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中介语与自然语言一样,存在着变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变异的条件和原因,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研究。国外的比如:Dickerson(1975)对学习英语的日本大学生在9个月内/z/发音正确率的考察研究;Saunder(1987)对日本学生学习英语时,词素‘s’的三种辅音组合(-ps, -ts and -ks)在动词和名词中的发音情况的研究;Young(1993)对数词对表复数的“-S”语素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最早的是陈小荷(1996)对“也”的位置的考察,他发现“也”出现在主语前的偏误是有条件的:一是前边有其他分句且没有停顿,二是前边有全句状语或大主语,可见主语前的其他成分是引发中介语项目变异的语言情景。随后是王韫佳(2002)对外国学生前后鼻音区分条件的考察,他发现被测试者在区分前后鼻音韵尾-n和-ng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前边韵腹的实际音值。
前人关于中介语变异的研究,多以英语为目的语,以汉语作为目的语的比较少,我们只发现了两篇,而汉语语法上的只有陈小荷的一篇。虽然这一篇只考察了一个副词“也”,而且没有进一步的去解释这种变异的心理机制,但是陈小荷先生的研究对我们启发很大。既然陈先生发现了副词“也”在使用时,会因为外在的语言环境而发生变异,那么其他类似副词,如:“都”“才”“就”等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这种情况的两个条件能不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呢?又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了该条件下这种变异的出现呢?对此,本文从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出发,经过分类分析,拓展研究范围,并提出诱发这个概念,试图用多重话题诱发来解释这种变异。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借用话题(topic)这一概念来指称句子的句首部分,如主语、句首状语、偏正复句中被安排在前面的“分句”等(这种分类见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12),P166)。另外,中介语出现的变异,是不符合目的语的,所以下文中会用到偏误来指称这种发生变异的句子。
二、基于自然语料的分类分析
我们相信,既然副词“也”的例句出现变异,即表现为偏误,跟它前面的语言环境有关,那么类似的副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验证我们的设想,我们对20余万字的自然语料(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均为原始语料,取自于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的作文。其中中级班约80%,初级班、高级班各约10%。这些留学生来世界各地,以亚洲为主,欧美也占不少,分布相当广泛,因此本语料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行考察,发现了78例单个副词状语用法的变异。跟预设的相同,其中除了“也”,还有“多么”“都”“才”“就”等。如下:
*我以为妈妈跟我开玩笑,就马上我告诉她,“随便你”。
*最初我想中国人是多么文化水平低啊!
?两个人都视力不错。(这种用法还没有学)
*韩国有四个季节。各季节有特色。不但风景美的赞扬而且对农夫感谢也我们不能忘记了。
说明:这里我们把变异出现处用黑体倾斜标示,把导致变异的条件用下划线进行标示。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导致变异的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它们都在变异体的前面,都可以概括为话题。这样,我们就以话题为线,根据话题的不同,把筛选出的例句分三类进行分析,如下:
(一)受大主语(话题1)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话题2)与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都他们供应。
*(2)老师多么工作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都身体很好。
*(4)我们都是三个菲律宾人,……
正确的应是: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他们都供应。
(2’)老师工作多么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身体都很好。
(4’)我们三个都是菲律宾人,……
这些句子都发生了错序,单个的副词状语前置。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体,则A=早餐,中饭,晚饭、老师、谢力和丁力、我们, B=“都、多么、都、都”的位置的前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受大主语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与小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大主语之后。
(二)受其他句首话题(话题1)的诱发,把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5)每天都王先生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也口语水平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也巴黎这个城市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才他睡觉。
正确的应是:
(5’)王先生每天都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口语水平也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巴黎这个城市也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他才睡觉。
这4个例句也都是单个副词状语的错序,是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导致了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这里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处,则A=每天、到了现在、现在、每天夜里十二点,B=“都、也、也、才”的错序;它们的关系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这些句首的话题的位置导致了状语的重置。
(三)前一分句(话题1)占据了句首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9)身材苗条,特别腰细。长长的头发,高高的个子。
*(10)司机很抱歉,也工人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才儿童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就白烟冒出来了。
正确的应是:
(9’)身材苗条,腰特别细。长长的头发,高高个子。
(10’)司机很抱歉,工人也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儿童才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白烟就冒出来了。
