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伤心人不识”?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首、尾两部分的意蕴做了辨析。最后谈了有关“三绝碑”之二三事。
  关键词:《踏莎行·郴州旅社》 辨析 三绝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的这首《踏莎行》写于他被一贬再贬之后的湖南郴州,是他后期的代表作,意蕴深厚,情调凄美。已届垂暮之年的他(49岁)还被削掉官衔,受着囚犯式的管制(“编管”),心中之悲苦可谓至极。该词便是这悲苦至极之情的形象描绘,所以读者无不为之动容。近些年来对这首词欣赏、讲析的文章已有多篇,然而对于该词开头和结尾部分的阐释,大都不够准确以致成了曲解。故而笔者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或许不免“强作解人”之嫌。最后谈谈“三绝碑”及其相关之事。
  先来订正两个词语。一是“杜鹃声里残阳树”中的“残阳树”,有些本子上是“斜阳暮”。二是“郴江本自绕郴山”的“本自”,有些本子上是“幸自”。因而引起了一些学人的争论。而笔者在郴州所见九百年前所刻的“三绝碑”上乃是“残阳树”和“本自”。笔者以为“残阳树”的意象比“斜阳暮”更加凄迷和苍凉,也更切合全词极其悲苦的情调。“本自”与“幸自”意同,而“本自”显得更为质朴而肯定。
  以下对首尾语句试作辨析。
  先说前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楼台”“津渡”和“桃源”都是乐景。然而“失”“迷”和“望断”则又说明这些都是自己不可企及的,这就意味着一切希望都已破灭而无任何出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互文。“桃源”句则是承前省略了“雾失”和“月迷”,意为“桃源”也因“雾失”“月迷”而“望断”了。如此三句与紧接着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合起来看,乃是以层层叠加、笔笔渲染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所身受“编管”的处境和氛围,同时也体现着自己心中极其浓重的孤苦、绝望之情。然而有的文章认为这三句并非实景,而是诗人的“一片幻景的象喻”(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版)。又有文章跟着说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并且认为其原因乃是词人“闭居孤馆,哪里还能看得到‘津渡’”?又说“上句写的是雾蒙蒙的月夜,怎么到了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斜阳暮’呢?”(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年版)笔者以为这样的“原因”不能成立:首先,诗人尽管闭居孤馆,难道就一直没有看到过馆外的景色和霧气?如果说因为“闭居孤馆”而看不到“津渡”,因而“津渡”等景不是“实景”,那么,孤馆中的作者也不会看到“郴江”啊,何以后面还会责问“郴江”呢?可见“楼台”“津渡”和“桃源”,三者都是“实景”。其次,从“月夜”到“残阳树”,并非时间的“倒退”,而是时间的“前进”。这和我们平常说的“从黑夜到白天”“从白天到黑夜”一样,岂不都是说的时间在前进?再者,这隐藏着楼台、津渡和桃源的弥天大雾、迷茫月色,怎么就不能是客观存在?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将此三句和下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都看成客观存在的实景,则其下阕中极度的悲苦与浩叹也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极大的力度。可见将此三句看成虚拟或幻象,不仅毫无来由,而且也使该词大伤元气了。
  再谈结尾两句。“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谁”即“为何”)问得好生无理!自己连遭不幸与那毫无知觉的郴江何干?然而问得又何等有情,何等沉痛!这实在是由于悲苦至极而又无处诉说才痴问那郴江流水的。此乃巧借“问江”以“自问”,巧借“责江”以“自责”:自己本应身在故土平平安安生活的,为何走上仕途而连遭贬谪以致落到如此悲惨境地呢?短短两句话中用了三种修辞手法:“借喻”“拟人”和“设问”,因而使得这两句也就犹如呼天抢地的呐喊、声泪俱下的哭诉。所以苏轼特别将这两句写在自己的扇面上,秦观死后他又模仿着《诗经》中的句子慨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见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50所引)这又使我们想起了苏轼对于自己一再遭贬的哀怨:“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的“自悔聪明”与秦观这“自悔入仕”,都是自己“才高累身”的悔恨,然而秦观这两句显然更加深隐而婉曲。
  全词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和联想,极其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连连遭贬而独处贬所的孤苦与绝望,所以清代诗人王世祯在其《花草蒙拾》中才极口称赞该词为“千古绝唱”。随后的诗人周庆云也题诗叹曰:“淮海无双天下奇,盛名当时已如此。别有伤心人不识,夕阳孤馆鹃声里!”(均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所引)
  然而对这两句的意蕴竟有三种误解:一是可谓“望远思乡”说;二是可谓“不胜寂寞”说;三是可谓“身不自由”说。也来试作辨析。
  第一,“望远思乡”说。如清人黄苏在其《蓼园词话》中说这两句:“言其……不能下潇湘以北流也。”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中也说此句乃谓“望远思乡”。笔者以为这都可谓“似是而非”。所谓似,是因为目睹郴江北去,不免油然而生北归故乡之思。所谓非,是因如上所说,“问江”“责江”,乃是痛悔自己之“入仕”而“问己”“责己”。如此巨大的痛悔之情,岂是一般的“思乡”所能比?试举一个旁证吧:作者在其贬为浙江“监处州酒税”时还算是个“官儿”,而他那时写的《千秋岁》词中就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之叹。当时的名人孔毅甫便据此断言秦观“殆不久于人世矣!”(宋·曾敏之《独醒杂志》)果然一语成谶,未过三年秦观便溘然长逝了。可见他在那时已是愁苦难耐了,如今已入暮年的他还被削掉官衔,徙来更加遥远、荒僻的瘴疠之地,还受着流放式的“编管”,心中的悲苦必是更增几倍,因此乃有“砌成此恨无重数”之浩叹。我们常见的一些“望远思乡”的诗句可有如此沉痛吗?所以只有将此二句如实地看作巧借“责江离乡远去”以“自责离乡入仕”,才更切合他这深隐沉痛之情。
  第二,“不胜寂寞”说。认为这两句是说连那“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而奔向远方了”(胡云翼《宋词选》),此说流传更广。笔者以为,如果这两句真的是说在这郴州“不胜寂寞”的话,何以在郴江“绕郴山”三字之前还特别加上“本自”这样一个肯定甚至是赞赏的词语呢?
