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R电影要放开思路,可以做成游戏形式,也可以做成实拍视频,两种形式可以并行发展。一部好的VR电影体验,应该是做一场梦,在梦里我们暂时忘却自己,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关于拍摄,我的经验如下:
第一个问题是在360°的环境里如何引导观众视线?首先是声音,声音的引导目前来说是最自然的引导;其次是运动提示,好莱坞作品经常用一只萤火虫或者鸟、狗、蝴蝶等东西来引导观众视线,当然可以是任何东西,但一定要是环境里面的,或者具有意义的,这样不会让观众有跳出感;第三通过焦点人物引导观众视线,如果我们的主演是贝克汉姆,观众的视线很难从他身上移开,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主角的移动完成一些线索。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体验更有带入感?作为导演,一定要挑选合适的故事,在看剧本的时候要从观众角度考虑,这一段的体验有什么与众不同。
第三个问题是VR导演需要做什么?首先,VR现在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跟游戏,尤其是IP游戏非常像,多玩游戏可以给VR导演带来更多灵感;其次一定要挑选台词功底好的演员,并且要擅长无实物表演。在VR影像观看过程中,每一次的剪切观众都要重新适应环境,重新思考现在在哪,“我是谁”。所以在目前的VR影视创作中,还是以长镜头居多,这就要求演员们的台词功底非常好,否则拍摄会很麻烦。演员还要擅长无实物表演,面对VR摄影机表演“爱恨情仇”。
另外,导演要把自己想象成摄影机,每次去做镜头预览时,都要自己去感受环境,要想象出摄影机的轨迹。要从观众的角度想“我现在看到什么?”“我会做什么样的动作?”等。
制作公司可以在拍摄传统电影的同时拍VR版,比如现在很多电视剧在拍摄时已把大部分成本摊销了,此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同时,可以把IP和明星粉丝转化成VR用户。VR团队一定要从剧本阶段就进入,挑选合适的内容进行VR改编。因为并非所有剧情都适合VR化,VR团队要从制片阶段开始深度参与,美术制景、灯光、演员通告等方面都要考虑到。VR电影在制片阶段就一定要想清楚全盘规划,要经过无数次排练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VR电影的制片阶段、准备阶段的时间都会是传统影片的几倍。
现在对于VR电影来讲,最大问题是变现回报难。大公司做自己的IP自然没问题,而没能力自己做IP的小团队,可以选择和平台合作。从整个大环境来讲,产业链是这样的:利用原有IP和明星,开发VR版影视内容,将粉丝转换为用户,从而带动VR产品的销售和用户黏性的形成。反过来等有了用户基础,VR内容开发者也就都有了开发原创IP的资本。
VR类型需要细分,是VR游戏体验还是VR电影体验,包括从VR的剧情或者具体的题材进行区分。第一个类型应是主动探索型,游戏肯定是,还有互动型电影——这种影片肯定要是360°,最好是3D和360°交互。其次, VR使用场景也没有那么多,用户不可能在地铁里或在上班时戴VR眼镜,更多还是下班回家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体验VR。对于这些“懒人”来讲,360°的视觉信息是浪费的,而且还会成为干扰信息。适合这些懒人的格式就是被动体验型,180度或者280度的视角就足够了。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VR电影将取代传统电影。我的观点是很难,就像电视没有取代广播,VR电影也不会取代传统电影,因为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现阶段传统电影和VR电影是可以共荣共生的,在我们做VR大电影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与其拿VR电影炒作,还不如开创一种VR电影与传统电影的中间形态。传统电影的优势在于叙事,VR电影的优势在于身临其境的体验,它们可以平行发展互为补充。
第一个问题是在360°的环境里如何引导观众视线?首先是声音,声音的引导目前来说是最自然的引导;其次是运动提示,好莱坞作品经常用一只萤火虫或者鸟、狗、蝴蝶等东西来引导观众视线,当然可以是任何东西,但一定要是环境里面的,或者具有意义的,这样不会让观众有跳出感;第三通过焦点人物引导观众视线,如果我们的主演是贝克汉姆,观众的视线很难从他身上移开,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主角的移动完成一些线索。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体验更有带入感?作为导演,一定要挑选合适的故事,在看剧本的时候要从观众角度考虑,这一段的体验有什么与众不同。
第三个问题是VR导演需要做什么?首先,VR现在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跟游戏,尤其是IP游戏非常像,多玩游戏可以给VR导演带来更多灵感;其次一定要挑选台词功底好的演员,并且要擅长无实物表演。在VR影像观看过程中,每一次的剪切观众都要重新适应环境,重新思考现在在哪,“我是谁”。所以在目前的VR影视创作中,还是以长镜头居多,这就要求演员们的台词功底非常好,否则拍摄会很麻烦。演员还要擅长无实物表演,面对VR摄影机表演“爱恨情仇”。
另外,导演要把自己想象成摄影机,每次去做镜头预览时,都要自己去感受环境,要想象出摄影机的轨迹。要从观众的角度想“我现在看到什么?”“我会做什么样的动作?”等。
制作公司可以在拍摄传统电影的同时拍VR版,比如现在很多电视剧在拍摄时已把大部分成本摊销了,此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同时,可以把IP和明星粉丝转化成VR用户。VR团队一定要从剧本阶段就进入,挑选合适的内容进行VR改编。因为并非所有剧情都适合VR化,VR团队要从制片阶段开始深度参与,美术制景、灯光、演员通告等方面都要考虑到。VR电影在制片阶段就一定要想清楚全盘规划,要经过无数次排练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VR电影的制片阶段、准备阶段的时间都会是传统影片的几倍。
现在对于VR电影来讲,最大问题是变现回报难。大公司做自己的IP自然没问题,而没能力自己做IP的小团队,可以选择和平台合作。从整个大环境来讲,产业链是这样的:利用原有IP和明星,开发VR版影视内容,将粉丝转换为用户,从而带动VR产品的销售和用户黏性的形成。反过来等有了用户基础,VR内容开发者也就都有了开发原创IP的资本。
VR类型需要细分,是VR游戏体验还是VR电影体验,包括从VR的剧情或者具体的题材进行区分。第一个类型应是主动探索型,游戏肯定是,还有互动型电影——这种影片肯定要是360°,最好是3D和360°交互。其次, VR使用场景也没有那么多,用户不可能在地铁里或在上班时戴VR眼镜,更多还是下班回家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体验VR。对于这些“懒人”来讲,360°的视觉信息是浪费的,而且还会成为干扰信息。适合这些懒人的格式就是被动体验型,180度或者280度的视角就足够了。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VR电影将取代传统电影。我的观点是很难,就像电视没有取代广播,VR电影也不会取代传统电影,因为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现阶段传统电影和VR电影是可以共荣共生的,在我们做VR大电影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与其拿VR电影炒作,还不如开创一种VR电影与传统电影的中间形态。传统电影的优势在于叙事,VR电影的优势在于身临其境的体验,它们可以平行发展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