以上这几个句子每个都是分开的,形式上像复句(当然也可能不是复句),其中(11)(12)两句中又有成套的关联词。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些偏误都可以概括为句子的前一分句话题(A)导致了副词状语(B)的位置重置。前一分句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它们的关系一样可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
三、变异产生的条件、机制和学习者的心理
(一)产生条件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不管是大主语,还是句首状语或者其他的语言项,它们导致变异的出现,都是因为它们占据了句首的位置。也就是说,句首的这个本来是副词状语所在句子的主语位置,是产生这种变异的心理条件。而话题这个概念,恰是指句首部分的单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话题来概括其他繁杂的条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理论解释更轻松,在教学中,也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使学习者更容易明白。
(二)产生机制
上面我们说A导致B,这样说是为了方便,但并不严谨,因为出现了A并不一定出现B,只是相对来说有可能出现B。为了避免误解和混乱,并使问题清晰,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诱发,作为这种变异产生的心理机制,并用它来解释变异的形成。诱发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这里我们给它定义为:在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两个语言项目或语言结构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形成了某种紧密的联系,一个项目的出现或使用习惯会导致另一个的出现、遗漏或位置的重置(位置的重置是指在句中有C、D两个位置,语言项B本来该放在位置C,但由于语言项A的出现或使用,而改放在了位置D。)。其中引起这种变异现象的语言项或语言结构叫做诱发项(用Y表示),呈现出变异的是被诱发项(用B表示),这样它们的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Y→B,意思是Y诱发B。这样复杂的条件变异就可以归结为简单的图式,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三)心理因素
Y→B,这是外在的图式,那么在学习者的内心,是什么推动了Y到B的呢?“Cook发现要处理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时,因记忆的负担过重,说母语的儿童、成人和成年外语学习者都使用同样的策略,把句中第一个名词当做主语,把动词后的第一个名词当作宾语(尽管事实上它可能不是宾语)”(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P67)。Cook虽然研究的是英语,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此处的变异现象。那就是学习者为了减轻记忆负担,把句首的部分的话题都看成主语,从而导致了变异的现象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汉语中词类没有形态上的明显区别,所以和英语不同,汉语句首的非名词也可能被看作主语,如(二)所言
四、各类偏误例句在语料中的统计及分析
(一)数据统计
对搜出来的偏误例句(即中介语的变异体)进行统计,我们得出下表:
(二)分析讨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单个副词状语的例句相对其他情况,占了74.36%,说明在中介语变异中占用重要地位;而在单个副词状语的偏误中,前置的又占了93.10%;进一步,在单个副词状语前置的偏误中,可以用话题来解释的占了92.59%,考虑到部分偏误是随机的,即自由变异,我们可以说话题基本上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单个状语前置的情况。
五、小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单个副词状语的偏误,即变异出现,是广泛的,不限于某一个词的,且基本都可以用句首话题来进行解释;这种变异出现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策略的不当使用;这种“条件→变异”的情况可以用诱发来进行图式说明:Y→B,即Y诱发B。
参考文献:
[1]陈小荷.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2]胡荣.中介语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1998,(3).
[3]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汉语,1996,(2).
[4]彭聃龄 谭力海.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
[6]沈开木.语法、理论、话语——现代汉语的探索,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6).
[7]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1).
[8]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1995,(6).
[9]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0]王韫佳.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音韵母的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02,(2).
[11]周小兵 李海鸥主编.对外汉语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
[12]周小兵 赵新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13]Carl James,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4]Corral, 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5]Cook V. ‘Connitive processes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ternatonal Review of Allied Lingguaisitics, 1997, XV: 1--20.
[16]Dickerson, J. Lonna(1975), The learner’s Interlanguage as a System of variable Rules, TESOL Quarterly 9. 401-407.
[17]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8]Saunder, Japan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achers (JALT) Journal, Volume 8, 1986-1987.
[19]Young, D. J. Creating a Low-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3.
