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未来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的原创。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确立了“中国蚕桑丝织”在世界上的原创地位,同时使“中国蚕桑丝织”得到整体性保护。一路旖旎的丝绸文化又将走向锦绣前程。
  
  申遗前后
  
  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存在于杭嘉湖及四川、江苏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8年起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由浙江省文化厅、具体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涵盖了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3省5市的蚕桑生产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共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2009年成功列入《名录》。2010年8月,中国举行了授牌仪式,中国丝绸博物馆代表整个项目接受了授牌。
  该项目跻身“世遗”,将有助于全世界人们去了解、尊重这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尊重这个以自然和传统手工技艺和谐统一的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尊重这一具有独特手工技术和艺术风格的文化创造,使人们在现代文明的时代仍然继承弘扬蚕桑丝织传统手工艺,并且保留和传承蚕桑丝绸所承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现象,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中国蚕乡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有利于各种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行之间的交流。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的核心是开展对中国蚕桑丝织中的传统技艺进行传承性的保护,已列入项目的蚕桑民俗和丝织技艺主要内容有:浙江的清明轧蚕花、扫蚕花地、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绫绢织造技艺;江苏的宋锦、缂丝织造技艺;四川的蜀锦织造技艺。三省五市对这些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都采取各种措施,并开展相应保护和研究工作。根据申报承诺,中国丝绸博物馆已建立“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研究、保护、协调工作。具体而言,将制定计划开展调查民间留存的各种蚕桑、纺纱缫丝、织造和手编、印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并将其中不适应于实地生产性保护的技艺移入博物馆进行展示和传承。而另外两项相关调研——“中国近现代蚕桑不可移动纺织文化遗产调研”和“口述丝绸历史”,也正在逐步推进。随着资源普查、建立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等一系列工作的有序进行,一个完整的中国丝绸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体系呼之欲出。
  为此,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工作团队,开始进行了各种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在围绕“指南针”计划进行中国古代纺织创造发明研究的同时,一方面以出土文物为对象,科学测试为手段,同时也结合传统工艺的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唐代夹缬工具和工艺、东周纺织织造技术的研究。
  与此同时,中国丝绸博物馆目前正在与海宁市政府合作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世遗主题园”。主题园的建设将为不可移动的纺织文化技艺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为各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供广阔的平台,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推进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与开发。
  
