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覆盖率极高的今天,以多媒体和各类学习软件为依托的新型授课方式备受高校师生青睐。其中,微课堂因其时长较短、主题明确、传播便捷的特点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微课堂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096-02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外来文化接受能力、建立与世界的沟通的重要纽带。传统的课堂模式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1]的模式,由于缺乏交际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无法满足交际目标而逐渐被各种教学改革创新方法取代。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微课堂因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特性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新宠。
一、微课堂的定义及特点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新兴的教学形式,微课并无严格的定义和标准,根据视频内容大致可分为“课程”和“教学资源”两大类[2]。以“课程”为主的微课多建立在教材上,主要围绕课文中涉及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讲解。基于“教学资源”的微课主要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便于课下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微课堂有以下特点。
1.时间“微”
“微”是微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10分钟左右,最长不会超过15分钟。学习者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能被牢牢抓住,便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思考感到疲累,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
2.内容“精”
“精”是指微课的内容比较精致。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提取和再加工,使得教学内容重点明确、结构清晰。学生能在视频的引导下独立地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此外,微课的内容多开门见山,不需导入和热身,通过反复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充分理解。省略了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不了解课程知识点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微课的学习效率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高。
3.形式“活”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微课中教师上课的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视频的录制。不断变换的视频场景不仅能够与不同的讲授主题相结合,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因一成不变的学习地点感到枯燥无趣。同时,由于微课的视频可以下载保存,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速度点击暂停、重播或慢放键,这很大程度上兼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微課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教师媒体素质不足,网络操作技术落后
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年龄段分布不均,40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占相当一部分比例。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操作技能培训,这部分教师在运用网络媒体的各种功能时显得力不从心。微课堂对教师的媒体素质要求更高,录制时需要教师在视频、图像的制作中花费较多精力。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就面临着课时多、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导致了他们录制出的微课视频画面不清晰、收音效果不佳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能因此对微课产生抵触情绪,所制作的视频出现敷衍、含金量低的情况。
2.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整合
就目前的微课堂教学情况看,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主要以教材为根据,选取本堂课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对于课本中的某个文化背景知识点进行补充扩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效果,但往往不同的微课之间缺乏系统性与衔接性,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果的真正改善和提升[3]。此外,多数大学英语微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选择比较随机,无法与教材结合起来,造成知识点单一、连贯性差的后果。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因此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互动受限,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然而,受限于微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能通过视频听取教师的讲解,无法实现对话和提问,更无法进行小组活动,这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哑巴英语”和“聋人英语”的现象。此外,微课堂单一的讲解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实行,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做到小班(30人以内)授课。微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教师无法得知学生的动态学习输入情况。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有些教师会在课中或课后为学生布置练习或作业。然而,缺乏有效的网络技术支持,教师在为数量众多的作业进行网上批改时困难重重,效率低下。另外,教师在微课堂中无法监督学生的出席情况,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很难坚持。
三、“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增强教师的媒体素质,加强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
互联网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好这一媒介不仅能够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也能提高教师对最新教学研究成果的敏感度,促进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强化教师的媒体意识,鼓励教师参与线上及线下的网络技术培训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听课,并组建经验交流小组,打造出网络技术精良的教学团队。另一方面,教师可成立专门的微课制作小组,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方式,讨论教学结果,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视频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 2.加强资源整合,实现系统化教学
微课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提高微课教学的关键。在微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选取内容时应立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并充分考虑素材的系统性。选取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解决某个知识点的难题,还应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通过微课学习的速度也相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堂时,也应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其弱项进行重点讲解和补充拓展。在将视频归类时,可根据难度进行区分,划出基础知识专项和拓展延伸专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挑选课程,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3.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实现知识的双向交流,必须丰富微课堂的授课形式。教师可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新的微課或在线下课堂中重点讲解,同时有意识地引出下次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微课的系统性。这样不仅能将传统课堂和微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还能提高学生共同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4.完善教学效果网络反馈体系
由于微课教学以单向传输为主,教师既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也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测验。为了保证微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社交软件或问卷调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弱项设计下一次的微课内容。此外,高校也应引进先进的作业批改软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方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中。
四、结语
互联网为大学英语的改革提供了一片沃土,微课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时代产物。推动微课的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能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将为培养出语言能力、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俱佳的学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周晶.基于微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探析[J].文学教育(上旬刊),2018(11).
