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讲一个“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
秋天到了,三个小猴子帮孙悟空收西瓜,干完活后,孙悟空说:每人奖励一个同样大的西瓜,但有一个要求,第一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第二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第三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三个小猴子听后都不高兴,吵吵闹闹,认为自己吃得少,孙悟空不公平。同学们,你有什么看法,谈一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用上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因此,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兴趣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创设活泼有趣的生活场景,使数学问题实际化、生活化。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漂亮的包装纸给“长方体、正方体”进行粘面,同学们很惊奇:“数学教师怎么让我们做起手工呢?”他们在疑惑和兴奋中制造出漂亮的包装盒。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
因此,我在设计每节课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巨大的运用价值。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自主探究,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例如,教学撛沧兜奶寤龜时,可以在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萝卜,让学生将其削成同底等高的圆锥体萝卜,让学生根据削下的废萝卜与削成的圆锥体萝卜的大小,进行大胆的猜测,削成的圆锥体萝卜与原来的圆柱体萝卜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当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猜测以后,再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一些水或细沙,让学生通过实验设法验证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学生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认为,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尝试探究的乐趣,提高尝试探究的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课堂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新的潜能,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回民小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讲一个“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
秋天到了,三个小猴子帮孙悟空收西瓜,干完活后,孙悟空说:每人奖励一个同样大的西瓜,但有一个要求,第一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第二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第三个小猴子吃自己的西瓜的。三个小猴子听后都不高兴,吵吵闹闹,认为自己吃得少,孙悟空不公平。同学们,你有什么看法,谈一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用上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因此,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兴趣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创设活泼有趣的生活场景,使数学问题实际化、生活化。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漂亮的包装纸给“长方体、正方体”进行粘面,同学们很惊奇:“数学教师怎么让我们做起手工呢?”他们在疑惑和兴奋中制造出漂亮的包装盒。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
因此,我在设计每节课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巨大的运用价值。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自主探究,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例如,教学撛沧兜奶寤龜时,可以在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萝卜,让学生将其削成同底等高的圆锥体萝卜,让学生根据削下的废萝卜与削成的圆锥体萝卜的大小,进行大胆的猜测,削成的圆锥体萝卜与原来的圆柱体萝卜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当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猜测以后,再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一些水或细沙,让学生通过实验设法验证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学生思考、探究、验证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认为,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尝试探究的乐趣,提高尝试探究的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课堂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新的潜能,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回民小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