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是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知行状况对学习型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重庆市A区的调查发现,农民对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知晓度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同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前景判断悲观、信息渠道单一、参与态度与行为不协调、内容需求层次低、学习氛围淡薄等问题。
关键词:农民;学习型农村;知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022-02
所谓“学习型农村”,是指“以农民为发展主体,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营造农村社区的学习气氛,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能动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1]
作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于其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情况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农民需求,制定正确的政策,推进学习型农村建设。
基于此,笔者选择了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较发达的A区为样本,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择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好、中、差的3个乡镇10个村的农民进行了样本筛选,针对长期在农村的生产、生活的农民(根据相关研究的经验得出:一年中至少有200天生产、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发放调查问卷共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0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同时,笔者与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村组干部、普通农民共计55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
一、样本情况
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为53.6:46.4;从年龄上看,18-25岁77人,26-40岁295人,41-60岁395人,61岁及以上134人;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134人,初中453人,高中246人,大学专科及以上68人;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34人,团员59人,群众708人;从平均月收入水平看,500元以下154人,501-1500元320人,1 501-2 000元217人,2 001-2 500元152人,2 501元及以上58人。
二、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现状
学习型农村建设一直都是以官方用语或者学术词语出现,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物。通过调查,发现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状况,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值得肯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学习型农村的知晓度较高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这一概念的知晓度较高,在被调查的农民中有901人回答了“您是否听说过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其中762人表示“听说过”,139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分别占84.6%和15.4%。
2.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较高
同时,广大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也较高。在被调查的901名农民中,分别有623人和711人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这说明,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也较强。
三、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认知和践行存在的问题
1.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您是否了解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被调查农民中有444人表示“完全不了解”,250人表示“只了解一些”,68人表示“非常了解”。选择“完全不了解”和“了只解一些”的高达92.5%。这说明,虽然许多农民都听说过学习型农村,但是绝大部分农民都对学习型农村了解不多,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的理解程度,本研究特设计了一个题目进行考察。 即“您对于某些地方投资建立老年大学,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的看法”这一问题。通过回答的情况看,有376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完全是浪费”,有401人选择了“有必要,但意义不大”,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7%和44.5%,只有13.8%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一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正确、深入地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宗旨,没有认识到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是“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缺乏深入认识。
2.缺乏主体意识
学习型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效果不仅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取决于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被调查的901位农民回答了“您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中,谁居于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其中,305人认为是农民;275人认为依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321人认为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由此可见,只有33.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缺乏主体意识。
3.前景判断悲观
调查问卷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有无可能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的被调查农民中,538人对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表示了悲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9.7%。
由于调查问卷具有局限性,我们进行了个案访谈。发现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判断悲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他们认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不能提供学习型农村建设所需的足够的条件;二是农民一直处在科学文化素质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收入较少的工作,闲暇时间少,从主客观条件上都很难保证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三是目前部分地区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组织的许多学习或培训活动都是“没有内涵没起作用的形象工程”,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型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信任和对学习型农村建设前景的判断。
4.信息渠道单一
在当今社会,信息沟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民才能够认识和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加入到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事业中。但是在对“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习型农村(多选)”的回答中,181人通过广播了解;543人通过电视了解;56人通过报纸了解;43人通过网络了解;109人从亲戚和朋友处听说;78人从乡村干部处听说。还有60人通过图书馆、杂志、文艺晚会及外出务工人员获取信息。这说明,农民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信息渠道单一。与此同时,相对于农民的实际生活而言,电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内容的有限性、收看时间的不固定性等问题,广大农民获取学习型农村建设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5.参与态度和行为不协调
当被问及“您是否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时”,在901位被调查者中有894位选择了“愿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9.6%。这说明,广大农民从内心上讲还是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但是在调查具体的参与行为时,发现广大农民的参与行为较为消极,行为与态度并不协调。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对于“您去公共图书馆或者农村文化书屋的频率如何”这个问题的回答是,212人表示“经常”,332人表示“一般”,327表示“偶尔”,199表示“从不”;对于“您愿意参加由党委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学习或培训活动吗”的回答是:521人表示“不愿意”,210人表示“愿意”,549表示“别人去我就去”;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偶尔和从不主动学习知识或者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9.2%,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学习培训活动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民无论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都不高。
6.内容需求层次低
对于“您希望在今后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多选)”这一问题,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有634人选择了“农技知识或者其他职业技能”,321人选择了“医疗保健类”,89人选择了“法律维权类”,54人选择了“体育健身类”,231人选择了“时事政治类”,112人选择了“家政服务类”,34人选择了“书法绘画类”,22人选择了“文学历史类”,20人选择了“音乐舞蹈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对于学习的需求还停留在为了生存的“农技知识或其他职业技能”上,而对于“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求或者精神需求要求较低。这说明,目前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层次低。
7.学习氛围淡薄
调查发现,在被问及“您家庭的学习氛围如何”时,有635人选择了“一般”,140人选择了“不浓厚”,只有126人选择了“浓厚”。而对于“您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如何”,有599人选择了“不浓厚”,58人选择了“一般”,59人选择了“浓厚”,185人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家庭的学习氛围也是一般。
而在访谈中,有部分村组干部、村民直接表示“目前许多家庭就连基本的笔和纸都没有,除了家里还有人上学的。”这说明,目前农村的学习氛围十分淡薄。这严重影响着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民的知行状况对学习型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的知行状况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是今后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鲁秀美,李培湘.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建构策略思考[J].现代农业,2007,(8).
