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应多方面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提高
高中阶段,每班每星期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地域差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如何让学生在仅有的一节课里面都能够真正学习并掌握知识?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教师首先在教室花上数节课的时间将知识要点枯燥的全部讲解后,再将学生领到机房让其自由上机操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听课很茫然,上机操作不知所措。所以,我一般都是将学生直接带到机房,通过大屏幕花费一堂课的30%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知识、掌握方法。此时,我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促进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期间,在巡视和指导过程中如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人手一机操作的优势,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边看、边领会、边操作、边讨论直至最终掌握。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根据我校的生源特点,绝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很少接触过计算机,而市区毕业的同学则在操作上相当熟练。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授两堂基础课,包括:硬软件的介绍、开关机、鼠标的使用、窗品和桌面等等。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由简到难,同时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点的同学,每一排课桌(我校每排10人)成立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即可提高基础较弱的同学,又激发基础较强同学的自信心,避免他们因为反复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也使他们共同获益。
三、教学目的引到
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会使用电脑,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Photoshop,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Office办公软件,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百度、谷歌搜索引擎,学生可以利用它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四、教学内容的更新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更严重的是有一些新的软件可能会使用的人暂时还很少,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碰到自己解决不了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请教老师,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请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的人才。
在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肩负着教与学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时还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者。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提高
高中阶段,每班每星期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地域差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明显,如何让学生在仅有的一节课里面都能够真正学习并掌握知识?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模式:教师首先在教室花上数节课的时间将知识要点枯燥的全部讲解后,再将学生领到机房让其自由上机操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听课很茫然,上机操作不知所措。所以,我一般都是将学生直接带到机房,通过大屏幕花费一堂课的30%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知识、掌握方法。此时,我则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促进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期间,在巡视和指导过程中如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人手一机操作的优势,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边看、边领会、边操作、边讨论直至最终掌握。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根据我校的生源特点,绝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很少接触过计算机,而市区毕业的同学则在操作上相当熟练。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授两堂基础课,包括:硬软件的介绍、开关机、鼠标的使用、窗品和桌面等等。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由简到难,同时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点的同学,每一排课桌(我校每排10人)成立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即可提高基础较弱的同学,又激发基础较强同学的自信心,避免他们因为反复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也使他们共同获益。
三、教学目的引到
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会使用电脑,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Photoshop,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年片,送给他人。Office办公软件,学生可以利用它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百度、谷歌搜索引擎,学生可以利用它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四、教学内容的更新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更严重的是有一些新的软件可能会使用的人暂时还很少,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碰到自己解决不了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请教老师,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请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的人才。
在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肩负着教与学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时还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者。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