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规模最盛大的金融理财博览会上,我遇到了一席老朋友——平安罗素的管理层们。他们可能是一群很有特色的私募研究客。
他们此番露脸,是来出席在友谊会堂召开的一个财富管理论坛。圆桌上,与他们坐在一起的是诺亚财富、兴业银行私人财富等嘉宾。他们似乎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定位,他们的目标是高端财富管理。
我大约在今年2月就开始接触到平安罗素。那时,他们公司还在筹建,我可能也是与他们接触最早的媒体人之一。
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国外金融机构有不少都对中国私募兴趣十足。一方面,海外也熟知当前中国私募的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是,海外金融机构也看好的中国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然而,因为中国设定了一定的准入门槛,不少海外机构只好望而却步。
罗素可能是其中最走运的一家机构。因为他们遇到了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一向在金融服务上敢于创新。他们在去年商谈,很快就达成了意向,成立平安罗素。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中国平安与罗素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平安拿到了研究体系与雄厚的资金背景,罗素拿到了曲线通往中国资产管理的平台。
他们的基本运作思路是,如果通过一套科学的方法,筛选出中国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然后与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合作,让他们能参与管理罗素旗下的全球投资人资金。当前,罗素有1550亿美元资产需要进行投资管理。这样的资金管理,对当前苦于募集资本的私募基金来说,无疑像久旱逢甘露一样解渴。
那么,什么是罗素的研究体系呢?这个真的能筛选出优秀的基金经理么?
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是个叫做MOM(管理人之管理人)金融品种核心评估体系,引自罗素投资集团。这个研究平台与晨星这类权威的研究平台所不同的是,与晨星主力放在公募基金,而他们只研究中国私募基金经理,另外,与绝大多数机构研究产品的思路不同,他们着重于对人进行研究,对基金经理人个人投资能力与性格等个人因素进行归纳。
他们有一系列指标,可以观察这个私募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情绪控制,操盘频率等,从而找到一些量化因素。在他们看来,人本身的属性,要比产品本身的属性更为稳定。
他们当前已经接触了几十个私募基金经理,把他们感兴趣的人,都做成重要的资料库进行跟踪与资料收集,时时更新。他们计划在4-5年内,做个详实的中国私募基金经理能力数据库。
在研究基础上,他们再推出一个叫做MOM的产品。如果说,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的是基金中的优秀产品。那这个MOM产品,是通过管理私募基金经理,从而设立优秀资产管理人共同组合的资金,本质上更像是投资基金经理本身。
他们公司最大的优势仿佛是人才,除了直接引入了几个外籍人士,一些研究人员也有以往调研QFII投资基金经理的经历。这些资源,已经构成平安罗素的“首批国内基金管理人数据库”,然后再将更多数据添入其中,数据库朝着一个规范的架构日益完善。
他们仿佛与我也有过类似的担心,主要是两点:第一,国内私募基金经理是否能配合?因为国内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可能也不担心募集资本的问题,他们何必要分出一杯羹给一个外资机构。第二,平安罗素直接引入罗素的金融评价体系,是不是会不适合国内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研究方式。毕竟,中国市场环境、投资节奏都完全不同,就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也未必有罗素既成体系那种(下转68页)(上接70页)清晰的门类。
不过,我也相信,在长远来看,海外会有更多像罗素这样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国私募的发展大潮中来。罗素恐怕不是全球一流的金融资本管理公司,但他们的尝试,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先发优势。就算与国内私募无法形成流畅的资产管理合作,但这些调研与数据库资源,也能成为罗素咨询平台的一个不错的产品,也算是一份宝藏。
记得年初时,我搭乘着平安罗素老大的车,与他在讨论一些规则上的细节。他似乎在寻思着如何能让海外机构,通过合法的曲线方式,与国内私募合伙并投资。看来,只是拿MOM产品的海外投资顾问费,可能已满足不了他们。但外资与私募畅通的合伙,或许还是个遥远的事,不管是QDII投资,还是变相的成为中国热钱,都会遭到严格的管制。
但一切也很难说,曲线的事,总是充满想象力。至少,我透过车窗外夜晚的月光,清晰地意识到,海外资本对中国私募的融合与渗入,已经不由自主,越来越近。
