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齐国厚葬之风颇盛。齐桓公担心,此风任其发展,“布帛尽于衣裘,林木尽于棺椁”,百姓将“无以为蔽”,国家将“无以为守备”。为此,他与丞相管仲商讨对策。管仲说,世人做什么事,不是为名便是图利。如果令厚葬者既无名又无利可图,厚葬之风定可刹住。
于是,王告天下:“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此令一下,厚葬之风很快便被刹住。因为,对棺椁过度者进行侮辱,名声不好;对大办丧事者治后人罪,无利可图。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敢大操大办了。
然而,在此后两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厚葬之风忽隐忽现,至今似无绝迹……
某天,我居住的那个机关干部宿舍大院就上演了这样一幕:
院子里的马路上,突然用蓝布搭起了一个偌大的帐篷。帐篷内布置了一个灵堂,上方悬挂着一幅遗像。在烛光的映照下,我认出了这遗像上的老人:原来是隔壁那栋人家的老太太。
老太太寿终正寝,让家人悲伤,却也让先前颇为清静的院子着实热闹了一番:凭吊者人来人往,鞭炮声不时轰响,鼓号和唢呐轮番高奏,还有录音机声响无休无止……
就这样,闹腾了三天两晚。道路堵塞、影响人走车行不说,光那些高分贝的喧天鼓乐,就令四邻八舍不得安宁。其间也有一些人想去劝说,可碍于情面,忌讳“白喜事”,只好忍了。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生和死的问题。生和死处在事物的两端,生和死也是一种轮回,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然。人类作为世间最高级的动物。其生和死虽然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却是有别于其他万物的。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是新生命的诞生,还是老人的辞世,都是一件大事。正因为此,先辈去世了,才“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一定的仪式进行安葬和祭奠。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孝敬先人、寄托哀思的表现。但凡事都应有个度,那种高设“灵堂”、大做“道场”、豪建墓地的繁杂奢华的丧葬祭奠,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伤风扰民,未必能表明对先辈特别的尊重和孝敬,也未必是先辈所希望的。
所以,悼念先辈。不在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关键在于心实意诚。对先辈最好的尊重,是传承先辈的优秀品格:对先辈最大的孝敬,是继续先辈的未竟事业。因此,祭奠先辈辞世,总的原则应该是简朴、节俭、文明,不给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造成影响。
古人云:“祭而羊,不如养之厚夜。”意思是说,死后祭奠搞得再隆重,都不如生前好好地侍奉一个晚上。厚葬不如厚养,厚养不必厚葬。厚葬是劳民伤财之举,只能助长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真正的孝敬应该是生前的孝敬。有人说,生前孝是为老人,是真心;死后孝是为自己,是假意,是做给旁人看的。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于某些对先辈厚葬薄养的人来说,却是一针见血的。我看到一首打油诗,对厚葬薄养的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鞭挞:“莫说生前赡养差。死后三天有吹打:莫说生前吃得差,丧葬宴宾有鸡鸭:莫说生前穿得差,祭幛有丝又有麻;莫说生前住得差,骨灰盒上镶象牙;莫说生前缺钱花,丧事开销八千八。”
面对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的状况,我们必须坚决制止,因为这是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风民风的大事。怎么制止?当然不能用“戮其尸”的办法,但“罪夫当丧者”,还是值得效法的。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文件,对丧葬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南昌市也颁布了有关具体规定,对丧葬过程中的一些陈规陋习进行限制,对影响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的做法明确了处罚办法。我相信,这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的实施,必将改革丧葬旧法,破除千年旧俗。树立一代新风。
责编/易水
于是,王告天下:“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此令一下,厚葬之风很快便被刹住。因为,对棺椁过度者进行侮辱,名声不好;对大办丧事者治后人罪,无利可图。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敢大操大办了。
然而,在此后两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厚葬之风忽隐忽现,至今似无绝迹……
某天,我居住的那个机关干部宿舍大院就上演了这样一幕:
院子里的马路上,突然用蓝布搭起了一个偌大的帐篷。帐篷内布置了一个灵堂,上方悬挂着一幅遗像。在烛光的映照下,我认出了这遗像上的老人:原来是隔壁那栋人家的老太太。
老太太寿终正寝,让家人悲伤,却也让先前颇为清静的院子着实热闹了一番:凭吊者人来人往,鞭炮声不时轰响,鼓号和唢呐轮番高奏,还有录音机声响无休无止……
就这样,闹腾了三天两晚。道路堵塞、影响人走车行不说,光那些高分贝的喧天鼓乐,就令四邻八舍不得安宁。其间也有一些人想去劝说,可碍于情面,忌讳“白喜事”,只好忍了。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生和死的问题。生和死处在事物的两端,生和死也是一种轮回,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然。人类作为世间最高级的动物。其生和死虽然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却是有别于其他万物的。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是新生命的诞生,还是老人的辞世,都是一件大事。正因为此,先辈去世了,才“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一定的仪式进行安葬和祭奠。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孝敬先人、寄托哀思的表现。但凡事都应有个度,那种高设“灵堂”、大做“道场”、豪建墓地的繁杂奢华的丧葬祭奠,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伤风扰民,未必能表明对先辈特别的尊重和孝敬,也未必是先辈所希望的。
所以,悼念先辈。不在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关键在于心实意诚。对先辈最好的尊重,是传承先辈的优秀品格:对先辈最大的孝敬,是继续先辈的未竟事业。因此,祭奠先辈辞世,总的原则应该是简朴、节俭、文明,不给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造成影响。
古人云:“祭而羊,不如养之厚夜。”意思是说,死后祭奠搞得再隆重,都不如生前好好地侍奉一个晚上。厚葬不如厚养,厚养不必厚葬。厚葬是劳民伤财之举,只能助长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真正的孝敬应该是生前的孝敬。有人说,生前孝是为老人,是真心;死后孝是为自己,是假意,是做给旁人看的。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于某些对先辈厚葬薄养的人来说,却是一针见血的。我看到一首打油诗,对厚葬薄养的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鞭挞:“莫说生前赡养差。死后三天有吹打:莫说生前吃得差,丧葬宴宾有鸡鸭:莫说生前穿得差,祭幛有丝又有麻;莫说生前住得差,骨灰盒上镶象牙;莫说生前缺钱花,丧事开销八千八。”
面对重殓厚葬之风盛行的状况,我们必须坚决制止,因为这是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风民风的大事。怎么制止?当然不能用“戮其尸”的办法,但“罪夫当丧者”,还是值得效法的。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有关殡葬改革的文件,对丧葬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南昌市也颁布了有关具体规定,对丧葬过程中的一些陈规陋习进行限制,对影响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的做法明确了处罚办法。我相信,这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的实施,必将改革丧葬旧法,破除千年旧俗。树立一代新风。
责编/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