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7.1: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187-02
[关键词]IgM抗-E,IgG抗-E,抗体鉴定,交叉配血
人类Rh血型系统中主要有C、C、D、E、e5种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由Rh血型系统引起的配血不合问题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若患者输入Rh血型系统不合的血液后,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增加为患者筛选血液制品的难度。本文对1例因多次输血产生了IgM、IgG型抗-E抗体导致配血不合进行检测,并对抗体产生前后的血清学变化进行跟踪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此次因“体表80-90%的烧伤及30-39%的三度烧伤”人住我院。患者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抗体筛查阴性。人院初期抗休克、补液治疗输注A型血浆共约15000ml和红细胞14.5U。人院半个月后因血红蛋白低申请输注红细胞,检测到患者抗体筛查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交叉配血时与多个献血员标本不合,于是进行抗体鉴定,同时对该患者后期多次输血进行跟踪分析,最终鉴定抗体为IgM、IgG型抗-E抗体。
2血型血清学检查
2.1仪器与试剂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人球试验检测采用Ortho BioVue血型鉴定卡(批号ABR233A)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批号AHC633A),AutoVue Innova血型仪,ABO反定细胞(OCD,批号A074Z)和抗体筛查细胞(OCD,批号3SS442Z),Rh分型采用长春博讯分型检测卡(批号20192114),抗体鉴定细胞为荷兰Sanquin产品(批号20190302)。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抗体鉴定等按操作规程操作。
2.2直接抗人球蛋白与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对该患者人院期间直接抗人球蛋白和抗体筛查试验进行血清学跟踪分析,结果见表1。患者2.25日標本出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体筛查凝集强度从1+逐渐增强至4+,3.13日又减弱至1+。
2.3抗体鉴定选择患者2.25日与2.28日的标本与抗体鉴定谱细胞进行反应,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法。根据细胞谱分析得出,2.25日标本有较弱的IgG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0.5+,2.28日标本又检测出现较弱的IgM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0.5+,IgG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增强至2+。
2.4吸收放散试验将患者血清与CeDEe型红细胞在4℃吸收1小时,吸收后的血清在盐水介质中与CcDEe、CCDee、CcDEE型红细胞不反应,用抗人球法与CcDEe、CcDEE型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与CCDee、CcDee型红细胞不反应。将吸收后的CcDEe型红细胞56℃水浴放散,放散液能凝集CcDEe、CcDEE型红细胞,而不凝集CCDee、CeDee型红细胞,进一步说明患者存在IgM和IgG型抗E抗体。
2.5交叉配血对患者不规则抗体出现前后的交叉配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患者2.24输血后开始出现不规则抗体,之后输注红细胞都严格筛选A型Rh分型CCDee的红细胞。
3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如果抗体性质为IgG类,首先考虑Rh系统抗体。在c、c、E、e四种抗原中,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IgG型的Rh血型抗体大多数由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但在免疫早期也可有部分为IgM型。本例患者与2.25日首次出现抗体筛查阳性,抗体鉴定为较弱的IgG型的抗-E抗体,盐水法谱细胞均不凝集,后期不规则抗体凝集强度逐渐增强,2.28日标本能检测到较弱的IgM型抗-E抗体。由于该患者入院期间多次输血,推测血清中的抗体由输血免疫产生。若机体已产生Rh抗体,再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时,有可能引发回忆反应,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回顾该患者的血清学变化,抗体筛查由阴性到2.25日转为弱阳性(见表1),此过程中2.24日输入2U红细胞悬液,检测此袋献血员红细胞Rh分型为CcDEe,该患者E抗原缺乏,输注含有该抗原的血液后产生了抗E抗体。考虑到该烧伤患者后续需进行多次切痂、植皮手术,为了避免发生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后续输血的血制品均筛选ABO、Rh分型相同的红细胞悬液,患者无输血不良反应,血红蛋白稳步提升,无溶血反应(见表2)。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有效,尤其是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配血前应做抗体筛查试验,及早评估是否产生不规则抗体。同时,为了提高配血效率,当在配血中遇到ABO、RhD同型献血员多次交叉不合时,应做Rh血型表型的检测,选择不存在该抗体相对应抗原的血液进行配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IgM抗-E,IgG抗-E,抗体鉴定,交叉配血
