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逃避写作,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写作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写作呢?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写作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这样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写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写作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时,教师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写作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写作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写作,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写作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写作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写作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笔者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个性化的人放在重要地位,强调学习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人自身主动性的发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对《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学习感悟。  一、强调阅读的兴趣  关于兴趣,“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期刊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在现实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阅读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及美的享受。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当然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在生活中美是处处存在的,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
期刊
有位作家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一位命题专家读完之后大加赞赏,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了几个题目让作家回答,结果作家的回答与专家所给的参考答案相差甚远。是作家理解有问题吗?文章是他写的,他不理解谁理解?那么是专家理解错了吗?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具有此等头脑理解力也会出错?  其实,我们都知道,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期刊
词义具有两重性,即概括性和具体性、确定性和灵活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精确性和模糊性、词内义与词外义。充分理解词义的这种性质并将之贯穿到语词的释义过程中,能够使词义解释更加准确、科学。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包括初、高中)的文言文注释就非常注意这一点。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注释,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解释和说明,因此,在说解词义时不但要对词的表面义即文章中使用的意义进行准确的说解,还要揭示词语中所包含的
期刊
传统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会,而不是关注学生会学。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而是各种综合能力和谐发展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当前,初中语法知识教学几乎被遗忘,语法知识教学存在着困惑。怎样扭转这种状况?本文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挥之不去的困惑  2010年的中考已硝烟散尽,紧张忙碌的神经在暑假里得以松弛,然而在轻松的同时,中考备战与中考阅卷过程中留下的困惑却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修改病句”是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虽然分值不大,但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成为中考语文试卷中学生得分较低的知识点。就淮安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教他们学会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如何
期刊
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   一、自我体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
期刊
【摘要】 当今语文教学忽视朗读教学,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降低。而朗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重视朗读教学,采用积极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语文素质  一、教学现状:忽视朗读教学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在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