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和改革。本文在对高职数学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种考试模式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高职数学 考核模式 改革措施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试功能错位
目前数学考试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2.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内容欠缺,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一遇到实际问题,反而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3.考试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考试中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目前由于高职院校采取“宽进”的方式吸引学生入学,而造成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种考试形式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增加的不及格率,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计可施,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4.命题形式和质量
目前的数学考试仍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标准,对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但是这种考试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它使学生主要关注的不是创造性思考和语言表达这种高级思维,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误解,认为数学只有唯一答案,淡化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欠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数学在经济管理问题中的应用。
二、充分认识数学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数学而言,科学合理的考试是教育过程中必须的,关键是能否真正体现数学素质教育的宗旨。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上,强化和突出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成绩考核的改革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采用什么考核方式,就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和训练。更应结合应用数学课的特点,既保持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恰当地联系经济管理问题。增加经济应用实例,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注重数学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开拓,并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向全面培养数学素质的方向发展。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措施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所做的摸索,认为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考试模式的改革。
1.综合考核模式
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30%),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3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按揭、贷款、月供的计算),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三是闭卷考试成绩(占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挂钩。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另外,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进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3.分类考核模式
对于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仍然要采用闭卷考核。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信息交流等数学素质的考核,可以采用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既考核知识的掌握水平,又考核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应用技能性的数学试验可采取开卷考核。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有综合分析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挥。这样的考核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同时,高职数学的考核改革应同时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卢晓东等.北京大学本科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9,(4).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此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课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赣教高字【2005】95号)中的一篇,此课题于2005年7月立项,于2009年12月30日结题。结题证书号:JXJG-2009-586。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关键词:高职数学 考核模式 改革措施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试功能错位
目前数学考试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2.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性内容欠缺,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一遇到实际问题,反而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3.考试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考试中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目前由于高职院校采取“宽进”的方式吸引学生入学,而造成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种考试形式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增加的不及格率,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计可施,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4.命题形式和质量
目前的数学考试仍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标准,对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但是这种考试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它使学生主要关注的不是创造性思考和语言表达这种高级思维,而且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误解,认为数学只有唯一答案,淡化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欠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基本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数学在经济管理问题中的应用。
二、充分认识数学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数学而言,科学合理的考试是教育过程中必须的,关键是能否真正体现数学素质教育的宗旨。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上,强化和突出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成绩考核的改革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采用什么考核方式,就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和训练。更应结合应用数学课的特点,既保持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恰当地联系经济管理问题。增加经济应用实例,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注重数学在经济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开拓,并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向全面培养数学素质的方向发展。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措施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所做的摸索,认为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考试模式的改革。
1.综合考核模式
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30%),这部分考核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由组合,3人一组,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例如按揭、贷款、月供的计算),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三是闭卷考试成绩(占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挂钩。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另外,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进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3.分类考核模式
对于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仍然要采用闭卷考核。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信息交流等数学素质的考核,可以采用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既考核知识的掌握水平,又考核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应用技能性的数学试验可采取开卷考核。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有综合分析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挥。这样的考核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同时,高职数学的考核改革应同时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应有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卢晓东等.北京大学本科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9,(4).
[3]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此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课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赣教高字【2005】95号)中的一篇,此课题于2005年7月立项,于2009年12月30日结题。结题证书号:JXJG-2009-586。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