其他文献
摘 要:雪漠的主要小说都是以西部底层农民的苦难生活为主题的,但其小说在表现西部农民苦难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与苦难勇敢作斗争的不屈服的精神。本文探索的就是雪漠小说表现苦难但不屈服苦难的特点。  关键词:雪漠 《大漠祭》 《白虎关》 苦难 超越  从《大漠祭》到《猎原》到《白虎关》,雪漠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立足于底层经验和民间立场,在表现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贫困的个人生活、盲目保守的精神状
篇目 作家 朝代/国籍 作品 备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塞下曲六首(其一)》《行路难》 李白 唐 《李太白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人  《浣溪沙》《水调歌头》《莲》《记承天寺夜游》《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北宋 《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 辛弃疾
摘 要:电影《澄沙之味》讲述了德江太太、千太郎和若菜三个被困在“笼子”里的人温情交流的故事,他们相互救赎,帮助对方打开“笼子”,追求身心的自由。生活中我们被困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笼子”里,我们努力想要摆脱桎梏,然而发现“笼子”之外还有无数密密麻麻的“笼子”。即使我们不能拥有纯粹的、没有枷锁的自由,但我们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关键词:《澄沙之味》 笼子 自由 希望  “该片改编自明川哲也所著同名小
忽然想到了四个字:千山叶落。千山叶落是怎样一种情景?自然是一种残败纷飞、萧瑟飘摇之景。正如诗句中所描述的:“千山叶落,草木枯黄。百花谢尽,残菊凌霜……”   “千山叶落”——当这一画面在脑海中闪现的刹那,不期然间,就想到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在经历千山叶落般的纷扰后陷入的旷世孤独,是那样幽僻清冷,又是那样荒寒寂寥。那种苍茫
摘 要:这是一首反对帝王成仙的反游仙诗,也是一首反映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关中、长安沦陷、唐代宗仓皇出幸的政治诗,并可据此推算出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正月后不久之事实。  关键词:吐蕃 唐代宗 唐肃宗 唐玄宗  李白暮年诗歌常利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配合比兴手法来“纪实”,如《上崔相百忧章》“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1}句,以共工被放幽州怒触不周山,海水喷荡、洪水为患的远古
摘 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金庸先生的这十五部小说,每一部都有一个历史背景。把武侠融进历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给历史添上武侠,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和宽度。本文主要以“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为例,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探讨金庸武侠小说和历史的契合度。  关键词:金庸 武侠 历史  一、“郭靖”与“蒙哥”考证  为了增加作品的可信度,金庸先生将
夜深了。   细数和你一同走过的时光,已经有九个春秋了,谢谢你能在我的生命中扮演朋友的角色。如果不是你,我想我永远不会知道,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我们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霁月,年少的我们眼里应藏下星辰大海。   三岁上幼儿园时,是我们初见的时候。你那一双圆润明亮得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和你活泼开朗的笑声,随即就吸引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愿意和你玩耍,可我却恰恰和你相反,相比我却有着和
旭日东升,我扬帆起航。星光灿烂,我渐入梦乡。  ——题记   我是一只船,一只行驶在小河上承载着梦想的纸船。   水流是我前行的动力,梦想是我前行的动力,我是我前行的舵手。清晨,我怀揣一腔热血,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清风与夜露中启行。夜晚,我与星光相伴。我知道,我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折成的小船。我知道,纸是不能在水中待太久的。我也知道,我选择的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前方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一片漂
我曾在电视里看到一位外国的盲画家。他别的都不画,光画人;他别人都不画,光画自己的妻子。他已经80岁了,妻子也已老态龙钟。可是他画出来的妻子,每一幅都是丑丑的、五彩缤纷的小姑娘,哎呀,真是人人喜欢,他就是这样出了名的。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极其相似的盲画家。她刚过20岁,10岁那年失明。失明后的10年里,你万万想不到她热衷于什么——她热衷于色彩!  然而她并非真的作画,她的本职是按摩医师。我的同事在
摘 要:北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引入基督教信仰纬度,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新的批评视角和阐释空间,在《我和上帝有个约》中,他以基督教“罪”的观念来塑造人物,展现主人公陈步森如何认识到自己的“罪性”和“罪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西方观念中对于“罪”的认识,进而瞥见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信仰状况。  关键词:底层 罪性 罪行 良心  北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名先锋作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