  夹缬乡间
  
  唐玄宗时期,气象万千。开元盛世让长安的经济文化异常繁荣,从而使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也正是这个时期,夹缬诞生了。
  根据《唐语林》中的记载,夹缬是柳婕妤的妹妹发明的,工匠们根据她的想法实验成功后被献给了皇后,得到了宫廷贵族们的喜爱,起初还被当作秘技,但是美好的东西必然会流行,一旦流行,天下人就都知道了。
  唐代的夹缬施印于丝绸之上,多为五彩。在日本正仓院珍藏有一件花树鸳鸯纹夹缬褥面,色彩绚烂。该件夹缬以花树鸳鸯构成大团花,花树下一双鸳鸯扑翅相对,花树上四雁俯视,这组单元图加以连续,组成了四方循环的精美图案。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这幅作品中夹缬工艺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每种颜色与颜色的分区鲜明,均为白边相隔,这是缬版加紧时染液无法接触坯布的缘故。尽管这件夹缬已保存了1000余年,纹样依然清晰可辨,虽然局部处出现了染料晕染,但是细细鉴赏下更添一分岁月侵蚀下的历史气息。
  然而花开花又败,夹缬工艺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并未完全流传下来。其中最为复杂的五彩夹缬几已失传。当人们以为夹缬就此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一位学者无意中又发现了它。1980年代初,时为浙江丝绸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赵丰前往温岭调查植物染料时找到了夹缬版和夹缬作品。随后,这一纺织活化石又开始成为热点,日本友人、大学教授、台湾杂志争相调研购买夹缬,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苍南宜山人士薛勋郎。
  出生于普通农家的薛勋郎与夹缬结缘纯属偶然。从部队退伍后,依据苍南沿海优势,薛勋郎经营起了水产。一次偶然的机会,薛勋郎结识了热爱中国蓝印花布的日本老太久保玛萨。久保无意中在薛勋郎随身携带的旧土布中发现传说中的夹缬,欣喜之余她问薛勋郎能否恢复这一工艺,并且提供启动资金。于是,薛勋郎回到苍南,找到了染坊老师傅、找到了雕版老匠人、找到了织布老婆婆……足足一年多,才理清头绪,备齐材料,制作出了蓝夹缬。此后的艰辛与曲折在张琴《中国蓝夹缬》中一笔笔记录了下来。
  尽管夹缬这深宫秘技已传入民间,但是今日之夹缬已无昔日之五彩。夹缬的最早起源无从考证。虽有婕妤妹发明夹缬一说,但真正的发明人应当是民间的无名工匠。夹缬始于唐也胜于唐,在吐鲁番、敦煌均有五彩夹缬出土。歌咏夹缬的唐诗也有不少,“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等。到了宋辽时期,仍然有不少夹缬生产,目前有山西应县佛塔出土的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以及内蒙古辽庆州白塔发现的夹缬罗。明清的夹缬出现在包袱布或唐卡覆面上,似乎来自于西藏的制作。此后,五彩夹缬几乎绝迹,而蓝夹缬却在温州地区流传下来,从往日的丝绸变为了土布,仿佛一位宫廷的贵族变为了乡间的农妇,但是夹缬技艺的真谛仍然保留了下来。
  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术家柳宗悦先生曾说过“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在机器化大生产的当今社会,夹缬必然无法代替现有的机器印花,但是这凝聚了千百年来劳动 人民智慧的文化遗产所带给我们的创新启示是无法被湮灭的。“九里桑园”之梦(执笔:刘婷婷)
  “九里桑园”的故事来自越剧《何文秀》,原型位于浙江海宁古镇盐官以东九里的九里桥边。2011年1月,海宁市政府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商议,利用海宁的蚕桑资源优势,共同建设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传承地一——九里桑园。
  项目的规划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其中桑园面积万亩,核心区九里桑园面积3000亩,南临钱塘江,西与盐官观潮景区衔接。在这里,将要打造一个“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弘扬、振兴中国蚕桑丝绸文化;同时搭建中国蚕桑丝绸文化产业平台。
  丝绸之府的美誉已越千年,蚕桑丝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篇章。然而受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影响,目前我国大量蚕桑丝织传统技艺及相关风俗都处于一个濒危的状态,相关的传统生产技艺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亟需保护。今天的人们要看到从养蚕种桑开始、到缫丝织绸和印染刺绣的全程,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海宁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蚕桑生产历史较久,“九里桑园项目”将利用海宁现有的蚕桑资源,在保护区内建立一个非遗常态博览空间——一丝绸文化展演区,作为一个公益性项目,蚕、桑、丝、织甚至是相关的印染刺绣等传统生产技艺的全过程,以及文化习俗和民间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都会在这里综合展示出来,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魅力。
  今天海宁长安镇浙丝一工厂内,仍然可以看到大量茧库,这些茧库多为民国建筑,内部生产延续了近百年,可谓宝贵的丝绸工业遗产,“九里桑园项目”将保留现厂内的缫丝生产车间,维持正常生产,利用这些资源建设近代丝绸工业博物馆,展示中国丝绸生产从古代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变的过程。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蚕桑副产品天然绿色、保健功能强,具有可观的消费市场,利用长安镇现有的蚕桑生产,建立相关的蚕桑副产品工厂,开发桑茶、桑椹酒、护肤品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为当地解决一定的劳动力,更能将市场活力注入古老的蚕桑生产。
  保护的意义不仅是将传统技艺保存下来,更是有利于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若是固守古老的技艺,却无法供现代社会所使用,便会失去保护的意义。基于此,“九里桑园项目”将设立一个传承创意生产区“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弘扬和振兴为目的,其内容十分丰富,桑根雕作坊、桑皮纸作坊、绣坊(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锦坊(蜀锦、云锦、宋锦等)、染坊(扎染、蜡染等)、织造坊(杭罗、双林绫绢等)、画坊(各类丝绸画)、工艺坊(蚕茧工艺品等)、创作设计室等,不仅能给设计师带来原创灵感,还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蚕桑丝织产业升级,使中国丝绸产业获取高端价值。
  