[3]陶春香.试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阳学院校级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洗护广告语分析与构建”(2017yb20);信阳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生态构建(2018YJG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金慧(1990—),女,河南项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096-02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外来文化接受能力、建立与世界的沟通的重要纽带。传统的课堂模式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1]的模式,由于缺乏交际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无法满足交际目标而逐渐被各种教学改革创新方法取代。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微课堂因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特性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新宠。
一、微课堂的定义及特点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新兴的教学形式,微课并无严格的定义和标准,根据视频内容大致可分为“课程”和“教学资源”两大类[2]。以“课程”为主的微课多建立在教材上,主要围绕课文中涉及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知识进行讲解。基于“教学资源”的微课主要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便于课下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微课堂有以下特点。
1.时间“微”
“微”是微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10分钟左右,最长不会超过15分钟。学习者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能被牢牢抓住,便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思考感到疲累,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
2.内容“精”
“精”是指微课的内容比较精致。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提取和再加工,使得教学内容重点明确、结构清晰。学生能在视频的引导下独立地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此外,微课的内容多开门见山,不需导入和热身,通过反复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方式保证学生能充分理解。省略了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不了解课程知识点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微课的学习效率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高。
3.形式“活”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微课中教师上课的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视频的录制。不断变换的视频场景不仅能够与不同的讲授主题相结合,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因一成不变的学习地点感到枯燥无趣。同时,由于微课的视频可以下载保存,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速度点击暂停、重播或慢放键,这很大程度上兼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微課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教师媒体素质不足,网络操作技术落后
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年龄段分布不均,40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占相当一部分比例。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操作技能培训,这部分教师在运用网络媒体的各种功能时显得力不从心。微课堂对教师的媒体素质要求更高,录制时需要教师在视频、图像的制作中花费较多精力。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就面临着课时多、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导致了他们录制出的微课视频画面不清晰、收音效果不佳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能因此对微课产生抵触情绪,所制作的视频出现敷衍、含金量低的情况。
2.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整合
就目前的微课堂教学情况看,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主要以教材为根据,选取本堂课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对于课本中的某个文化背景知识点进行补充扩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学效果,但往往不同的微课之间缺乏系统性与衔接性,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效果的真正改善和提升[3]。此外,多数大学英语微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选择比较随机,无法与教材结合起来,造成知识点单一、连贯性差的后果。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因此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互动受限,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然而,受限于微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能通过视频听取教师的讲解,无法实现对话和提问,更无法进行小组活动,这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哑巴英语”和“聋人英语”的现象。此外,微课堂单一的讲解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低下,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随着高考扩招政策的实行,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做到小班(30人以内)授课。微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教师无法得知学生的动态学习输入情况。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有些教师会在课中或课后为学生布置练习或作业。然而,缺乏有效的网络技术支持,教师在为数量众多的作业进行网上批改时困难重重,效率低下。另外,教师在微课堂中无法监督学生的出席情况,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基于微课的自主学习很难坚持。
三、“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增强教师的媒体素质,加强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
互联网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好这一媒介不仅能够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也能提高教师对最新教学研究成果的敏感度,促进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强化教师的媒体意识,鼓励教师参与线上及线下的网络技术培训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听课,并组建经验交流小组,打造出网络技术精良的教学团队。另一方面,教师可成立专门的微课制作小组,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方式,讨论教学结果,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视频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 2.加强资源整合,实现系统化教学
微课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提高微课教学的关键。在微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选取内容时应立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并充分考虑素材的系统性。选取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解决某个知识点的难题,还应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通过微课学习的速度也相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堂时,也应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其弱项进行重点讲解和补充拓展。在将视频归类时,可根据难度进行区分,划出基础知识专项和拓展延伸专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挑选课程,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3.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想实现知识的双向交流,必须丰富微课堂的授课形式。教师可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新的微課或在线下课堂中重点讲解,同时有意识地引出下次微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微课的系统性。这样不仅能将传统课堂和微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还能提高学生共同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监督。另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4.完善教学效果网络反馈体系
由于微课教学以单向传输为主,教师既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也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测验。为了保证微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社交软件或问卷调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弱项设计下一次的微课内容。此外,高校也应引进先进的作业批改软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方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中。
四、结语
互联网为大学英语的改革提供了一片沃土,微课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时代产物。推动微课的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能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研究,将为培养出语言能力、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俱佳的学生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周晶.基于微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探析[J].文学教育(上旬刊),2018(11).
[3]陶春香.试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信阳学院校级项目“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洗护广告语分析与构建”(2017yb20);信阳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生态构建(2018YJG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金慧(1990—),女,河南项城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