他们此番露脸,是来出席在友谊会堂召开的一个财富管理论坛。圆桌上,与他们坐在一起的是诺亚财富、兴业银行私人财富等嘉宾。他们似乎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定位,他们的目标是高端财富管理。
我大约在今年2月就开始接触到平安罗素。那时,他们公司还在筹建,我可能也是与他们接触最早的媒体人之一。
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国外金融机构有不少都对中国私募兴趣十足。一方面,海外也熟知当前中国私募的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是,海外金融机构也看好的中国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然而,因为中国设定了一定的准入门槛,不少海外机构只好望而却步。
罗素可能是其中最走运的一家机构。因为他们遇到了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一向在金融服务上敢于创新。他们在去年商谈,很快就达成了意向,成立平安罗素。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中国平安与罗素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平安拿到了研究体系与雄厚的资金背景,罗素拿到了曲线通往中国资产管理的平台。
他们的基本运作思路是,如果通过一套科学的方法,筛选出中国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然后与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合作,让他们能参与管理罗素旗下的全球投资人资金。当前,罗素有1550亿美元资产需要进行投资管理。这样的资金管理,对当前苦于募集资本的私募基金来说,无疑像久旱逢甘露一样解渴。
那么,什么是罗素的研究体系呢?这个真的能筛选出优秀的基金经理么?
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是个叫做MOM(管理人之管理人)金融品种核心评估体系,引自罗素投资集团。这个研究平台与晨星这类权威的研究平台所不同的是,与晨星主力放在公募基金,而他们只研究中国私募基金经理,另外,与绝大多数机构研究产品的思路不同,他们着重于对人进行研究,对基金经理人个人投资能力与性格等个人因素进行归纳。
他们有一系列指标,可以观察这个私募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情绪控制,操盘频率等,从而找到一些量化因素。在他们看来,人本身的属性,要比产品本身的属性更为稳定。
他们当前已经接触了几十个私募基金经理,把他们感兴趣的人,都做成重要的资料库进行跟踪与资料收集,时时更新。他们计划在4-5年内,做个详实的中国私募基金经理能力数据库。
在研究基础上,他们再推出一个叫做MOM的产品。如果说,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的是基金中的优秀产品。那这个MOM产品,是通过管理私募基金经理,从而设立优秀资产管理人共同组合的资金,本质上更像是投资基金经理本身。
他们公司最大的优势仿佛是人才,除了直接引入了几个外籍人士,一些研究人员也有以往调研QFII投资基金经理的经历。这些资源,已经构成平安罗素的“首批国内基金管理人数据库”,然后再将更多数据添入其中,数据库朝着一个规范的架构日益完善。
他们仿佛与我也有过类似的担心,主要是两点:第一,国内私募基金经理是否能配合?因为国内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可能也不担心募集资本的问题,他们何必要分出一杯羹给一个外资机构。第二,平安罗素直接引入罗素的金融评价体系,是不是会不适合国内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研究方式。毕竟,中国市场环境、投资节奏都完全不同,就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也未必有罗素既成体系那种(下转68页)(上接70页)清晰的门类。
不过,我也相信,在长远来看,海外会有更多像罗素这样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国私募的发展大潮中来。罗素恐怕不是全球一流的金融资本管理公司,但他们的尝试,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先发优势。就算与国内私募无法形成流畅的资产管理合作,但这些调研与数据库资源,也能成为罗素咨询平台的一个不错的产品,也算是一份宝藏。
记得年初时,我搭乘着平安罗素老大的车,与他在讨论一些规则上的细节。他似乎在寻思着如何能让海外机构,通过合法的曲线方式,与国内私募合伙并投资。看来,只是拿MOM产品的海外投资顾问费,可能已满足不了他们。但外资与私募畅通的合伙,或许还是个遥远的事,不管是QDII投资,还是变相的成为中国热钱,都会遭到严格的管制。
但一切也很难说,曲线的事,总是充满想象力。至少,我透过车窗外夜晚的月光,清晰地意识到,海外资本对中国私募的融合与渗入,已经不由自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