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惯 策略 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
2.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是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要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孩子,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其次,课堂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
6.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熄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要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1.培养意志。(1)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学周刊》,2013年,02期。
[2]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新课程(下)》。
[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惯 策略 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
2.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是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要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孩子,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其次,课堂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
3.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
4.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
6.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熄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要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1.培养意志。(1)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学周刊》,2013年,02期。
[2]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新课程(下)》。
[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