(刘连海,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中介语与自然语言一样,存在着变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变异的条件和原因,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研究。国外的比如:Dickerson(1975)对学习英语的日本大学生在9个月内/z/发音正确率的考察研究;Saunder(1987)对日本学生学习英语时,词素‘s’的三种辅音组合(-ps, -ts and -ks)在动词和名词中的发音情况的研究;Young(1993)对数词对表复数的“-S”语素的影响的研究。在国内,最早的是陈小荷(1996)对“也”的位置的考察,他发现“也”出现在主语前的偏误是有条件的:一是前边有其他分句且没有停顿,二是前边有全句状语或大主语,可见主语前的其他成分是引发中介语项目变异的语言情景。随后是王韫佳(2002)对外国学生前后鼻音区分条件的考察,他发现被测试者在区分前后鼻音韵尾-n和-ng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前边韵腹的实际音值。
前人关于中介语变异的研究,多以英语为目的语,以汉语作为目的语的比较少,我们只发现了两篇,而汉语语法上的只有陈小荷的一篇。虽然这一篇只考察了一个副词“也”,而且没有进一步的去解释这种变异的心理机制,但是陈小荷先生的研究对我们启发很大。既然陈先生发现了副词“也”在使用时,会因为外在的语言环境而发生变异,那么其他类似副词,如:“都”“才”“就”等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出现这种情况的两个条件能不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呢?又是什么心理因素导致了该条件下这种变异的出现呢?对此,本文从留学生的自然语料出发,经过分类分析,拓展研究范围,并提出诱发这个概念,试图用多重话题诱发来解释这种变异。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借用话题(topic)这一概念来指称句子的句首部分,如主语、句首状语、偏正复句中被安排在前面的“分句”等(这种分类见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6(12),P166)。另外,中介语出现的变异,是不符合目的语的,所以下文中会用到偏误来指称这种发生变异的句子。
二、基于自然语料的分类分析
我们相信,既然副词“也”的例句出现变异,即表现为偏误,跟它前面的语言环境有关,那么类似的副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验证我们的设想,我们对20余万字的自然语料(本文所采用的语料均为原始语料,取自于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初、中、高级三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的作文。其中中级班约80%,初级班、高级班各约10%。这些留学生来世界各地,以亚洲为主,欧美也占不少,分布相当广泛,因此本语料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行考察,发现了78例单个副词状语用法的变异。跟预设的相同,其中除了“也”,还有“多么”“都”“才”“就”等。如下:
*我以为妈妈跟我开玩笑,就马上我告诉她,“随便你”。
*最初我想中国人是多么文化水平低啊!
?两个人都视力不错。(这种用法还没有学)
*韩国有四个季节。各季节有特色。不但风景美的赞扬而且对农夫感谢也我们不能忘记了。
说明:这里我们把变异出现处用黑体倾斜标示,把导致变异的条件用下划线进行标示。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导致变异的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它们都在变异体的前面,都可以概括为话题。这样,我们就以话题为线,根据话题的不同,把筛选出的例句分三类进行分析,如下:
(一)受大主语(话题1)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话题2)与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都他们供应。
*(2)老师多么工作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都身体很好。
*(4)我们都是三个菲律宾人,……
正确的应是:
(1’)吃的东西也有,早餐,中饭,晚饭他们都供应。
(2’)老师工作多么认真啊!
(3’)谢力和丁力身体都很好。
(4’)我们三个都是菲律宾人,……
这些句子都发生了错序,单个的副词状语前置。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体,则A=早餐,中饭,晚饭、老师、谢力和丁力、我们, B=“都、多么、都、都”的位置的前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受大主语的影响把本该放在小主语与小谓语之间的状语放在了小主语前,大主语之后。
(二)受其他句首话题(话题1)的诱发,把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5)每天都王先生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也口语水平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也巴黎这个城市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才他睡觉。
正确的应是:
(5’)王先生每天都看电视。
(6’)可是,到了现在口语水平也还是差得很远。
(7’)我们只在巴黎留了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但现在巴黎这个城市也还在我的眼前。
(8’)每天夜里十二点他才睡觉。
这4个例句也都是单个副词状语的错序,是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导致了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这里用A表示变异条件,用B表示变异处,则A=每天、到了现在、现在、每天夜里十二点,B=“都、也、也、才”的错序;它们的关系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意思是这些句首的话题的位置导致了状语的重置。
(三)前一分句(话题1)占据了句首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话题2)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
*(9)身材苗条,特别腰细。长长的头发,高高的个子。
*(10)司机很抱歉,也工人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才儿童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就白烟冒出来了。
正确的应是:
(9’)身材苗条,腰特别细。长长的头发,高高个子。
(10’)司机很抱歉,工人也很不好意思。
(11’)除非解决这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儿童才能上学。
(12’)他一打开盒子,白烟就冒出来了。
以上这几个句子每个都是分开的,形式上像复句(当然也可能不是复句),其中(11)(12)两句中又有成套的关联词。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些偏误都可以概括为句子的前一分句话题(A)导致了副词状语(B)的位置重置。前一分句话题占据了主语的位置,诱使本该放在主语后的状语放在了主语前,它们的关系一样可表示为:A→B的位置重置。
