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文章从企业、金融市场、融资环境等方面认真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成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小企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活力明显增强,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百姓生活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其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另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近5年淘汰率为70%。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不长,大多企业得不到好的发展。究其原因,融资困难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与特征
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中对全国300家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指出,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以下特征:
(一)内援融资,主要靠自身积累,民间资本为辅
在中小企业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狭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其自有资金的积累,也即主要依赖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自身积累不足时,往往找亲戚朋友借钱,也有实行在民间比较流行的借款方式:民间标会。筹到资金的利息往往比银行借款利息低的多,有些甚至不计息。2007年7月,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完成的一份有关乡镇企业融资的调查(调查样本是温州市的24家中小企业)报告显示,民间借贷月利率在6‰-15‰,折合简单年利率在7.2%-18%,中小企业对民间信贷的满意程度超过60%,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4]
(二)外源融资,主要依赖金融机构为主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资金的90%-95%来自银行贷款。想要从企业外部筹得较多的资金,大多数融资方式还是要依靠银行作为中介。而从银行本身借款,条件严格,借得的也多数为短期资金。而一些通过政府创立的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为目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处在发展阶段
我国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企业进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记录不健全、盈利能力低等特点,还有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上市发行限制多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很难选择股权或债券融资。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上市的机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至今尚未与资本市场结缘。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表现
1.中小企业常常忽视了成本很低的内源融资,缺乏寻求内源融资的热情。企业融资应该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一个交叉变化的循环过程。另外,企业实际面临的税费负担很重,这也就大大削弱了内源融资的能力。
2.直接融资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繁荣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过高。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全国中小企业总数为2370260家,而截至2007年9月23日,深市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中小企业总数仅为172家,仅占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的7.26%。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途径中遇到许多阻碍。就债券融资而言,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造成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所规定的最小发行额度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3.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65.7%依靠各类商业银行的贷款,33.3%来自权益性融资,其他占16.4%。数据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大都依赖银行,很少尝试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4.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低。中小企业资金不够雄厚,导致了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手续繁琐,对银行的收益贡献小等各种弊端,因此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甚至有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出现了信用歧视的现象。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贷款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在全国17家最大银行中,数量比重不足0.5%,贷款余额比重却超过 50%。而贷款频率几乎是大企业5倍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对其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致使其获得的平均贷款数量仅仅是大企业的0.5%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个体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中小企业大多数资金实力弱,管理者素质不够高造成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状况欠佳和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造成信用水平低,信贷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现象。导致贷款风险加大,这是影响金融部门对其发放贷款的根本原因。
2.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贷款担保。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贷款准入企业最低资本条件和贷款条件。我国中小企业共同的特性是自有资本不足,缺乏办理贷款所需抵押的物质保证。因此,难以获得贷款担保。同时抵押物不易变现,使风险防范措施难以到位,也不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
3.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或家族式企业,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完善、数据不实等问题。许多企业无法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不能给银行提供高透明度的企业财务状况,银行考察其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导致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
4.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存在偏颇。目前,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不健康的放贷趋势,即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或贷款成本过高,而差的国有企业可轻易获取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把信贷目标定位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资产雄厚、规模大、信誉好的大型企业。从而忽视了许多潜在客户,例如个体、私有和其他中小型企业。这种不健康的放贷趋势必然带来效率上的损失,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和良好发展。
5.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会导致两类情况的同时出现:一方面银行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回避风险,这便促使了信用好的企业转向其他方式进行融资,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信用不好的企业会携款而逃,使得银行累积很多呆账、坏账;另外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信用状况不了解,为了降低自身风险,那么就会有意识地减少对中小企业融资。
