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目标 增强实效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8~9日,福建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协作研讨会在福州举行。现将研究课的部分案例进行简要评析,以期引发大家对阅读教学课堂实效的更多关注。
  
  一、字词教学有形式化、走过场、目标缺失、无视实践性等现象
  
  [案例1] 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出示生字词“转来转去筋疲力尽,枯死,一大截。总算”等。教学方式是:引领学生齐读两遍(直呼齐读);抽查读部分词语(直呼齐读),老师正音。
  当这节课快下课时,再安排写字指导。教学方式是:师生讲讲生字的结构——提示书写时注意什么笔画——教师板书。学生书空——让学生写两个字。
  这个环节说教的时间用4分钟,学生写字用1分钟。
  
  [案例2]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桌、盔、凯、腕、驻、弥、胁”等带拼音的生字;同时出示“牺牲、凯旋、征衣、阿姨、卓越”等新词。教学方式是:学生读一读——老师正音——老师提示写法。
  对生字的学习。都采取直呼,这是表示学生都会认读呢。还是担心被人指出课堂教学中没有字词教学而特别安排这个环节?众所周知,当学生掌握了拼音以及学会查字典后,生字词的学习就应当通过自学来完成。如果为了完成某种程序而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无疑将助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组织学习生字的心理。事实上。学生掌握了拼音、查字典后,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应是巩固拼音,让学生会写生字、积累词语。巩固拼音,要引导学生在平常拼读中达成,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如此。写字的实践性很强,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采用各种方式记住生字;更要加强写字实践,让学生在写的实践中,记住这些字并且将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二、动漫课件的制作、选用顾此失彼,只停留在好看、激趣、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上,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不大
  
  [案例1] 播放课件,播放“伊拉克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影像资料,并谈谈感受以进行“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教育。
  在这三大事件中,国际上公认的只有“911事件”为恐怖事件,其余两场战争性质并无定论。一起选用无法相提并论,也就注定是顾此失彼。战争与和平既对立又统一,当我们一味强调“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教育时,是否忽略“当祖国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的教育呢?
  [案例2] 播放歌唱五星红旗的MTV歌曲
  [案例3] 播放录像《小欣月的国旗梦》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
  师:小欣月的故事一定深深感动了你,那么请你拿起笔把下面这句话写完整写具体。
  发给学生练习稿纸,稿纸上含有下述内容:
  当激扬的国歌奏响的那一瞬间,小欣月______。升旗活动结束了,在场的两千多人都悄悄落泪,只有小欣月____________。
  为了学习《一面五星红旗》,用五分钟播放歌唱五星红旗的歌曲,好听、好看,可是对我们学习语文有多大意义呢?录像《小欣月的国旗梦》很感人,执教者请学生看后谈感悟并进行小练笔。有人说这个环节好,加强了读写结合。但这样的看录像写写故事内容、写写感悟的环节,是否在其他教学课时中也可以开展呢?如果可以,那么这个教学环节就有点如同虚设和做样子了。
  我们强调的读写结合是与课文例子,与课文的某些特点有联系的结合,这样的结合才是学生新知识、新能力的增长点。而其他通用的读写结合则可能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理解教学呈现不分年级、不分文章体裁地进行主题教育,说教偏多,以致影响学生的语文实践,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各地选送的公开课,选用的课文有二、三、四等各年级的教材。课文的体裁分别有寓言、神话故事、书信、记叙文等。可是,当我们分析这些公开课案例时,却发现其教学程序和学习方式大同小异。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采用“提问题——找句子——想意思——谈感悟——提升主题教育——读句子”的方式组织教学。
  [案例一] 教学《女娲补天》时,教师先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
  如果你是女娲,你会怎么去求雨神?
  女娲找五彩石为什么找得这么艰辛?
  女娲可能到哪些地方找纯青石?
  女娲的手可能怎么样?脚可能怎么样?
  女娲找到纯青石心情怎么样?高兴得怎么样?
  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很感人?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教学过程问得多、想得多、讲得多,读书、背书的时间就相对偏少;很多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问答中,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有些设计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读书的,可是学生刚开始读。执教者又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了。
  [案例二] 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件播放二胡音乐,很低沉很伤感,执教者演讲,演讲后请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这个情境的设计与课文的意境很吻合,如果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去反复诵读课文,将会更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效果也会更好。可是要求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却显得莫名其妙。
  [案例三] 教学《天鹅的故事》(第二课时),复习词语,先后出示4组词语。逐一请学生讲各组词所表示的画面;提出“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引出下个环节的“领悟情感”教学。
  这个环节,如引导学生根据各组词语的提示复述课文,或找相关课文的片段读一读,更能突显读课文,更有利于积累语言。说画面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但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情感时,当学生对课文还没有读通、读熟时,却要求他们对课文进行概括,效果自然有限了。
  [案例四] 这次观摩活动中,二年级《揠苗助长》(寓言),主要教学“理解课文內容,明白做事不能太急,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做对事情的寓意”。三年级《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主要教学“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书信)。主要教学“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的为人,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三年级《一面五星红旗》(记叙文),主要教学“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感受中外人民的友好情谊,并懂得一个爱国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四年级《天鹅的故事》(记叙文),主要教学“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寓言、神话故事、书信、记叙文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可是参加活动的教师却一味进行每篇课文的主题教育。没有一节课引导学生关注所学课文体裁的特点。不分年级(没有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分文体(没有突出所学文章的特点)的理解教学、主题教育占用绝大部分时间,实践语言的时间也就肯定不足了。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小部分。各年级的理解教学,受不同学龄及其认知水平的制约,应区别应对。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有自己独到、个性化的和多元的感悟,不能因为强调主题教育而形成僵化的思维(或僵化的理解和感悟),应重视引领;以学定教,多读书丰富积累,根据课文的特点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语文。
  
