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理念下“垃圾雕塑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垃圾雕塑艺术”是艺术家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设计活动,实现对各类生活垃圾的二次利用,它不仅延伸了雕塑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起到一定的欣赏、装饰与环境美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宣传作用。本文正是从环保的角度,系统分析“垃圾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对环保理念的传播和践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希望能够对现实的“垃圾雕塑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意义。
  关键词 环保理念垃圾雕塑艺术功能特征可持续性发展
  一、我国“垃圾雕塑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我国垃圾雕塑艺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不仅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广泛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在雕塑领域进行呼吁和推动;更缺乏广大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我们很难搜集到有关“垃圾雕塑艺术”主题的书籍和期刊资料,这既限制了垃圾雕塑艺术理论知识的丰富,同时也割裂了与国外优秀艺术家的沟通,尤其是对国外先进思想、观念的借鉴。事实上,在这方面,国外不仅形成了诸多知名的垃圾雕塑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而且还发表了一系列極具先见的学说和观点,比如法国“破烂雕塑”的代表人物塞沙·巴尔达西尼通过切屑、焊接、压扁的方式,将一个20世纪的锅炉工厂里的铁制品创作成各个各样的雕塑艺术品,他认为:“二十世纪的钢铁带有其自身的美感,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发现美、展示美,让人们有所感悟。”
  其次,为了迎合环境保护主题或者艺术展览的需要,大部分的垃圾雕塑艺术作品还只是偶尔出现于各种雕塑展览会、艺术节、环保作品展之中,很少能够真正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或者家庭装饰等普通大众的生活环境中,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传播范围和宣传效应。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已经存在诸多利用垃圾雕塑艺术作品进行环境装饰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经典案例。如图1,2008年,在英国伦敦动物园,一批环保艺术家抛弃现代的焊接技术,通过纯手工的方式便将日用废弃物变成了21种生动逼真的动植物雕塑,有汽车零部件制成的昆虫;有塑料袋制成的北极熊;有破铜烂铁制成的企鹅绅士以及废旧车胎改装成的大恐龙等等。这种垃圾雕塑艺术品获得了诸多人的参观和称赞,使环保的话题深入人心,人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垃圾材料变成艺术家,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可见一斑。
  最后,从创作方式与创作技巧的角度来说,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垃圾雕塑艺术品往往都是对垃圾材料的一种简单堆砌与柔和,甚至是直接对垃圾物品的展示,追求的是最直接的对于环保、和谐、心情特征等思想观念信息的具象传递,很难谈得上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深度。这不仅说明了我国垃圾雕塑艺术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特征,更说明了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诸多雕塑艺术家的挖掘和探索。
  二、我国“垃圾雕塑艺术”对环保理念的践行与传播
  首先,从垃圾材料使用的角度来说,目前能够应用到雕塑艺术中的垃圾材料主要包括食品类、纺织类、纤维类、木材类、橡胶类、纸类、皮革类、废织类等有机物以及建筑垃圾、机械制造类等无机物,除此之外,还有废旧电子、电子产品、旧灯泡、废瓶胆等垃圾材料。它们经过重复、变形、组合、断裂等技术处理之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雕塑艺术,尤其是各种装饰艺术中去。比如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蓝色空间”雕塑展中,如图2,一件主题为“老人与狗”的雕塑作品吸引了诸多人的注意,该作品完全是用旧电线缠绕而成,把老人的憨态可掬与小狗的活泼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清华大学国土资源研究中心蓝资事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孙恒虎,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材料,研制出了一种叫做“凝石”的新式水泥,既解决了工业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这一方面是对垃圾材料的重复使用,减少生活中的垃圾废物,降低处理成本;而且更是采用实际行动的方式告诉人们:只要改变对待垃圾的态度,以更加实用的眼光看待它们,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经过创新性的改造之后,都能够发挥它们价值。因此,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注重对垃圾的重复使用,那么生活的垃圾就会大大减少。
  其次,从环保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到太多关于环境、资源、生态、健康等方面的信息。面对千篇一律的画面和信息内容,人们几乎形成了一种厌倦或者疲乏的心理,很难再对这种信息传播模式产生新鲜感,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从信息表达技巧的角度来说,这些大众媒体强调的是具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的画面或者实景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很难将“美感”与“信息传播”有效的结合起来。然而,雕塑艺术本身就是用来美化环境或者表达纪念意义,强调的是观赏性、艺术性与特定信息的传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媒介。通过垃圾材料创作的雕塑品,被摆放在城市中的公园、广场等地方,就像一个广告牌,通过极具创意性的手段和方式传递着环保信息,一方面人们看到这些垃圾物品就会产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观念,另外,很多垃圾雕塑品本身也就是以“环保”为主题,从而更具突显了其传播效果。比如美国佐治亚学院艺术和技术系的教员迈克尔·墨菲,通过防弹玻璃、塑料、不锈钢等可回收材料拼接而成的各种名人头像,就是在向人们传递着“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以及人与废弃物之间互为影响的互动关系”主题。
  三、“垃圾雕塑艺术”可持续性发展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注重雕塑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二)要注重对“环保、节能、健康”主题的持续关注。
  美国著名雕塑大师利奥·塞维尔曾经说过:“垃圾雕塑的生命力一方面在于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现垃圾材料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在于其对人类环境、资源等主题的关注,在于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失去了这样的主题,垃圾材料也就和普通材料没什么区别。”
  因此,垃圾作为重要的雕塑材料之一,除了在主题渲染、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对“环保、节能、健康”主题的关注与表达,体现出艺术家对普通大众、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一种人性化的关爱,这是垃圾雕塑品最主要的功能与价值所在,同时也是垃圾材料最容易表达的主题。如果失去对这些主题的关注,垃圾材料仍然会在雕塑艺术中使用,但其传播范围、思想深度必然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要注重普通大众对垃圾雕塑艺术的欣赏特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垃圾雕塑艺术毕竟是对废弃材料的再次使用,要想让欣赏者了解自身的信息传播重点,就必须根据其欣赏特点和信息接受方式来进行雕塑品的创作和设计。目前,在垃圾雕塑品领域,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采用具象的方式进行作品设计,比如对于动物、植物、人以及其它大众熟知的事物的模仿,形象明确,信息简单,人们一眼就能够读懂其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抽象的雕塑特点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迷茫,从而对垃圾材料造成不当的信息解读现象。
  (四)要注重垃圾材料在新事物中的功能特点。