关键词:农民;学习型农村;知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022-02
所谓“学习型农村”,是指“以农民为发展主体,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营造农村社区的学习气氛,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能动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1]
作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对于其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情况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农民需求,制定正确的政策,推进学习型农村建设。
基于此,笔者选择了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较发达的A区为样本,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择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好、中、差的3个乡镇10个村的农民进行了样本筛选,针对长期在农村的生产、生活的农民(根据相关研究的经验得出:一年中至少有200天生产、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发放调查问卷共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0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同时,笔者与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村组干部、普通农民共计55人进行了结构式访谈。
一、样本情况
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为53.6:46.4;从年龄上看,18-25岁77人,26-40岁295人,41-60岁395人,61岁及以上134人;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134人,初中453人,高中246人,大学专科及以上68人;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34人,团员59人,群众708人;从平均月收入水平看,500元以下154人,501-1500元320人,1 501-2 000元217人,2 001-2 500元152人,2 501元及以上58人。
二、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现状
学习型农村建设一直都是以官方用语或者学术词语出现,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物。通过调查,发现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知行状况,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值得肯定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学习型农村的知晓度较高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这一概念的知晓度较高,在被调查的农民中有901人回答了“您是否听说过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其中762人表示“听说过”,139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分别占84.6%和15.4%。
2.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较高
同时,广大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度也较高。在被调查的901名农民中,分别有623人和711人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这说明,A区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也较强。
三、A区农民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的认知和践行存在的问题
1.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您是否了解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被调查农民中有444人表示“完全不了解”,250人表示“只了解一些”,68人表示“非常了解”。选择“完全不了解”和“了只解一些”的高达92.5%。这说明,虽然许多农民都听说过学习型农村,但是绝大部分农民都对学习型农村了解不多,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进一步研究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的理解程度,本研究特设计了一个题目进行考察。 即“您对于某些地方投资建立老年大学,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的看法”这一问题。通过回答的情况看,有376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完全是浪费”,有401人选择了“有必要,但意义不大”,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41.7%和44.5%,只有13.8%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一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正确、深入地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宗旨,没有认识到组织老年人学习这一做法是“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缺乏深入认识。
2.缺乏主体意识
学习型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效果不仅有赖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取决于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因此,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被调查的901位农民回答了“您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中,谁居于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其中,305人认为是农民;275人认为依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321人认为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由此可见,只有33.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缺乏主体意识。
3.前景判断悲观
调查问卷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有无可能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农村”这一问题的被调查农民中,538人对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表示了悲观,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9.7%。
由于调查问卷具有局限性,我们进行了个案访谈。发现农民对于学习型农村建设的前景判断悲观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他们认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不能提供学习型农村建设所需的足够的条件;二是农民一直处在科学文化素质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收入较少的工作,闲暇时间少,从主客观条件上都很难保证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三是目前部分地区在学习型农村建设中,组织的许多学习或培训活动都是“没有内涵没起作用的形象工程”,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型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信任和对学习型农村建设前景的判断。
4.信息渠道单一
在当今社会,信息沟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学习型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农民,农民才能够认识和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加入到学习型农村建设的事业中。但是在对“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习型农村(多选)”的回答中,181人通过广播了解;543人通过电视了解;56人通过报纸了解;43人通过网络了解;109人从亲戚和朋友处听说;78人从乡村干部处听说。还有60人通过图书馆、杂志、文艺晚会及外出务工人员获取信息。这说明,农民了解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信息渠道单一。与此同时,相对于农民的实际生活而言,电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内容的有限性、收看时间的不固定性等问题,广大农民获取学习型农村建设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5.参与态度和行为不协调
当被问及“您是否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时”,在901位被调查者中有894位选择了“愿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9.6%。这说明,广大农民从内心上讲还是愿意通过学习型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但是在调查具体的参与行为时,发现广大农民的参与行为较为消极,行为与态度并不协调。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对于“您去公共图书馆或者农村文化书屋的频率如何”这个问题的回答是,212人表示“经常”,332人表示“一般”,327表示“偶尔”,199表示“从不”;对于“您愿意参加由党委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学习或培训活动吗”的回答是:521人表示“不愿意”,210人表示“愿意”,549表示“别人去我就去”;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偶尔和从不主动学习知识或者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9.2%,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学习培训活动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民无论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都不高。
6.内容需求层次低
对于“您希望在今后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多选)”这一问题,在901位被调查农民中,有634人选择了“农技知识或者其他职业技能”,321人选择了“医疗保健类”,89人选择了“法律维权类”,54人选择了“体育健身类”,231人选择了“时事政治类”,112人选择了“家政服务类”,34人选择了“书法绘画类”,22人选择了“文学历史类”,20人选择了“音乐舞蹈类”。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对于学习的需求还停留在为了生存的“农技知识或其他职业技能”上,而对于“医疗保健”、“法律维权”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求或者精神需求要求较低。这说明,目前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层次低。
7.学习氛围淡薄
调查发现,在被问及“您家庭的学习氛围如何”时,有635人选择了“一般”,140人选择了“不浓厚”,只有126人选择了“浓厚”。而对于“您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如何”,有599人选择了“不浓厚”,58人选择了“一般”,59人选择了“浓厚”,185人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所在的村组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家庭的学习氛围也是一般。
而在访谈中,有部分村组干部、村民直接表示“目前许多家庭就连基本的笔和纸都没有,除了家里还有人上学的。”这说明,目前农村的学习氛围十分淡薄。这严重影响着学习型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民的知行状况对学习型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的知行状况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是今后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 鲁秀美,李培湘.我国学习型农村的建构策略思考[J].现代农业,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