6.从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层次不够多且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资本市场的发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我国只有两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层次不够多,并且资本市场的区域结构不平衡。例如,目前在东北地区就不具备较大的区域资本市场,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融资能力甚至是东北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更新融资观念,正确认识内源融资。中小企业要认识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内源融资不仅可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及经营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效率。例如,美国非金融企业近20年来内源融资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一直在65%以上,1991年更是高达97%;而日本在1970年只有约30%的资金来自企业内部,到了1985年此比例迅速上升到了70%。这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都渐渐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充分利用内源融资,可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价值,从而推动中小企业从生产实物型经营观念向经营价值型经营观念的转变。
2.树立信用意识、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增强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信息透明度, 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在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还要提高信用,首先加强中小企业法人管理,企业法人的信用能力大小决定了企业的信用能力。企业法人信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涉及企业的产权关系、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其是否完善是经营的基础条件。企业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很难约束经营者、所有者的行为,不可能有较好的信用度。[10]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对于组建股份合作制发展好的企业,则可以转化为股份制公司,直至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向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11]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
3.充分应用多种金融创新和融资方式。目前,我国多家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开始通过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时要按融资成本的最小化原则,尽可能选择对中小企业最有利的、最优惠的融资工具,要选择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组合,尽可能分散融资风险。对于较大项目融资,不宜使用单一的融资工具,应尽可能选择多元化的工具组合,分散资金来源风险。如此案例中的可取之处,运用买方信贷和票据贴现融资结合为组织出口生产融通资金。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也可以为了大项目的投产申请项目贷款同时发行企业债券等。
在学术界有美国财务学家梅耶斯和麦夫于1984年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融资决策是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来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首选交易无成本的内源融资,其次是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首选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才是成本最高的股权融资。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预估并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融资成本的高低,还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
[参考文献]
[1]胡勇士. 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D].甘肃科技,2006(3).
[2]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晓弟.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 2007(4).
[4]乔露.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5]李海霞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卢高翔(1976—),男,广东揭阳人,揭阳供电局会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有企业会计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成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小企业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活力明显增强,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百姓生活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其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另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近5年淘汰率为70%。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不长,大多企业得不到好的发展。究其原因,融资困难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与特征
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中对全国300家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中指出,大多数企业只有一种融资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5种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仍以内部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这两种传统融资方式为主,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其他融资方式,特别是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资金结构中显得十分薄弱。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以下特征:
(一)内援融资,主要靠自身积累,民间资本为辅
在中小企业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狭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其自有资金的积累,也即主要依赖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自身积累不足时,往往找亲戚朋友借钱,也有实行在民间比较流行的借款方式:民间标会。筹到资金的利息往往比银行借款利息低的多,有些甚至不计息。2007年7月,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完成的一份有关乡镇企业融资的调查(调查样本是温州市的24家中小企业)报告显示,民间借贷月利率在6‰-15‰,折合简单年利率在7.2%-18%,中小企业对民间信贷的满意程度超过60%,但融资成本相对较高。[4]
(二)外源融资,主要依赖金融机构为主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资金的90%-95%来自银行贷款。想要从企业外部筹得较多的资金,大多数融资方式还是要依靠银行作为中介。而从银行本身借款,条件严格,借得的也多数为短期资金。而一些通过政府创立的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为目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处在发展阶段
我国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企业进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记录不健全、盈利能力低等特点,还有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上市发行限制多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很难选择股权或债券融资。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多数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上市的机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至今尚未与资本市场结缘。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表现
1.中小企业常常忽视了成本很低的内源融资,缺乏寻求内源融资的热情。企业融资应该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一个交叉变化的循环过程。另外,企业实际面临的税费负担很重,这也就大大削弱了内源融资的能力。
