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追踪观察卵子短时体外受精后原核(pronucleus,PN)的出现情况,评价PN出现的时间在预测IVF周期受精情况的价值,并探讨其与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5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62个周期,对IVF卵数≥5的助孕周期进行观察。授精后4h脱颗粒并观察原核出现情况,6h、7h、8h、9h、10h分别观察一次并记录。D1(21h)换液并观察记录受精情况,D3天移植,对胚胎进行评分。结果共观察721枚行常规IVF的卵子,受精504枚,受精率为69.9%;4、6、7、8、9、10、21h的原核出现率分别为0%、2.91%、14.84%、29.68%、46.74%、56.59%、71.15%(相关系数为:r=0.768,P<0.01)。共获胚胎495枚,其中可用胚317枚,优质胚119枚,以上不同时间段出现原核的可用胚胎率分别为66.67%、64.29%、65.38%、64.71%、62.32%、62.24%(P>0.05),优质胚胎率为28.57%、26.19%、24.04%、23.53%、22.45%(P>0.05)。受精率≥65%的周期共41例,在授精后8h至少有一个原核出现,原核出现率为12.5~80%;受精率<65%的周期共21例,授精后8h原核出现率为0%,其中,完全未受精2例;0<受精率≤30%的周期有7例。结论IVF周期原核开始出现的时间为4~6h,原核出现时间与最终受精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原核出现越早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的风险性越低;8h仍未出现原核的周期,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的风险较大;较受精后6h或更早,我们认为8h采取补救ICSI确定受精情况更方便、准确。原核出现时间与胚胎质量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