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之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科书是教学之本,然而,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又不能受限于此。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铺合适之桥、搭兴趣之桥、架五彩之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爱好与习惯。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之本,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称理想的语文教科书为“特殊的精神产品”,它理应成为学生阅读之必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言外之意,老师教学和学生阅读又不能受此局限,让学生阅读仅有的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因为它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正是因为如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就明确提出小学生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并明确了各学段阅读的分量。在实施建议中又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教科书到大量的课外阅读,看似容易,其实践过程实则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我总觉得须有一种力的牵引,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阅读按课标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徜徉于书海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可是,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着,探究着。
  一、铺合适之桥
  阅读改变人生,提升人文素养,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世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课外阅读虽好,但应是首先建立在让学生读好书的基础上的,只有选择那些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学习的读物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学生不加选择地阅读言情、武侠小说及网络书籍,小小年纪满脑子充满情爱、凶杀暴力,何谈陶冶情操呢?课外阅读虽好,其次理应建立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之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碴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让低年级的小学生读高年级的读本,他们只能是猪八戒吃人生果,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让高年级的学生读低年级的读本,他们就难免会有吃鸡肋之感。小学生因其年龄学识的特点,辨别选择能力差,读书随意性强,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为学生铺一条合适之桥,把学生牵引到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中去,不让学生“失足”,不让学生“溺水”,让学生课外阅读有用且有效。譬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我让他们阅读字数不多、形象丰富的绘本,让他们读朗朗上口,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三字经”,让他们读想象奇妙、浅显易懂的儿歌,阅读由成语故事改编的连环画故事……这些书籍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教育。而如果让小学生不加选择地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让暴力、庸俗、充满低级趣味的东西不经意间占据孩子们童稚的心灵,会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二、搭兴趣之桥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没有阅读兴趣的人,会长久地坚持阅读,会专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教科书到课外阅读,怎样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使教师的外力牵引转化成学生的内力驱使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搭一座兴趣之桥。
  1.课内阅读教学激趣
  在众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中,教师利用教科书中的文本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效果最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时有机延伸课外阅读方向,最易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充分认识了文中的两个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后,一位老师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将相和”后,蔺相如和廉颇携手保卫赵国,可我们知道最后还是秦国灭了赵国,统一了中国,这其中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请大家课下阅读老师印发的《廉颇蔺相如传》,原汁原味的故事,会更精彩。这样一来,课下老师还愁学生不读印发的资料吗?有些学生定会找来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其它书籍来读。我在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在教学前用“围魏救赵”的故事引出孙膑,由孙膑引出课文内容,在阅读文本充分认识了孙膑这个人物的特点时,我说:正是孙膑的聪明,赢了看似不可能赢的一场赛马比赛;其实,也正是他的聪明,赢了许多看似不能赢的战争,他的许多战例被编入了《孙膑兵法》,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籍呢,有兴趣的同学可看看这本书。我不经意一说,没成想第二天班级一下子冒出了二十几本《三十六记》和《孙膑兵法》。有些家长对我说,小孩的书是他晚上到书店买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谓举不胜举。教学完《蟋蟀的住宅》,班级不久就会出现法布尔的《昆虫记》;教学《狮子爱尔莎》,学生课下会阅读《爱的教育》;教学《火烧云》后,学生又会买来萧红的《呼兰河传》,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通过课内外的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
  2.读书交流激趣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利用课堂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收获,让学生适时品尝劳动果实,享受丰收的喜悦,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课外阅读的方法。读书交流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课外阅读之后的交流。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之后,我让学生搜集阅读诸葛亮出山之后的有关故事,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有的叙述“空城记”,有的叙述“挥泪斩马谡”,还有的叙述“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甚至还有人说出了他写的作品《出师表》。学生们在交流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有时甚至为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争得面红耳赤。读书交流也可以是在一段时间之内,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由选择阅读一些书籍之后集中展开的交流。这样的交流由于阅读题材宽,学生们交流的内容会丰富多彩。如在最近一次读书交流中,学生交流的内容或是书中最感动人的地方,或是写得幽默风趣的地方,或是文中自己喜歡或憎恨的某个人物,或是意想不到的情节,或是所受到的启发,等等。有的是童话寓言故事,有的是感人的事件,有的是自然方面的,有的又是军事方面的。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感受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获,体验到了阅读成功的喜悦,这定会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征文比赛激趣、读书活动激趣、家校联合利用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激趣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从书中找到了乐趣,久而久之,读书就会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三、架五彩之桥
  学生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畅游于书海,当他们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书中的精神食粮时,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书柜中的书已不能满足他们读书的欲望了。由于学校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有的学生突然无书而读了。看着他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想:要是能架设一座五彩的桥让他们通向书的殿堂,永远都能畅游在书的王国里,天天有书读该多好啊。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书读,不断有书读,我绞尽脑汁。每学期我让学生每人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藏书,包装好,带到班级放入班级的书柜中,这样,在拥有70多人的班级,一学期中每个人就有了70几本可阅读的书了。全部循环读完之后,再让他们把书带回家中,不要的可以捐给学校。此外,我利用家长会发动经济条件好、文化层次高的家长为班级选书捐书。在我的努力下,有的家长不仅捐了很多书,而且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为我班课外阅读出了不少点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了我们的孩子能畅游于书海,浸润于书香,尽享智慧播洒的阳光,让我们都来做搭建通向漫漫书海桥梁的工程师。
其他文献
为改变清代农业落后面貌.清政府实施了农业改良和推广,但在农业改良和推广中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战乱、灾荒、人才缺乏和体制弊端等.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清代安
摘 要: 高职德育是高职教育阶段推行的德育活动,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当前,高职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时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困境。而如何将道德教育深入高职学生的心灵并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是值得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创新高职德育工作。  关键词: 高职德育 自律性教育 人文素质
摘 要: 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教人以知识,更要培养思维。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有:善于对孩子发问,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 教育 知识 思维    199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国共有20所学校1300多名选手参赛,真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然而,比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形音义三位一体,在意义(思维)、时间(听觉)和空间(视觉)三个维度上同质同构。基本单位的同一性,以及语法对同一性的维护,使汉语组合极为灵活,容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