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体育在当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制约体育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并适当提出发展学校体育的相关建议,以期使学校体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体育 现状 制约 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能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等等,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实现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运作起来才会既生动活泼又健康向上。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校园体育有利于创建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的封闭性,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
一、高校校园体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空前繁荣。高校体育工作普遍开展得较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高校注重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道德,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却很少有高校把体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校文化的角度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整体构思和施行,尤其是没有能作到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1.体育精神文化僵乏
高校校园体育重在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然而,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在中国高校,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偏差还很大,人们往往看不到体育的潜在力量,更谈不上用体育的精神去激励人的意志,鼓舞人的斗志,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甚至我们的部分管理者,教育者也怠于去学习和思考以至多数学生认为现行大学体育教育与他们的情感选择是不同步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亟需得到解决,高校体育精神的强化已势在必行。
2.体育制度限制较严,误区较多
目前,各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束缚较多,特别是沉闷,乏味的体育教学及考试评分制度较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朝个性化方向充分发展,不少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范围狭小,常常只限于少数体育尖子,學生自主建立的体育组织的经验尚不足;再者,由于受传统文化,现行教育目标导向及学生学业负担等的综合影响,以体育活动方式达成交往,开放向上的高校体育生活更有待强化。其中,常见的误区有:一高校体育环境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引导;二重表面形式,轻实际内容;三重特色性,轻多样性
3.校园体育硬件设施滞后
场馆器材等是高校体育活动的载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往往来自于对场地器材的满足,简单的奔跑和机械的重复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欲望,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激增,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及经费投入的不足,我国许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需求。即使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以致许多体育物质设施形同虚设。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起器,离开场地器材的体育运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应引起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 我国高校校园体育工作制约因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校园体育工作的主观因素
不论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还是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重文轻武”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对这一观念的认同,为这一观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出现了国家部委重视而基层忽视的尴尬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和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在学校管理层达成共识,部分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生物学意义的范畴,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认同还局限于学校这一相对狭窄的时空领域,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忽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高校校园体育工作失去了推动力,失去了学校的政策优势。因此,各高校应将校园体育活动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予以重视。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繁多,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很少有高校把体育发展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对校园体育的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体育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总体上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与高校体育目标相差甚远。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更不用说在体育方面进行健康投资。因此,高校校园体育的参与主体一大学生的观念函需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校体育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作用,综合开发高校体育活动,实现高校体育价值的最大化将指日可待。
2.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和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是制约高校体育工作的客观因素
虽然校园体育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终归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着高校校园体育工作的总体水平。校园硬件建设是校园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是制约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此
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活动水平与教育发达国家校园体育发展要求水平的巨大差距。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又使学校的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近年来,全国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这一层面上讲,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但是,由于基础薄弱,这一加强,仍然难以解决由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因此,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然是部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上述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仍是长期且巨大的工程。所以,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和谐为主要前提和步骤,稳抓稳打、爱岗敬业,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校园体育 现状 制约 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健身、健心,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能提高审美情趣,完善心理特质等等,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实现教育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健康的校园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文化运作起来才会既生动活泼又健康向上。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营造了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总之,校园体育有利于创建校园文化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有利于改变校园文化的封闭性,有利于弘扬校园文化的创造精神。
一、高校校园体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空前繁荣。高校体育工作普遍开展得较好,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及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高校注重了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道德,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却很少有高校把体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建设学校文化的角度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整体构思和施行,尤其是没有能作到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得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
1.体育精神文化僵乏
高校校园体育重在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然而,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在中国高校,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偏差还很大,人们往往看不到体育的潜在力量,更谈不上用体育的精神去激励人的意志,鼓舞人的斗志,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甚至我们的部分管理者,教育者也怠于去学习和思考以至多数学生认为现行大学体育教育与他们的情感选择是不同步的,需求与现实的矛盾亟需得到解决,高校体育精神的强化已势在必行。
2.体育制度限制较严,误区较多
目前,各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条条框框束缚较多,特别是沉闷,乏味的体育教学及考试评分制度较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朝个性化方向充分发展,不少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范围狭小,常常只限于少数体育尖子,學生自主建立的体育组织的经验尚不足;再者,由于受传统文化,现行教育目标导向及学生学业负担等的综合影响,以体育活动方式达成交往,开放向上的高校体育生活更有待强化。其中,常见的误区有:一高校体育环境是自发形成的,不需要引导;二重表面形式,轻实际内容;三重特色性,轻多样性
3.校园体育硬件设施滞后
场馆器材等是高校体育活动的载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往往来自于对场地器材的满足,简单的奔跑和机械的重复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欲望,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激增,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及经费投入的不足,我国许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需求。即使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以致许多体育物质设施形同虚设。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起器,离开场地器材的体育运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应引起各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 我国高校校园体育工作制约因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校园体育工作的主观因素
不论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还是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重文轻武”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对这一观念的认同,为这一观念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出现了国家部委重视而基层忽视的尴尬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这种提高和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尚未在学校管理层达成共识,部分管理者对体育的认识还或多或少地停留在生物学意义的范畴,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认同还局限于学校这一相对狭窄的时空领域,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忽视,这种认识上的局限性,使高校校园体育工作失去了推动力,失去了学校的政策优势。因此,各高校应将校园体育活动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予以重视。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活动繁多,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很少有高校把体育发展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主要领导对校园体育的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真正予以重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校园体育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方面,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总体上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与高校体育目标相差甚远。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更不用说在体育方面进行健康投资。因此,高校校园体育的参与主体一大学生的观念函需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校体育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作用,综合开发高校体育活动,实现高校体育价值的最大化将指日可待。
2.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和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是制约高校体育工作的客观因素
虽然校园体育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终归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着高校校园体育工作的总体水平。校园硬件建设是校园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是制约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此
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活动水平与教育发达国家校园体育发展要求水平的巨大差距。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又使学校的融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近年来,全国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这一层面上讲,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但是,由于基础薄弱,这一加强,仍然难以解决由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要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因此,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然是部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上述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仍是长期且巨大的工程。所以,就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和谐为主要前提和步骤,稳抓稳打、爱岗敬业,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