2.直接融资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繁荣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过高。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全国中小企业总数为2370260家,而截至2007年9月23日,深市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中小企业总数仅为172家,仅占我国中小企业总量的7.26%。其次,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途径中遇到许多阻碍。就债券融资而言,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造成中小企业很难达到所规定的最小发行额度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3.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65.7%依靠各类商业银行的贷款,33.3%来自权益性融资,其他占16.4%。数据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大都依赖银行,很少尝试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4.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低。中小企业资金不够雄厚,导致了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手续繁琐,对银行的收益贡献小等各种弊端,因此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甚至有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出现了信用歧视的现象。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贷款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在全国17家最大银行中,数量比重不足0.5%,贷款余额比重却超过 50%。而贷款频率几乎是大企业5倍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对其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的5~8倍,致使其获得的平均贷款数量仅仅是大企业的0.5%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个体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中小企业大多数资金实力弱,管理者素质不够高造成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状况欠佳和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造成信用水平低,信贷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现象。导致贷款风险加大,这是影响金融部门对其发放贷款的根本原因。
2.规模较小,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贷款担保。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贷款准入企业最低资本条件和贷款条件。我国中小企业共同的特性是自有资本不足,缺乏办理贷款所需抵押的物质保证。因此,难以获得贷款担保。同时抵押物不易变现,使风险防范措施难以到位,也不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
3.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或家族式企业,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完善、数据不实等问题。许多企业无法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不能给银行提供高透明度的企业财务状况,银行考察其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导致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
4.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存在偏颇。目前,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不健康的放贷趋势,即好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或贷款成本过高,而差的国有企业可轻易获取资金。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把信贷目标定位在国有企业,特别是资产雄厚、规模大、信誉好的大型企业。从而忽视了许多潜在客户,例如个体、私有和其他中小型企业。这种不健康的放贷趋势必然带来效率上的损失,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和良好发展。
5.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会导致两类情况的同时出现:一方面银行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回避风险,这便促使了信用好的企业转向其他方式进行融资,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信用不好的企业会携款而逃,使得银行累积很多呆账、坏账;另外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信用状况不了解,为了降低自身风险,那么就会有意识地减少对中小企业融资。
6.从融资环境方面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层次不够多且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资本市场的发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我国只有两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资本市场层次不够多,并且资本市场的区域结构不平衡。例如,目前在东北地区就不具备较大的区域资本市场,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融资能力甚至是东北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更新融资观念,正确认识内源融资。中小企业要认识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内源融资不仅可以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及经营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和企业效率。例如,美国非金融企业近20年来内源融资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一直在65%以上,1991年更是高达97%;而日本在1970年只有约30%的资金来自企业内部,到了1985年此比例迅速上升到了70%。这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都渐渐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充分利用内源融资,可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价值,从而推动中小企业从生产实物型经营观念向经营价值型经营观念的转变。
2.树立信用意识、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增强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信息透明度, 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在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还要提高信用,首先加强中小企业法人管理,企业法人的信用能力大小决定了企业的信用能力。企业法人信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涉及企业的产权关系、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其是否完善是经营的基础条件。企业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很难约束经营者、所有者的行为,不可能有较好的信用度。[10]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对于组建股份合作制发展好的企业,则可以转化为股份制公司,直至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向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11]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
3.充分应用多种金融创新和融资方式。目前,我国多家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都开始通过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时要按融资成本的最小化原则,尽可能选择对中小企业最有利的、最优惠的融资工具,要选择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组合,尽可能分散融资风险。对于较大项目融资,不宜使用单一的融资工具,应尽可能选择多元化的工具组合,分散资金来源风险。如此案例中的可取之处,运用买方信贷和票据贴现融资结合为组织出口生产融通资金。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也可以为了大项目的投产申请项目贷款同时发行企业债券等。
在学术界有美国财务学家梅耶斯和麦夫于1984年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融资决策是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来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首选交易无成本的内源融资,其次是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首选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才是成本最高的股权融资。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预估并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资计划及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融资成本的高低,还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
[参考文献]
[1]胡勇士. 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D].甘肃科技,2006(3).
[2]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张晓弟.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 2007(4).
[4]乔露.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5]李海霞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卢高翔(1976—),男,广东揭阳人,揭阳供电局会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有企业会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