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本文立足于“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联系教学经验,阐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法治教育经验。
  关键词:生物教学;法治教育;渗透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学科。“生命”为生物学科赋予了人文性。这使得生物学中不乏人文因素,如法治教育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民树立法治意识,建构法治社会。高中生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者,需要有极强的法治意识。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生物教师要承担起育人重任,善于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法治意识,夯实有效发展的基础。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生物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这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高中生物法治教育策略。
  一、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法治教育
  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去挖掘教材中法治教育关键点、精选教学案例、联系实际,使生物科学知识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
  (一)找出高中生物教材与法治教育的结合点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收集整合书本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法治教育渗透做好准备。在分析高中生物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涉及了诸多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这些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依据。所以,在开展高中生物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挖掘教材中,挖掘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这些法律发挥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夯实法治教育基础。
  (二)挖掘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法治知识点
  法治知识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上文提到的挖掘生物知识与法治知识的结合点是以隐性的法治知识为基础的。显性的法治知识是直接体现在生物教材中的。在实施生物法治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挖掘了隐性法治知识之后,找出那些显性的法治知识,之后整合隐性法治知识和显性法治知识以及生物知识,实现生物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使学生们在大量的法治知识内容的作用下,形成法治意识,践行法治行为。
  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例,生物教材中明文地提到了国家I级重点保护生物发菜。发菜与“发财”同音,在此影响想啊,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过渡挖掘。追求利益的后果是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此外,人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和《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在生物课堂上将法治内容展现给学生们,不仅可以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树立法治意识。
  (三)精选现实生活中的法治教育案例
  目前,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除了对法律知识的无知,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漠视。此外,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少法治教育。目前有不少生物教师认为法治教育是政治老师的工作,自己只要老老实实地讲授生物知识就可以了。如此观点是错误的,尤其在如此错误的观点的影响下,生物教师很少在生物课堂上讲授法治教育内容,致使学生们割裂法治与生命的关系,难以建构科学的生命观。与此同时,生物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开展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生物内容,提升自我发展水平。既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出现了违法犯罪行为,那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生物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形成生活教学观念,以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为指导,走进现实生活中,多种途径地挖掘法治教育案例,将这些案例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通过分析、解决案例问题,加深对“生命”的认知,顺其自然地实现法治教育,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比如,在组织《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展现校园暴力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意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二、在教学方式上渗透法治教育
  生物教学渗透法治教育,是要起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的。所以,在实施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万万不能将过多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法治教育上,否则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导致生物课堂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遵循适度原则,优化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为工具渗透法治教育。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法治教育
  生物教学中如果将法律法规条文直接叙出的话内容很多,学生也会感到很枯燥。传统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们灌输生物基础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在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的作用下,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生物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立足传统教学不足,课程标准中早已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课堂上,不但可以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现代化,还可以使学生在视频、幻灯片等作用下,产生学习兴趣,尤其发挥形象思维作用,获取有价值的生物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开展高中生物法治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法治内容。比如,在学习必修3《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载体渗透法治教育。具体地,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当前的全球环境污染信息,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使学生借助大量真实的信息,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问题建构初步的认知,同时产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物的意识。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投影仪展现学生们搜集到的信息,驱动学生们联系教材内容和这些信息,合作探究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们在其辅助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到恶意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使学生在掌握生物所学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受到法治教育熏陶。   (二)開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法治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向学生们讲授法治教育内容。针对该情况,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引导教师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有效发展。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法治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自然而然渗透法治教育。如带领学生进行哈巴湖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学生以集体出行的方式,学习自然景观、科普文化、防沙治沙的知识;亲自体验扎治草方格、丛林穿越等活动。在教师和专家的引领下学生充分了解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也唤起学生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关注思考。如当学生了解到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过度放牧等多种因素,保护区曾经一度差点毁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其自然地展现《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从法律角度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形成法治意识。
  (三)举办知识竞赛或辩论会渗透法治教育
  知识竞赛、辩论活动,是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大量地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建构正确的认知,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使他们在“德育”方面获得发展。所以,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有效地渗透法治教育,不妨联系法治教育需要,举办多样的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活动,使学生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初步法治内容,建构法治认知。如在学生学习了选修3《基因工程的应用》后,在介绍基因工程硕果累累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争论,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通过科学的辩论让学生明白研究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时,搜集大量的与转基因有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法律知识储备的丰富,同样要遵守科学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从教学目标上深化法治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融入法治知识,本身就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以身作则,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感动学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课堂上以情促知渗透法治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不能以法治教学内容为主,但是,教师也不能漠视法治教育内容。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将法治教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比如,在设计教目标的时候,教师要以基础的生物知识为载体,融入法治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端正生命态度,学会保护生命;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储备正确行为做法等。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围绕这些目标,利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如此才能晓之以理地使法治教育真正有效地作用于学生。
  (二)课堂外塑造品格渗透法治教育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课程标准中明文地要求生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使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受到积极影响。渗透法治教育于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学法、守法、用法。所以,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日常教学为依托,借助多样的途径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通过日常与教师的互动,受到法治熏陶。
  总之,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理清了复杂的教学内容、运用了合理的教学形式、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就能够把法治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这不仅体现了教学中的“三位一体”目标,也彰显了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理论和现实的诉求,真正达到法治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晓春.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学园,2015(19).
