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危语”比赛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桓南郡①与殷荆州②语次③,因共作了语④。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⑤。”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⑥复作危语⑦。桓曰:“矛头淅米⑧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⑨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⑩目故也。
  ——《世说新语·排调》
  注释
  ①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
  ②殷荆州:殷仲堪(?—399),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官至荆州刺史,镇守荆州,被称为“殷荆州”。
  ③语次:交谈之间。
  ④了语:终了的话。
  ⑤旒旐(liúzhào):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生前官职和姓名的旗幡。
  ⑥次:按次序。
  ⑦危语:危险的话语。
  ⑧淅(xī)米:淘米。
  ⑨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通常安在井上汲水。
  ⑩眇:瞎了一只眼。
  小貼士
  古人的称谓多种多样,有称字号、谥号、斋名、籍贯、官名和爵名的。桓玄世袭了“南郡公”这一爵位,被称为“桓南郡”;殷仲堪任过荆州刺史,被称为“殷荆州”。
  赏析
  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谁没见过比赛?谁都见过——走路比谁走得快,唱歌比谁唱得好,跳绳比谁跳得多,学习比谁的成绩好……但你见过比说话谁说到尽头、谁说到最危险境地的吗?恐怕没有吧?选文中的说“危语”比赛就属于此类。
  几人在一起,出于好玩,玩起文字游戏,必须不假思索地在别人说完之后接下去,在极短的时间内说出表示尽头的话语或心中认为的最危险的境地,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生活常识的积累。这对每个参与者都是一种考验。
  让我们来欣赏这场说“危语”比赛中的几句话吧。
  “矛头淅米剑头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语共四句,所描绘的情景一句比一句险峻。无论是“矛头淅米剑头炊”还是“百岁老翁攀枯枝”,都令人心惊胆战。就说“百岁老翁攀枯枝”吧,百岁老翁连走路都不稳当,更不用说攀上高高的已经枯萎的树枝了,简直是险上加险。我们肯定会为老人的安危担忧,生怕有个三长两短。“井上辘轳卧婴儿”,一个婴儿躺在辘轳上,危险有三重:辘轳是圆的,随时会滚动;下面是水井,掉进去就有生命危险;婴儿不懂事,稍微一动就会滚下井,生命危在旦夕。“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本来,人盲马也盲,人和马都看不见路,危险极大,随时可能人仰马翻。更危险的是,夜半漆黑一片,又临近深池,人和马随时都会掉进深池。盲人、瞎马、夜半、深池,四重危险集于一起,让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此话一出,可见说话者匠心独运,让人叫绝!
  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急速的大脑反应,是此游戏胜出的必备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告诫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切不可盲目和冒险,要心明眼亮,否则会招致失败。
  译文
  桓玄、殷仲堪聚在一起闲谈,比赛说终了的话。顾恺之说:“火烧平原,没有一处烧不到。”桓玄说:“孝布缠上了棺材,插上了魂幡。”殷仲堪说:“鱼投放在深渊,放走了飞鸟。”又按次序比谁说的话惊险。桓玄说:“在长矛的尖头下淘米,在剑头下煮饭。”殷仲堪说:“百岁老头爬上干枯的树枝。”顾恺之说:“井台上的辘轳上躺着一个婴儿。”殷仲堪有一个参军陪坐,说道:“盲人骑着瞎了眼睛的马,夜半三更走到了深池边。”殷仲堪说:“实在是咄咄逼人啊!”原来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睛。
  考考你
  1.唐代诗人______曾经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宋八大家”中的______是江西南丰人,故称“南丰先生”。
  2.选文中可引申出一个四字成语,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你知道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1.王维;曾巩。2.盲人瞎马。
其他文献
开放,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有着深深的家国记忆。  历经40年改革开放,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构成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当前,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是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有人说中国的开放在倒退,有人说中国的开放是对别国的“经济侵略”,还有人说中国新一轮开放是迫于压力的权宜之计……  事实胜于
路旁满是树枝,泥巴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布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被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却走得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道:爸,您的鞋……  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不穿鞋的。  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一样,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光着脚:厚厚的脚板,踩在田地里,转弄水车插秧扶苗;拨开浓密的树枝,伐薪砍柴,挑着重担走在山地上……那双带着泥水的双腿永远那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暗香·旧时月色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
摘 要:诗词教学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问题,已成为时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讨的一个焦点。以柳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为例,试从写作缘由、赏析意境和把握诗歌主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诗歌教学方式由“译”向“悟”的转变。  关键词: 写作缘由;意境赏析;教学方式;诗歌主旨  近来,笔者观摩了一节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课题的公开课。课中,教者要求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逐
看着眼前的一尊尊金刚、一只只猛虎、一条条巨龙、一座座山峰……面对根雕艺术馆里展出的活灵活现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真是太美了!  真是好运气,旅游时竟碰到了如此大型的根雕艺术展,那都是艺术造诣很高的艺术品。进入展厅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一根根粗大的根须纵横交错,跌宕起伏,“画中”有层峦叠嶂的山峰、绿绿的森林、形象逼真的小鸟和猛兽。可以想象,它支撑的那棵千年古树是多么庞大。现在,它
偶然发现,成长路上的风景是那么多姿多彩。  雨丝一次次朦胧了路两侧的池塘,秋风一次次席卷了地面上的残叶,在这季节轮替中,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我和一些同学一样,学习时不够专注、用心,生活中有些任性、叛逆……我烦恼,我想去改变。  发试卷时,老师的脸色很阴沉,他念到我的名字时似乎还加重了语气,这种低分的试卷是第几次光顾我的家门了?是我笨么?想着想着,眼泪不由流了下来,滴在试卷上。一抬头,看到的却是
“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更明显,就是瞒着老天偷渡大海。但所谓“苍天在上”,渡大海这事儿也能瞒得住天吗?如果天都可以瞒,那这个天到底又是什么天?  要搞清楚这件事情,还要从唐代名将薛仁贵说起。历史上在辽东一带出现了一个名叫高丽的族群,建立了高丽王国,对中原王朝表面顺从,暗地里却积聚实力与之对抗。到了隋唐时期,高丽王国的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审议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中,分别有专门的条文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立法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动体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建设步伐,运用或借助互联网、大数据
小时候,我最羡慕邻居女孩小芳,因为她在夏天有花裙子和塑料凉鞋穿。  那时的我,抻抻自己打补丁的蓝裤子,把大脚指头在旧布鞋里屈伸两下,常觉着自己矮她一头。去河滩打猪草时,小芳拖着一筐青草,气喘吁吁地在后边喊:“那个,丽姐呀,我真拖不动了,你帮帮我吧。”这时,我会放下自己的筐,小跑着回去,把小芳的筐接过来,顶着毒日头,淌着热辣汗,提到坡岗上。有时小芳穿凉鞋蹚水,雙脚陷进淤泥里,向我高声求救时,我会三下
【生平创作】  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今杭州),生于北京。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等。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北平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教授。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共出4辑。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到197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