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只有知识、文凭而没有什么职务的教授,他也有权力吗?有的,法国思想家福柯坚定地说。这种权力就是“话语权力”。
为什么“专家教授”随便一句话人们趋之若鹜,而引车卖浆者流说的话却无人理会?就是因为前者拥有“话语权力” (社会专门提供了很多舞台让他们说话,他们在这方面相比普罗大众有“特权”),具有某种让人臣服的“权威”,而后者则没有。
福柯以对“话语权力”的揭示震惊了世界。他破译了“权力控制技术”的秘密。但这位被视为20世纪继萨特之后最伟大的法国思想家本身却一度是一个谜——这一谜底直到他死后一段时间后才揭开。
来歇尔·福柯1926年10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一座小城,父母都是医生。实在很难判断福柯此后研究医学中的形形色色的权力操纵是否受此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福柯对医学不感兴趣。
福柯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不被世人知晓,像是有浓雾挡住视线一样。关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中学开始的,在中学里.他是一个孤独的少年,只喜欢静静地看书,不理睬外界的喧嚣。
学校对于福柯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多少年以后,他回忆道:“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只知道一件事,学校是块净土。我一直喜欢让安谧的学术氛围来保护我。对我来说,知识的作用就是保护个体的生存,并对外部世界进行理解。”
福柯一生都在破除权力的神话,指出我们服从权力的原因。知识之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在于如果没有它,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未知的,而未知的东西对我们的精神总是一种威胁。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鬼神世界,只要知识的阳光没有照进来,它就是黑暗的,我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跪在不可见的鬼神面前。
福柯不仅对知识非常热爱,还充满了叛逆。这种叛逆并不是不学无术而只靠本能驱动的“逆反心理”,而是不迷信权威,打破常规,力图发现一直被遮蔽的真理。他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众所周知;但早在他读中学时,就已经开始发现医生和社会上的人动不动就把人叫做“精神病”是不对头的。
17岁时,福柯家里来了一位精神病院的医生,他是福柯的外科医生父亲的朋友。这位精神病医生和福柯的父亲兴致勃勃地谈论一些医学上的问题,问或夹杂着对精神病人的议论,恰好福柯在家,便参与了进去。福柯向他父亲的朋友指出,说一个人是“精神病人”意味着把那个人打人另册,剥夺了人的尊严。精神病医生不在意,说这是科学。但福柯马上回敬,这完全是伪装成科学的话语权力,它根本不是科学的那种不偏不倚,而是在观念上暗含了“价值判断”。暗示“精神病人”所具有的那种“不正常”、“无价值”、“肮脏”和让人害怕的东西。这种“话语”对于人的傲慢的“非法化”和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歧视遥相呼应。福柯的话让精神病医生异常吃惊,连呼“这个孩子不寻常”。
福柯的确不寻常。他一生写了多本思想深刻的书,如《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等。他着力揭示很多被视为“正常”的东西背后的“不正常”,以及被视为“不正常”的东西背后的“正常”。他还要告诉世人:人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自由得多;很多事物只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风景,而它们却被看成是全部宇宙。只要人们不认为人的命运、生活受到了很多东西的制约。那么,他们就能超越自我。
福柯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风靡欧洲甚至全球。他特别关注疯子、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似乎要从理论上为他们讨回公道。就是从他开始。动不动就把一个人视为“不正常”已受到了普遍的谴责。人们再也不能霸道地将“精神病人”隔离,而是必须从“人”的角度理解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
和他那个时代的诸多知识分子一样,福柯也不只是闷坐在书斋里。他多次参与工厂和监狱门口的示威行动,有时甚至手持麦克风,与萨特并肩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
古往今来,人们总喜欢给一个思想家安上一个标签,说他是历史学家、哲学家之类。然而,这一套用在福柯身上出现了麻烦。他同时可以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但却同时什么也不是,他是无法被安上标签标志并固定在那儿的。这和他的思维方式一样。不喜欢被某个标签套死。
看来,一个人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各种被给定的框框的束缚。
