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但在实际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找出不足,完善相应对策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机构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是排除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隐患的有效防线。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和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还有体现在达到堵塞漏洞、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上。基于重视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构成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内容调整的核心;我国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要素中,也明确制定了“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规范要求,我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同样了解和着重了风险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位置。
2.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通过内部控制采取各种管理和监督手段,能够有效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不丢失和不损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是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却缺乏足够的权 威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内容上,对指定效率的评价涉及不多,且部 分单位存在“一言堂”现象,领导集权严重,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 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内审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大多侧重检查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 法,对单位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进行实质性检查,外部 监督缺乏力度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多数属于国家权力部门,而这些单位人情往来、上下级人情往来根深蒂固,行政审批过程中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如果有些权力主体的法律意识较差就可能导致舞弊、滥用权力现象的产生。这说明行政事业单位比企业更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3.岗位分工控制不到位,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分配不合理,多数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一不相分离的现象,例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出纳兼任档案保管、记账兼任复核稽查等等,这些都属于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的行为,通常会产生营私舞弊,导致管理上的漏洞。
4.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还是没有完成在日常财务活动中,用内控制度顶替财务制度,由此造成财政资金仅有使用目标、开支标准及其范围被予以限制,相反的忽略了其安全性却。许多单位按照领导的主管经验为参考标准,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管理制度存在随意性,导致其监督作用失效。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强化监督机制
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审部门从财务部门中彻底独立出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成效及其进行的有效水平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做到制度健全、合规。行政领导应注重理念的调整,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审计意见的适时跟踪,从实际情况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顺利实现单位各项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单位内部增加对内审工作的传播,为内审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使大多数员工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实质不是在单位内部找茬,而是为防止错误的产生进行的事前预防工作,通过内审建议和优化,能使各部门更便利、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2.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首先,应加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内部控制知识培训,进一步改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随意性,渐渐由“人治”走向“法治”。其次,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设置单位的内部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关键岗位职工实行定期轮岗,加强职工的文化教育,培养工作人员高尚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3.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
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各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目标,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控制体系
一是规范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明确单位内部授权的审批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和会签制度。二是在会计活动各环节贯彻内部牵制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适当分离。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监督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三是调整会计核算程序,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积极开展会计基础工作,遵守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财产保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开展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完善资产台账登记制度等财产保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练伟军.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改进[J].会计师,2013年22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机构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是排除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隐患的有效防线。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和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还有体现在达到堵塞漏洞、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上。基于重视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构成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内容调整的核心;我国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要素中,也明确制定了“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规范要求,我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同样了解和着重了风险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位置。
2.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通过内部控制采取各种管理和监督手段,能够有效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不丢失和不损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是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却缺乏足够的权 威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内容上,对指定效率的评价涉及不多,且部 分单位存在“一言堂”现象,领导集权严重,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 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没有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内审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在外部监督方面,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大多侧重检查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 法,对单位是否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进行实质性检查,外部 监督缺乏力度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行政事业单位多数属于国家权力部门,而这些单位人情往来、上下级人情往来根深蒂固,行政审批过程中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如果有些权力主体的法律意识较差就可能导致舞弊、滥用权力现象的产生。这说明行政事业单位比企业更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3.岗位分工控制不到位,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分配不合理,多数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一不相分离的现象,例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出纳兼任档案保管、记账兼任复核稽查等等,这些都属于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的行为,通常会产生营私舞弊,导致管理上的漏洞。
4.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还是没有完成在日常财务活动中,用内控制度顶替财务制度,由此造成财政资金仅有使用目标、开支标准及其范围被予以限制,相反的忽略了其安全性却。许多单位按照领导的主管经验为参考标准,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管理制度存在随意性,导致其监督作用失效。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强化监督机制
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审部门从财务部门中彻底独立出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定期检查审计计划的执行,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成效及其进行的有效水平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做到制度健全、合规。行政领导应注重理念的调整,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加强审计意见的适时跟踪,从实际情况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顺利实现单位各项管理水平的目的。在单位内部增加对内审工作的传播,为内审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使大多数员工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实质不是在单位内部找茬,而是为防止错误的产生进行的事前预防工作,通过内审建议和优化,能使各部门更便利、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2.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首先,应加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内部控制知识培训,进一步改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随意性,渐渐由“人治”走向“法治”。其次,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设置单位的内部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关键岗位职工实行定期轮岗,加强职工的文化教育,培养工作人员高尚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3.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
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各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目标,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控制体系
一是规范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明确单位内部授权的审批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和会签制度。二是在会计活动各环节贯彻内部牵制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适当分离。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监督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三是调整会计核算程序,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积极开展会计基础工作,遵守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财产保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开展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完善资产台账登记制度等财产保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练伟军.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改进[J].会计师,2013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