人类Rh血型系统中主要有C、C、D、E、e5种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由Rh血型系统引起的配血不合问题仅次于ABO血型系统,若患者输入Rh血型系统不合的血液后,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增加为患者筛选血液制品的难度。本文对1例因多次输血产生了IgM、IgG型抗-E抗体导致配血不合进行检测,并对抗体产生前后的血清学变化进行跟踪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1岁,此次因“体表80-90%的烧伤及30-39%的三度烧伤”人住我院。患者血型为A型,Rh分型为CCDee,抗体筛查阴性。人院初期抗休克、补液治疗输注A型血浆共约15000ml和红细胞14.5U。人院半个月后因血红蛋白低申请输注红细胞,检测到患者抗体筛查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交叉配血时与多个献血员标本不合,于是进行抗体鉴定,同时对该患者后期多次输血进行跟踪分析,最终鉴定抗体为IgM、IgG型抗-E抗体。
2血型血清学检查
2.1仪器与试剂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人球试验检测采用Ortho BioVue血型鉴定卡(批号ABR233A)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批号AHC633A),AutoVue Innova血型仪,ABO反定细胞(OCD,批号A074Z)和抗体筛查细胞(OCD,批号3SS442Z),Rh分型采用长春博讯分型检测卡(批号20192114),抗体鉴定细胞为荷兰Sanquin产品(批号20190302)。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抗体鉴定等按操作规程操作。
2.2直接抗人球蛋白与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对该患者人院期间直接抗人球蛋白和抗体筛查试验进行血清学跟踪分析,结果见表1。患者2.25日標本出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体筛查凝集强度从1+逐渐增强至4+,3.13日又减弱至1+。
2.3抗体鉴定选择患者2.25日与2.28日的标本与抗体鉴定谱细胞进行反应,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法。根据细胞谱分析得出,2.25日标本有较弱的IgG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0.5+,2.28日标本又检测出现较弱的IgM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0.5+,IgG型抗-E抗体凝集程度增强至2+。
2.4吸收放散试验将患者血清与CeDEe型红细胞在4℃吸收1小时,吸收后的血清在盐水介质中与CcDEe、CCDee、CcDEE型红细胞不反应,用抗人球法与CcDEe、CcDEE型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与CCDee、CcDee型红细胞不反应。将吸收后的CcDEe型红细胞56℃水浴放散,放散液能凝集CcDEe、CcDEE型红细胞,而不凝集CCDee、CeDee型红细胞,进一步说明患者存在IgM和IgG型抗E抗体。
2.5交叉配血对患者不规则抗体出现前后的交叉配血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患者2.24输血后开始出现不规则抗体,之后输注红细胞都严格筛选A型Rh分型CCDee的红细胞。
3讨论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如果抗体性质为IgG类,首先考虑Rh系统抗体。在c、c、E、e四种抗原中,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IgG型的Rh血型抗体大多数由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但在免疫早期也可有部分为IgM型。本例患者与2.25日首次出现抗体筛查阳性,抗体鉴定为较弱的IgG型的抗-E抗体,盐水法谱细胞均不凝集,后期不规则抗体凝集强度逐渐增强,2.28日标本能检测到较弱的IgM型抗-E抗体。由于该患者入院期间多次输血,推测血清中的抗体由输血免疫产生。若机体已产生Rh抗体,再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时,有可能引发回忆反应,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回顾该患者的血清学变化,抗体筛查由阴性到2.25日转为弱阳性(见表1),此过程中2.24日输入2U红细胞悬液,检测此袋献血员红细胞Rh分型为CcDEe,该患者E抗原缺乏,输注含有该抗原的血液后产生了抗E抗体。考虑到该烧伤患者后续需进行多次切痂、植皮手术,为了避免发生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后续输血的血制品均筛选ABO、Rh分型相同的红细胞悬液,患者无输血不良反应,血红蛋白稳步提升,无溶血反应(见表2)。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有效,尤其是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配血前应做抗体筛查试验,及早评估是否产生不规则抗体。同时,为了提高配血效率,当在配血中遇到ABO、RhD同型献血员多次交叉不合时,应做Rh血型表型的检测,选择不存在该抗体相对应抗原的血液进行配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