多数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学习的主观选择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已经意识到就业难的客观环境,社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然而在思想上理想的认为未来自主创业取决于自我的能力,而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在学习上表现出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科目价值不大就放弃的消极态度,学习的主观因素太强,造成学习目的取向的多样性。
3.3 学习的横向多目标和纵向多层次 由于学生学习取向的多样化,个人目标的务实化和功利化,使得他们在学习心理上表现出横向对知识广度的多目标选择和纵向对知识深度的多层次划分相结合的特点。大学学习相对义务教育阶段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有些学生既想要学习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希望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外有所涉足,以获得更广泛更广博的知识。从纵向来看,对大学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再深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需求不同,课业努力的程度也就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多层次化。
4 结束语
教育模式的转变带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就业压力增大的同时职业划分也逐渐扩大,不论是走向职业岗位,还是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都应以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惠玲.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导师制教育模式[J].价值工程,2011(07).
[2]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3]谢骏.大学生学习心理初探[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
作者简介:
赵惠玲(198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创新 教育模式 学习心态
随着大学教育理念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与时俱进,从理论型到应用型人才教育,为高等教学积累了成功经验[1]。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出发点,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探索现代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心理状态变化,给教育教学提供客观依据。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对西安市某大学和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各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班的学生。调查的内容涵盖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
1.2 调查方式 调查地点选择在图书馆、教室、大学校园,宿舍公寓,通过与部分学生进行谈话交流,网络调研,随机抽取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
2 调查结果
2.1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53%的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35%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还有12%的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就是学历教育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认为高等教育的最大收益就是学历文凭,所以把学习看作是一项任务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高达96%的学生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老师”和“最不想上的专业课”。学生对大学老师和专业课程有这样的情感是有原因的[2],一方面每個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差异,学生对老师有相对的适应性差别;另一方面有些专业的理论性较强,使学生有些不知所用。在调查结果中显示,76%的学生喜欢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而对学术性过强的推理性专业基础课程则不感兴趣。
2.2 学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型教育模式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导向性有了一定的认识。7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喜欢的专业,并且其中92%的人希望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上能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以便获得更多学术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学生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对将来的就业有所帮助。同时,还有2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并不明确,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够用,考试合格,能取得相关的基本技能就达到了学习专业的要求。
2.3 学习目标 大学教育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后有79%的学生选择了再深造,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18%的学生毕业后想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学习,在社会中磨练自己。
3 创新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3.1 学习目的更加务实化和功利化 在整个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在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深浅掌握不同,也有根据个人兴趣扩展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表现出在现代新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3]。现代社会知识“折旧”加快,专业精细化程度加深,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的全面务实,不仅希望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更看重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些都与付出劳动后实际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所以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更多地希望所学知识实用,对生产生活有实际的价值。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对大学生学习目的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高职学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对学术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很难有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创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学习取向多样化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就业,创造社会价值。虽然多数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但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学习的主观选择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已经意识到就业难的客观环境,社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然而在思想上理想的认为未来自主创业取决于自我的能力,而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在学习上表现出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科目价值不大就放弃的消极态度,学习的主观因素太强,造成学习目的取向的多样性。
3.3 学习的横向多目标和纵向多层次 由于学生学习取向的多样化,个人目标的务实化和功利化,使得他们在学习心理上表现出横向对知识广度的多目标选择和纵向对知识深度的多层次划分相结合的特点。大学学习相对义务教育阶段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有些学生既想要学习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希望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外有所涉足,以获得更广泛更广博的知识。从纵向来看,对大学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再深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需求不同,课业努力的程度也就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多层次化。
4 结束语
教育模式的转变带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就业压力增大的同时职业划分也逐渐扩大,不论是走向职业岗位,还是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都应以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在学习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惠玲.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导师制教育模式[J].价值工程,2011(07).
[2]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3]谢骏.大学生学习心理初探[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
作者简介:
赵惠玲(1982-),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