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自然给予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影响重大,保护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身,所以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打交道,环境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环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一切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也包括蓝天白云……总的来说,环境就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总称。
既然环境包括了这么多的己知的未知的生物,那我们能离开环境而单独生存吗?当然不能!我们每一天的衣食住行都是依靠环境而完成的,比如说,衣服的制作原料,我们吃的,我们住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我们出行工具采用的原料,那一样不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环境呢?
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密切相关,密不可分,阳光赋予了我们生活所必须的光和热,白云赋予了我们雨水,滋润庄稼,微风让空气流通、交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除了这些,环境还给我们很多的东西。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光热和空气。你可以试想一下,没有光热和空气,地球上会有生命出现吗?如果没有了生命,那又何来我们的祖先,更何况我们呢!那地球就不会是一颗美的星球,那也就根本给予不了我们什么了。
环境的神秘让我们具有了探索能力,进而引导我们进行了创新。环境的出现伴随着很大的神秘色彩,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神秘的出来,环境就具有了本身的独特性。在原始社会,人由天定,环境限制了人,但由于人类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受环境限制,便有了征服自然改变社会现实的想法,于是便进行了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便掌握了自然规律,随后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进行了创新,于是在逐步的演变和进化的过程中,便有了当今的高科技。
我们对黄土高原并不陌生,相传黄土高原在两千多年以前是一片原始森林,那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可以说是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可是历代王朝修建宫邸,营建房屋,在这里砍伐树木,岁月流逝,如今,这里满目疮痍,千沟万壑,黄沙满天,如今,这里水贵如金,木贵如银,如果不是世代在这里居住的人,其他人根本无法常住,而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我们既然是这个地球上的一员,那么我们就有义务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环境也随之一步步的恶化,我们对环境真的爱惜吗?我们的开垦菜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可环境却是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我们都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保护环境吗?我们尽到我们的义务了吗?我曾经看过柴静的一篇关于雾霾的报道就很好,很有反响力,看完之后我都不敢呼吸了,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看见一片白茫茫的,想往远处看,却是模模糊糊。透过我们家的窗户向前望去,便可以看见一个烟囱,每次看到它排放废气,就觉得这会破坏环境吧,这会让雾霾增加吧。
每个城市每天都有房屋在建造,每次看到那一幢幢的楼房拨地而起,但是,空房问题却存在着,在一幢高楼中绝对有着一些空房,就算这些空房不是重点,但是既然还有那么多的空房为什么开发商还要继续拆房建造楼房呢?不仅破坏环境而且还会造成空房问题,每天因为盖房而尘土飞扬真的好吗?
土地,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都离不开土地。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71%,并且占陆地总面积一半的土地尚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土地正承担着空前的压力,不科学、无限制地利用土地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正确对待土地应在合理利用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土地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人类与土地的协调发展。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温度等作用,森林犹如“绿色水库”可促进水循环,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维护生物圈稳定性的根本性措施。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据统计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全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每年约有5亿人因水源卫生条件差而生病,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是设立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1915年曾规定清明节植树,1929年又改为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因为这一天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植树节节徽的含义是,树形表示每个公民义务植树3到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表示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5棵树意会为“森林”。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如今,在高楼大厦满布的城市里,街道两旁的树木成群,绿地成片,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终于明白了“人文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科学发展”的道理,终于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发展的大计,终于明白了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永续发展是长久大计。保护环境,要落实到行动,我们应呼吁全人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慎用富含化学成分的洗涤用品;节省能源,支持绿色照明;利用可再生资源;做“公交族”,出行少开车;还我们蓝天绿地,还我们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徐汉友 《环境保护法规修正新观点: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
关键词: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打交道,环境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环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一切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也包括蓝天白云……总的来说,环境就是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总称。
既然环境包括了这么多的己知的未知的生物,那我们能离开环境而单独生存吗?当然不能!我们每一天的衣食住行都是依靠环境而完成的,比如说,衣服的制作原料,我们吃的,我们住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我们出行工具采用的原料,那一样不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环境呢?
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密切相关,密不可分,阳光赋予了我们生活所必须的光和热,白云赋予了我们雨水,滋润庄稼,微风让空气流通、交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除了这些,环境还给我们很多的东西。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光热和空气。你可以试想一下,没有光热和空气,地球上会有生命出现吗?如果没有了生命,那又何来我们的祖先,更何况我们呢!那地球就不会是一颗美的星球,那也就根本给予不了我们什么了。
环境的神秘让我们具有了探索能力,进而引导我们进行了创新。环境的出现伴随着很大的神秘色彩,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神秘的出来,环境就具有了本身的独特性。在原始社会,人由天定,环境限制了人,但由于人类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受环境限制,便有了征服自然改变社会现实的想法,于是便进行了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便掌握了自然规律,随后便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进行了创新,于是在逐步的演变和进化的过程中,便有了当今的高科技。
我们对黄土高原并不陌生,相传黄土高原在两千多年以前是一片原始森林,那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可以说是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可是历代王朝修建宫邸,营建房屋,在这里砍伐树木,岁月流逝,如今,这里满目疮痍,千沟万壑,黄沙满天,如今,这里水贵如金,木贵如银,如果不是世代在这里居住的人,其他人根本无法常住,而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我们既然是这个地球上的一员,那么我们就有义务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的进步,环境也随之一步步的恶化,我们对环境真的爱惜吗?我们的开垦菜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可环境却是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我们都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保护环境吗?我们尽到我们的义务了吗?我曾经看过柴静的一篇关于雾霾的报道就很好,很有反响力,看完之后我都不敢呼吸了,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看见一片白茫茫的,想往远处看,却是模模糊糊。透过我们家的窗户向前望去,便可以看见一个烟囱,每次看到它排放废气,就觉得这会破坏环境吧,这会让雾霾增加吧。
每个城市每天都有房屋在建造,每次看到那一幢幢的楼房拨地而起,但是,空房问题却存在着,在一幢高楼中绝对有着一些空房,就算这些空房不是重点,但是既然还有那么多的空房为什么开发商还要继续拆房建造楼房呢?不仅破坏环境而且还会造成空房问题,每天因为盖房而尘土飞扬真的好吗?
土地,是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都离不开土地。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71%,并且占陆地总面积一半的土地尚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土地正承担着空前的压力,不科学、无限制地利用土地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正确对待土地应在合理利用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土地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人类与土地的协调发展。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温度等作用,森林犹如“绿色水库”可促进水循环,保护恢复、扩大森林资源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维护生物圈稳定性的根本性措施。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据统计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二分之一,全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每年约有5亿人因水源卫生条件差而生病,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我国是设立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1915年曾规定清明节植树,1929年又改为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因为这一天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植树节节徽的含义是,树形表示每个公民义务植树3到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表示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5棵树意会为“森林”。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恶化。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如今,在高楼大厦满布的城市里,街道两旁的树木成群,绿地成片,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终于明白了“人文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科学发展”的道理,终于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发展的大计,终于明白了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永续发展是长久大计。保护环境,要落实到行动,我们应呼吁全人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慎用富含化学成分的洗涤用品;节省能源,支持绿色照明;利用可再生资源;做“公交族”,出行少开车;还我们蓝天绿地,还我们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2]徐汉友 《环境保护法规修正新观点: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