编辑 姚 晟
为什么“专家教授”随便一句话人们趋之若鹜,而引车卖浆者流说的话却无人理会?就是因为前者拥有“话语权力” (社会专门提供了很多舞台让他们说话,他们在这方面相比普罗大众有“特权”),具有某种让人臣服的“权威”,而后者则没有。
福柯以对“话语权力”的揭示震惊了世界。他破译了“权力控制技术”的秘密。但这位被视为20世纪继萨特之后最伟大的法国思想家本身却一度是一个谜——这一谜底直到他死后一段时间后才揭开。
来歇尔·福柯1926年10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一座小城,父母都是医生。实在很难判断福柯此后研究医学中的形形色色的权力操纵是否受此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福柯对医学不感兴趣。
福柯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直不被世人知晓,像是有浓雾挡住视线一样。关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中学开始的,在中学里.他是一个孤独的少年,只喜欢静静地看书,不理睬外界的喧嚣。
学校对于福柯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多少年以后,他回忆道:“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只知道一件事,学校是块净土。我一直喜欢让安谧的学术氛围来保护我。对我来说,知识的作用就是保护个体的生存,并对外部世界进行理解。”
福柯一生都在破除权力的神话,指出我们服从权力的原因。知识之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在于如果没有它,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未知的,而未知的东西对我们的精神总是一种威胁。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鬼神世界,只要知识的阳光没有照进来,它就是黑暗的,我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跪在不可见的鬼神面前。
福柯不仅对知识非常热爱,还充满了叛逆。这种叛逆并不是不学无术而只靠本能驱动的“逆反心理”,而是不迷信权威,打破常规,力图发现一直被遮蔽的真理。他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众所周知;但早在他读中学时,就已经开始发现医生和社会上的人动不动就把人叫做“精神病”是不对头的。
17岁时,福柯家里来了一位精神病院的医生,他是福柯的外科医生父亲的朋友。这位精神病医生和福柯的父亲兴致勃勃地谈论一些医学上的问题,问或夹杂着对精神病人的议论,恰好福柯在家,便参与了进去。福柯向他父亲的朋友指出,说一个人是“精神病人”意味着把那个人打人另册,剥夺了人的尊严。精神病医生不在意,说这是科学。但福柯马上回敬,这完全是伪装成科学的话语权力,它根本不是科学的那种不偏不倚,而是在观念上暗含了“价值判断”。暗示“精神病人”所具有的那种“不正常”、“无价值”、“肮脏”和让人害怕的东西。这种“话语”对于人的傲慢的“非法化”和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歧视遥相呼应。福柯的话让精神病医生异常吃惊,连呼“这个孩子不寻常”。
福柯的确不寻常。他一生写了多本思想深刻的书,如《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等。他着力揭示很多被视为“正常”的东西背后的“不正常”,以及被视为“不正常”的东西背后的“正常”。他还要告诉世人:人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自由得多;很多事物只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风景,而它们却被看成是全部宇宙。只要人们不认为人的命运、生活受到了很多东西的制约。那么,他们就能超越自我。
福柯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风靡欧洲甚至全球。他特别关注疯子、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似乎要从理论上为他们讨回公道。就是从他开始。动不动就把一个人视为“不正常”已受到了普遍的谴责。人们再也不能霸道地将“精神病人”隔离,而是必须从“人”的角度理解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
和他那个时代的诸多知识分子一样,福柯也不只是闷坐在书斋里。他多次参与工厂和监狱门口的示威行动,有时甚至手持麦克风,与萨特并肩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
古往今来,人们总喜欢给一个思想家安上一个标签,说他是历史学家、哲学家之类。然而,这一套用在福柯身上出现了麻烦。他同时可以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但却同时什么也不是,他是无法被安上标签标志并固定在那儿的。这和他的思维方式一样。不喜欢被某个标签套死。
看来,一个人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各种被给定的框框的束缚。
编辑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