三、变异产生的条件、机制和学习者的心理
(一)产生条件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不管是大主语,还是句首状语或者其他的语言项,它们导致变异的出现,都是因为它们占据了句首的位置。也就是说,句首的这个本来是副词状语所在句子的主语位置,是产生这种变异的心理条件。而话题这个概念,恰是指句首部分的单位,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话题来概括其他繁杂的条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理论解释更轻松,在教学中,也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使学习者更容易明白。
(二)产生机制
上面我们说A导致B,这样说是为了方便,但并不严谨,因为出现了A并不一定出现B,只是相对来说有可能出现B。为了避免误解和混乱,并使问题清晰,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诱发,作为这种变异产生的心理机制,并用它来解释变异的形成。诱发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这里我们给它定义为:在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两个语言项目或语言结构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形成了某种紧密的联系,一个项目的出现或使用习惯会导致另一个的出现、遗漏或位置的重置(位置的重置是指在句中有C、D两个位置,语言项B本来该放在位置C,但由于语言项A的出现或使用,而改放在了位置D。)。其中引起这种变异现象的语言项或语言结构叫做诱发项(用Y表示),呈现出变异的是被诱发项(用B表示),这样它们的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Y→B,意思是Y诱发B。这样复杂的条件变异就可以归结为简单的图式,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三)心理因素
Y→B,这是外在的图式,那么在学习者的内心,是什么推动了Y到B的呢?“Cook发现要处理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时,因记忆的负担过重,说母语的儿童、成人和成年外语学习者都使用同样的策略,把句中第一个名词当做主语,把动词后的第一个名词当作宾语(尽管事实上它可能不是宾语)”(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P67)。Cook虽然研究的是英语,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此处的变异现象。那就是学习者为了减轻记忆负担,把句首的部分的话题都看成主语,从而导致了变异的现象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汉语中词类没有形态上的明显区别,所以和英语不同,汉语句首的非名词也可能被看作主语,如(二)所言
四、各类偏误例句在语料中的统计及分析
(一)数据统计
对搜出来的偏误例句(即中介语的变异体)进行统计,我们得出下表:
(二)分析讨论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单个副词状语的例句相对其他情况,占了74.36%,说明在中介语变异中占用重要地位;而在单个副词状语的偏误中,前置的又占了93.10%;进一步,在单个副词状语前置的偏误中,可以用话题来解释的占了92.59%,考虑到部分偏误是随机的,即自由变异,我们可以说话题基本上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单个状语前置的情况。
五、小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单个副词状语的偏误,即变异出现,是广泛的,不限于某一个词的,且基本都可以用句首话题来进行解释;这种变异出现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策略的不当使用;这种“条件→变异”的情况可以用诱发来进行图式说明:Y→B,即Y诱发B。
参考文献:
[1]陈小荷.跟副词“也”有关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2]胡荣.中介语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1998,(3).
[3]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汉语,1996,(2).
[4]彭聃龄 谭力海.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邵敬敏.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
[6]沈开木.语法、理论、话语——现代汉语的探索,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6).
[7]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1).
[8]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1995,(6).
[9]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0]王韫佳.日本学习者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音韵母的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02,(2).
[11]周小兵 李海鸥主编.对外汉语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
[12]周小兵 赵新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13]Carl James,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14]Corral, 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5]Cook V. ‘Connitive processes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ternatonal Review of Allied Lingguaisitics, 1997, XV: 1--20.
[16]Dickerson, J. Lonna(1975), The learner’s Interlanguage as a System of variable Rules, TESOL Quarterly 9. 401-407.
[17]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8]Saunder, Japan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achers (JALT) Journal, Volume 8, 1986-1987.
[19]Young, D. J. Creating a Low-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3.
(刘连海,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