  责任编辑 胡本光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2年,由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发起的以六大行动为基本方法,以儿童课程、理想课堂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课程,以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新教育实验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有数百所实验学校加盟,影响深远。我们特约请新教育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主持人铁皮鼓先生为本刊撰写“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专栏”,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期刊
晨6点零2分,自然醒来。这是难得的事。可是,看罢手机,马上便一激灵下了床——得准备早餐了。往日,都是晨5点25分和5点30分,各有手机闹铃一个。奇怪的是,这一日两个手机闹铃过去,竟然没有被闹醒。许是昨夜睡得太迟的缘故吧。12点睡的么?要不,就是凌晨1时左右?哪里记得清哟。也容不得多想,赶紧去做早餐。  说是做早餐,其实也只是将电饭锅的插头插上,再将其开关摁下便是。毕竟,昨夜早已淘好了米,洗净了花生
期刊
阿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雷贯耳不是因为他的优秀表现,而是缘于他的斑斑劣迹。从他读三年级开始,每次分班都没有老师愿意接收他,教过他的老师都说:阿艺,一块难啃的骨头。  2007年的秋季开学了,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学生要经过教导处的分班,然后由班主任们抽签决定。抽签时,老师们就谈到了阿艺,当然说的话都是相同的:“千万不要抽到有阿艺的这个班哪!”他们抽完签后,迅速地打开,接着个个笑逐颜开,我还没打开就心
期刊
我今年不到三十,像大家一样,从小爹妈就给取好了名字。按照符号学的理论,名字不具实在意义,只是蝼蚁之身的文字标记。此标记的使用,是理由无端(凭什么要用那几个字代表我)、指向含混(天下姓名相同者多矣)、随机派位(只有几十年,还不能专用)的。确实,从小到大,我们的名字,只是社会系统确定身份的方式,显现在身份证、考试卷、保险单、结婚证和死亡书等诸多文本上。反倒是小名、绰号、昵称或法定名字的异版,在种种情态
期刊
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三个维度。    一、在课程观(价值导向)上,坚持以知识为底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著名课程专家崔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主要精神》中认为,正在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呼唤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因此,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乃至为以后生产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改责
期刊
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变,但是不可否认。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譬如。过分追求课堂的热闹、教学的技巧,对语文教学中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落实不够,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不准。没有将课程标准的基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理念落到实处,过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申的独特体验,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等。总而言之,当前阅读教学课堂实效性还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一
期刊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老舍的《母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后,由德高望重的教研员点评。原以为能够得到充分肯定,不曾料到,厂在肯定了教师素质和一些具体环节后,教研员用委婉的语气在总体上给以否定。理由是:过于理性,没有用文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但让执教者感到纳闷,就连有些听课的教师也感到震惊。  《母鸡》是老舍的散文,写的是一只凶狠、自私、令人讨厌的母鸡后来因为有了雏鸡而变得负责、慈爱、勇敢,形象地告诉读
期刊
课标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达到“读中有思、思中欲读”的理想境界,从而获得省时高效的目标。    一、初读——静思默想,引发阅读期待    初读课文,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强
期刊
[名师名片]陈增兴,小学高级教师, 罗源县凤山小学校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福州市名学科带头人,罗源县教师进修校特聘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先后荣获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让校园充盈人文的光芒,让每一位师生在我们的校园幸福地成
期刊
一、循序渐进    教学设计要有科学依据,要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阅读心理。从阅读心理看,阅读的过程一般是整体一部分一整本,阅读教学设计就是要做好整体流程和局部处理。一篇课体的教学。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第一个整体是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针对内容的、形式的、写法的)。这一步很重要,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