  [2]赵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J].新课程(下),2016(9).
  [3]张馨予.新时代高中生法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辽宁教育,2018(4):68-69.
  [4]杨泽夏.浅谈高中生法治教育[J].各界,2018(2):123-12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脑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科研领域最为火热的学科之一,有关脑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对各个领域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教育领域。本文试图分析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发以及如何利用脑科学成果提升课堂专注力。  关键词:脑科学;教学设计;专注力提升  自古以来,人类对自身大脑的探索从未止步。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曲折的。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时候,脑科专家巴浦洛夫已经开始研究大脑反射和突触
期刊
摘 要:针对个性化学习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论语》个性化学习是素养提升的抓手,提出了研究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调查,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现状。在前置、课堂、课后学习中,开展《论语》个性化阅读,发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课型探究与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提升。  关键词:审美鉴赏与创造《论语》;个性化学习  一、问题提出  (一)
期刊
摘 要:智慧课堂指的是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vr技术等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此外,在智慧课堂下,教师也更为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在以知识为基础、以方法为节点、以资源为保障、以实验为提升、以创新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一步步提升,核心素养也随之不断提升。可见,该种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钱理群指出: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仍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观点。这限制了学生认识鲁迅,理解鲁迅的作品,教学缺乏现实意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时,看到他以文化巨人的姿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在国人灵魂中所造成的巨大的精神奴役的内伤,严肃地提出了“立人”的问题,这正是本文探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鲁迅小说;中学语文;文化角度  鲁迅小说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无论是鲁迅小说的写作手法,还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和以往相比注重强调立德树人理念,积极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历史课程在此背景下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与乡土文化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强化历史思维意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历史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热爱祖国与家乡情感。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高中历史与乡土文化相结合途径,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当前阶段,教师在高中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只关注学生们的英语考试成绩与分数,还应当充分培养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实践应用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展开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期刊
摘 要:当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依据“设计情境,协作讨论,意义建构”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将建构主义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化学核心教学中。  关键词:化学概念;建构主义;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化学核心概念对于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核心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
期刊
摘 要:凝练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活语文”教学主张就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反复思考与探索的结果,其既有感念提出的教学背景、理论解读,也有实践中教学现状的归结,更有笔者对自己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与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度融合。“活语文”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运用,本文从理论性和操作性两个层面给读者以启发和初探。  关键词:“活语文”;教学主张  如果说没有离得开生活的语文,也没有离得开语文
期刊
摘 要: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具备全新的要求。班主任可以说是班级灵魂的管理者,要充分重视班级管理和教育,要将其视为一门艺术进行钻研和探究,加大力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完善组织管理、重视人文关怀、积极进行管理活动,给学生创造适宜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站在高中班主任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角度,研究高中班主任在班级取得进展、班级工作运行、班级沟
期刊
摘 要: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看望教育界委员、和他们共商国是时提出“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了实现教育的这个神圣使命和价值,我认为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做到以下三点: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把学生的困难当自己的事,对症帮助;意识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真心接纳每一个学生。这样,老师从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