  从垃圾雕塑品创作方式的角度来说,雕塑艺术的内涵极为广泛,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除了以上所说的,通过垃圾材料来雕、刻、组合具体的事物之外,还可以使用垃圾材料来塑造具体的事物。另外,从使用目的方面来说,这些垃圾雕塑品可以用来欣赏,也可以用来作为生产原材料或者装饰品,直接存放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极为重视垃圾材料在新事物中的功能特点,比如它的功能价值、性质特点,尤其是一些工业垃圾是否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等。很多雕塑艺术家在使用一些废交通工具、废零件、废机械、废玻璃瓶、废易拉罐以及废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致认为对这些垃圾的分类、拆分、消毒、清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垃圾雕塑艺术要注重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垃圾雕塑艺术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关注健康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践作用和传播效果。要想使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获得长久的发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就必须注重与政府、环保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单位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合力,助推该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垃圾雕塑艺术的实现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仅仅靠艺术家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政府、企业等通力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垃圾雕塑艺术要注重与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协作关系。
  总而言之,垃圾雕塑艺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实践操作还是理论研究都还不成熟,但垃圾材料在雕塑艺术中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环保、资源、健康”主题的持续关注,决定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的课题,有待诸多学者和雕塑家的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杨娜,陈琼琳.蒋瑜.城市垃圾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
  [2]张宝贵.固体废弃物在雕塑和挂板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1,5.
  [3]郭连训.从废弃物现成品到人性高扬的城市雕塑[J].浙江工艺美术,2005,1.
  [4]王亚.浅析中国城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J].大众文艺,2009,9.
  [5]宋雅竹.工业垃圾景观化方法[M].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2.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摘要“买椟还珠”即楚国有一个商人将其珍珠卖给郑国的人,而郑国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就买了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当下,将“买椟还珠”的含义引申,可以理解为很多的寓意,有些寓意甚至还被赋予了很强的时代特色,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本文就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对“买椟还珠”进行分析,力求在它的不同寓意中找出给与我们的文化经济学启示。  关键词文化经济学买椟还珠启示  第一,“椟”即盛物载物的盒子,“珠”即
期刊
摘要经济法在我国诞生之日起,就与民法有着结不开的情缘。本文从社会背景角度,论述这两法的发展历程,解读其中的关系。  关键词民法經济法发展  一、经济法和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法源于罗马市民法,产生于罗马简单的商品经济社会,复兴于中世纪晚期(12—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与文艺复兴同步。这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利益的获取主要取决于自身。加之启蒙运动对个人人格独立、平等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新型军事变革中,士官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摆在士官英语教学实施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就如何改进英语教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军械士官英语教材并重发展  军械士官是我军军械装备维修和保障的专门人才,其自身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了解武器装备的原理与构造,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我军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新型军事变革中,陆续装备
期刊
摘要苗族民间法,虽然是非正式的规范,但是在苗族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国家法一起,共同规范当地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主要调查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了解当地的民间法,分析苗族民间法在非诉讼领域中的适用问题。在调研的过程中,分析了苗族民间法在非诉讼领域的适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包括苗族民间法怎样进入非诉讼领域,其适用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总结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例如,规范苗族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种伴生性教育问题(伴生性教育问题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一教育问题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单纯从教育的角度去解决不行,必須从本源性、关键性、体制性问题问题入手,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整体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治本性对策:让儿童不再留守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增强城镇的吸纳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性做了一点分析,尤其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识上,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时代创新改革和谐 凝聚力 践行  2006年10月
期刊
摘要“二艾”—艾自新、艾自修是明嘉靖年间云南白族地区著名的理学家,他们崇尚儒家道统,分别著有《艾云苍语录》、《艾雪苍语录》及《邓川州志》。他们对教育有很深刻的见解,提出了“敬”、“宽严适中”、“求其放心”、“家教民主”等教育思想,并看到了教育对气质改变的作用,从而丰富发展了云南古代教育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二艾 “敬”“求其放心”“宽严适中”“家教民主”  “二艾”作为宋明时期云南大理地区著名的理
期刊
摘要日语助词“は”有很多用法,其中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表示对比。表示对比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式对比句,一类是暗示对比句。本文主要探讨“は”的暗示对比用法,通过对助词“は” 暗示对比意义的理解来弄清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助词“は”暗示对比探究  日语助词“は”有很多用法,其中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表示对比。表示对比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式对比句,一类是暗示对比句。明式对比句是指
期刊
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我们需要对实践的基本思想做出与时俱进的全新解构,“大实践”才能使我们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实践现实大实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观点,但在马克思哲学的长期演化中,对实践的定义与限定的范围在不断缩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所指的实践是人所特有的人所特有的活动。但在我们今天所涉
期刊
摘要环保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与生物工程和电子信息一起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它即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又是技术保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推動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环保产业的需求持续强劲。  (二)随着环保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