  经纶满堂
  
  “经纶“原指整理蚕丝,理丝为经,编丝为纶,这和丝绸的性格很贴切。1995年,杭州城南涌金门一带的官营织染局遗址出土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经纶堂记》残碑。“经纶堂”是明代设在杭州监理官营织染、核算成本的办公之处,见证了杭州丝绸生产兴盛、产品精美的历史。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浙江省最具影响的丝绸专业公司凯喜雅联合,开发了以“经纶堂”为商标的系列博物馆纪念品。
  “经纶堂“目前主要开发的品种是丝巾。它的面料不是一片平滑的丝绸,而是有细直纹的丝布,它把丝线梳好上轴再编织而成,永远不会产生褶皱。纯手工缝制,每一款都有一个神秘的故事。拥有故事和文化,是很多博物馆纪念品成功的前提。设计师把旧物旧事的尘迹洗去,发掘与当代心灵真切相关的东西,加入现代生活的元素,赋之以全新的阐释,达到出于过去又高于过去的意境和美感。仅2011春季经纶堂推出的“时光记忆”和“桑树的故事”就让观众爱不释手。
  在维护博物馆公众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博物馆纪念品的成功开发,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美好享受,还可以给博物馆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可观的资金。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做好纪念品开发的同时,还计划做一些活动,比如让观众把他们如何运用经纶堂丝巾的造型拍成照片、视频以博客或者微博的形式挂到博物馆相关的网站上,让观众在这一方小小丝巾上驰骋所有的想象力。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卖出一条丝巾,我们想让观众记住的不仅是一个关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丝绸,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
其他文献
摘要:高悬于峭壁之上的岩画较难实施考古调查。广西左讧岩画的地形环境复杂,人员难于攀爬到画面前及旁边的悬崖洞穴内进行调查,使用无人机进行低空拍摄存在一定危险性。文章阐述了无人机现场拍摄左江岩画的过程、多层级图像获取、新岩画发现等初步工作成果,分析了悬崖环境对无人机低空作业的影响(包括气流变化、机载GPS定位信号丢失范围等),以及相关作业方法和技巧,通过经验总结为今后更安全、更高质量实施崖壁区域的低空
期刊
摘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的共同推动和指导下,同济大学与有关国际专家合作编制了针对管理部门、专业团队的《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和针对当地居民的《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实用导则》。导则针对平遥古城内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传统民居院落的修缮、维护等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建立传统民居修缮和环境整治的申报、设计和施工的管理机制。文章从制订背景
期刊
衣食住行,纺织为首。纺织起源与人类文明同步,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源和发展。当历史的车轮驶过人类的发展足迹,有无数的文明之花在道路两旁绽放,而丝绸仿佛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摇曳生姿。  丝绸的生产和贸易关系到国计民生,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纺织科技对传统科技特别是造纸、印
期刊
因文物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普查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豪言壮语般的誓言,也不可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但全省普查队员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却感人至深,令人敬仰。  一幅影响广泛的文物普查宣传册页  作为文物普查工作的试点省份,经过2006年的实践探索,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对文物普查的认识更深刻,准备更充分。因而,当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下发后,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随之启
期刊
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因位于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境内山清水秀,群峰逶迤,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岳西木偶戏俗称“菩佬戏”“扁担戏”“木头壳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岳西县的木偶戏属于傀儡戏里小型杖头木偶类,表演场地一般在农村人家的堂轩、院落、祠堂戏台等处。所演为黄梅戏剧目,所唱腔调为黄梅戏唱腔。  岳西木偶戏历史,据考证已有一百余年。清道光年间,怀宁三桥
期刊
如今回忆起60年前那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早在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为筹备接收北平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工作,经上级批准在河北良乡成立文物部,尹达任部长,高山(王冶秋)任副部长,于坚、罗歌等人任联络员。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进城后,文物部住在北池子66号,当时属文化接管委员会,负责接管北平故宫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北平图书馆及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同年6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
期刊
为弘扬蚕桑丝织文化,普及丝綢相关知识,中国丝綢博物馆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升社会教育的力度,丰富社教内容、增加活动项目。目前,已开发出自成系列、内容充实、趣味性强的科普社教活动,如丝綢文化大课堂、蚕桑丝綢手工包、蚕桑丝綢主题节、蚕桑丝织文化遗产考察活动等。以“寓教于乐”为主旨、以弘扬丝綢文化为目的、以观众主动参与为手段,努力总结经验教训,丝博馆不断探索着扩大影响、传播文化的道路。  来养蚕宝宝:蚕的一生
期刊
大运河是自然与人创作的杰作,它的价值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长城、运河这两大工程自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两千多年间不断修造,延续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之丰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相比长城而言,运河不仅仅是一个防御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经济工程,从吴王夫差到隋炀帝,运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大运河利用江河湖泊和各种自然水体,沟通了海河
期刊
许昌位于河南中部,境内西部山峦起伏,东部沃野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煤藏丰富、交通便利,适宜种植烟草。许昌烟草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广植晒烟。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入侵,1913年英美烟公司将美种烤烟带进许昌,自此许昌大量种植烟草。境内烟叶收购站、复烤厂、烟叶公司有多家,烟行、转运公司遂相继兴起,在市区一度形成了烟行街,烟草经营盛极一时。其中,英美烟公司是民国
期刊
丝绸来自蚕桑丝织,蚕桑丝织的起源在本质上是一项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先人们栽桑养蚕,并让其吐丝结茧,巧织经纬将其织成锦绮,还用印花刺绣让虚幻仙境和真实自然在织物上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就有着无数项创造发明的专利。如把野桑蚕驯化成为家蚕,是生物学史上的一项极难的成果,在人类驯化的昆虫中至今只有家蚕和蜜蜂两种。用脚踏板作为一种机构的动力并控制缫丝机和素织机的操作也被李约瑟视为中国的创造发明,对于机构史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