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偶得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邂逅“书海”可以从我小学二年级谈起。那时语文老师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让各小组各出一期手抄报,挑选优秀作品贴在班级的宣传墙上,那次的主题我至今记忆犹新——“书海偶得”。就这样,我迈出了“观海”的第一步。虽然已经记不清当时到底读了哪本书,然而这次经历却犹如一次探险,让我见识了书海的浩瀚与神秘,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与力量,以至于多年以后我咀嚼“书海偶得”这四个字时,仍感到一种无言之美。
  正是这次手抄报活动在班上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大家纷纷把自己的书带来,互相交换着看。那段时间我常常一回家就急着把作业写完,然后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我读到了《爱的教育》《童年》等经典名著,读到了《淘气包马小跳》《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等风靡一时的儿童故事,还有《儿童文学》《少年博览》等少儿杂志。向来沉默寡言的我在書籍中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并渐渐爱上了语文课。
  阅读就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在不断遨游书海的过程中,我开始喜欢写一些小文章。获得一些征文比赛的奖项后,我学习的勇气和自信心更是大大增强。少年时期的我们,人生阅历和经验都很有限,写作容易陷入无话可说、无法去说的困局中,而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视野,了解多种多样的风土人情、人生形式。并且,在与作者的潜在对话中,我们走出孤独,丰富了自己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有了这些平时读书所积累的素材,写作自然也变成了一件得心应手的事。
  当然,阅读的影响往往并非立竿见影,也并非总是奏效。初高中时期我就遇到了难题:学业压力越来越重,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之前,我的读书范围仅限于小说与散文,写作也更偏向于叙事和抒情类的文章,喜欢堆砌些漂亮的词句,可这条路似乎越走越窄。这个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扩大读书的面,无论是古诗词、中外小说还是报刊杂志,无论是文学地理还是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都应有所涉猎。他告诉我们,不管时间有多么紧张,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写作更注重思想的高度和逻辑的严谨,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写起来就会空洞无力,而仅仅堆砌辞藻、故弄玄虚则会损害文章的立意。老师给了我一本《苏菲的世界》,让我回去好好看看。这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哲学世界,刚开始读时确实感到晦涩难懂,但越往下读越有意思。我渐渐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的狭隘与肤浅,从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来,我利用周末和几个同学相约市图书馆看书,我所见到的“海”又大了一些。《纳兰性德词笺》《中国国家地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些书都是我在图书馆遇到的,同时我还喜欢上了语言,尤其是英语和日语。阅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写作则是兴之所至。
  出于对语言文学的热爱,大学时期我进入了安徽大学文学院学习中文。开学第一课,院长向我们抛出了 “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意义何在”等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商业化气息日益浓厚的今天,文学在社会生活中似乎很难争得一席之地,甚至变得边缘化。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我畅游书海之中,也未曾去了解阅读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最后,老师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他只告诉我们,中文系的大学四年,是要在图书馆度过的,四年后我们或许就会明白了。于是,“文典阁”成了我大学期间待得最多的地方。
  这个时期我的阅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精”而“专”,有时候一本书要反复读好几遍,很多以前看过的书现在再看又有了不同的体会——中文本就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甚至需要像老牛反刍般时时回味重温;另一类则“广”而“杂”,作为兴趣大致涉览,扩大自身知识面。我越来越感到,在互联网时代,文学作品的获取变得简单的同时也让人眼花缭乱,这需要读者不断培养良好的文学感受力和鉴赏力。读书,更要读好书,要有自己的分辨与选择。一旦误入歧途,不仅耗时耗力,更甚者会对精神产生毒害。
  在文学院的四年,跟随博闻强识的老师们学习,我产生了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希望能继续自己的文学之路,在书海里自由徜徉,拾得前人留下的遗珠。大三下学期,经过面试,我成功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
