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逃避写作,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写作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写作呢?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写作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这样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写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写作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时,教师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写作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写作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写作,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写作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写作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写作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笔者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想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写作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这样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写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三、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写作分为A、B、C、D四级。在第一次时,教师一是控制A级人数,只有极个别优秀写作可打A级,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四、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乍一看,大家可能认为这是笔误。甚至有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提出质疑:“我从教几十年,没有听说过‘师生同评’这句话。每次写作讲评,都是我一言堂,学生洗耳恭听。”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正是笔者所要强调的。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写作,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写作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写作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出自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写作的氛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笔者相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