  如今,已经读研的我坐在逸夫图书馆内,面对一排排的书架,鼻尖萦绕着书卷陈旧的气息,内心感觉十分宁静。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想,阅读能无形中滋养人的秉性、谈吐、气质;阅读能让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阅读能让我们即便身处狭小的空间,胸中却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广阔与绚丽。
  回首望去,小学时的一次“书海偶得”,竟成为这么多年来的不懈追求。或许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书海茫茫,我这个航海者在海上辗转漂泊数年,见过风景与故事,有过感伤与欣悦,遇见过不少同路人,也经历了告别与重逢——我期望能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东西南北,精彩放送,圆眼播报,直击现场。欢迎收看最新一期“少博新闻站”,我是小记圆眼。本期,我将和你分享与“时间”有关的趣闻。我们将看到古装剧中的“穿越镜头”;科幻作家写给女儿的书信;以及用艺术打败时间的摩西奶奶的励志故事。  娱乐频道  人们对过往的年代总是充满好奇,古装影视剧的风靡更是让“穿越爱好者”们大饱眼福。不过有时候,热播的古装影视剧中也会出现一些让人“辣眼睛”的镜头。某部以唐代为背景的
期刊
咱俩算是情侣装吗  (一)  去占卜屋的路比我想象中要曲折,看来舞蹈课又要迟到了。我能想到丽丽老师眉毛挑高的样子,因为愤怒,她的眉骨都要跳出来,然后尖着嗓子揶揄我:“云菲真是大忙人啊,上课从没准时过呢!”  但有个地方我一定要去。这是命运给我的指示。  就在上个周四晚上,舞蹈课结束后,我像往常一样穿过写字楼旁边的小区,准备抄近路去乘地铁。当我转过那栋六层高的小楼时,就在一瞬间,一个花盆重重落下来,
期刊
最后,维特自杀了,用最无力也是最孤独的方式与这世界告别了。  读到结尾时,我并没有觉得太过惊讶。因为随着阅读的深入,一封封书信已深入我心,我早已从那些书信中看出了维特将要与这世界诀别的端倪。  他是自由天真的。那些死板的公文,那些泾渭分明的等级,还有那刻板的虚文浮礼,全都是少年维特所不能理解的,所厌恶的。他喜欢自然,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他写的文章也是如此新鲜恣意,正如他的内心。最令他厌恶的,便是那
期刊
【读前花絮】  小樱(苦苦思索):维特,为了无望的爱情而死,值得吗?  书虫(一脸高深):因为爱情?不仅仅如此啊……  【虫家讲坛】  本期,我们推荐的书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可是一本非常著名的书信体小说哦。1774年的秋天,这本书在德国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后,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并在青年读者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不但模仿主人公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入戏太深”,甚至像维特一样,一枪
期刊
读完《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不禁长叹一口气。这个故事与我小时候读的那些唯美的童话故事一点都不相同,它像一把利剑割破一张老旧沙发的表皮一样,割破了生活的表面,露出了真实的内里。  年轻的维特,为爱情而烦恼,为生活的不自由而烦恼,为周围人的愚昧无知而烦恼,为官场的腐朽庸碌而烦恼,为社会的等级森严而烦恼。  我跟随着维特的视线,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加在他身上的诸多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不再是那个读童话书的
期刊
每一棵树,都享受着霞光的照拂,  每一座山,都平分着夕阳的旖旎。  一飞而过,  鸟儿仍被天空描画。  悄无声息,  东皋之水把一切铭记,  包括,我的倒影。  万物皆有归处。  牧人的归处在牛羊的蹄痕中,  牛羊的归处在栅栏里;  猎者的归处在猎马疾驰的方向中,  猎马的归处在风里。  何处,我的归处?  群山簇拥着,  想接住那沉沉的落日;  牛羊低鸣着,  想掉头回到那远方的草地;  我远望
期刊
“我们班一共32个人,以前是单眼皮的女生几乎全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去割了,现在班里单眼皮只剩下七八个人。”这是暑假刚刚割了双眼皮的成都高二学生小曾对记者说的。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在暑假,不少孩子都进行了外貌上的“微调”,整容呈现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也五花八门:“长得好看,就会得到更多优待”“美丽是一种早期投资,要趁早”“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期刊
你吃饺子没?  2018年11月7日,是戊戌年的立冬。  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源于“交子之时”。 我国几千年来以黄河流域为主、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立冬又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再者,秋收冬藏,立冬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可你知道吗?立冬,不是为了“撮一顿”。  端详一下“立”字  立冬了
期刊
成长前行无终点,  任何时候是起点。  热情点燃生命灯,  拼搏進取立誓言。  生命之舟多艰险,  锲而不舍千锤炼。  学无止境从头越,  努力奋斗敢领先。
期刊
“阅读”是我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二大板块,共3篇。现代文两篇(占40分):一篇说明文或议论文;一篇散文或小说。文言文一篇或两篇比较阅读,占15分。  【现代文阅读二原则】结合语境原则、理性答题原则  【现代文阅读高分秘诀】答案的准确性+全面性  【现代文阅读解题四意识】  1.忠于原文意识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其实不在我们的大脑里,而在原文中。不要游离于文本之外,更不能自由发挥,离文万里。  答案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