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从观察写作现象的角度来读课文,于读于写,一举两得。
研读课文,发现写作指导的范本,甚至探寻到表达的规律,将教材充分利用于教师水平提升,也是一举两得。
本文在举例上换一个角度,全部列举小学语文课文的例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列举到六年级,让中学语文教师来感受一下它们在“作文技巧”上表现出来的优美之处。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阳光》: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满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首段开门见山,二段铺叙、描写大自然中的阳光,三段笔锋一转,写阳光洒向温暖的家,四五段升华哲理,赞美阳光。典型的古诗笔法:平起,顺承,跳转,妙合。全文画面明丽,诗意充沛,首尾照应,“金子”一词连缀全文,表现出微型咏物美文的优美技法。
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雷雨》: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非常好的层次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非常好的结构:散文诗一样,一句一段;非常好的描写,每一句每一段都是一幅画面;非常好的句式:短句的表达形式丰富,句子修饰语用得特别好;非常好的节奏: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声有色;非常好的开头与结尾,互相映衬,相互照应。这样的文章用于指导描写“美好的瞬间”,一定是好范文。
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是结构层次完整、严密、精致的说明文。1-3段是事物的说明,4段是赞美与评价。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第二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这是很得体的逻辑层次,文中有着严整的段式,有着多样的句式,还有着丰富美好的词汇。作者运用了特点分明的表达方法。第二段中的表达是平实的,第三段中的表达是生动的,既平实又生动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第三段中介绍“精美的图案”时将静物写动、将静物写活、将静物写美的表达方法非常值得感受与品味。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让我们充分利用它在写作上的长处?
小学四年级的课文《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
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仪态端庄的牛犊,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其它家畜家禽,辽阔无垠的草原,好个田园诗情!全文呈总分式结构,运用了写意画的描写笔法,讲究诗化的韵味和文章节奏的变化,讲究形象素描中的色彩动静和相互映衬。从全文的思路看,由物到人;从写物的部分看,由主及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反复穿插,牵连全文而又一唱三叹。这真是极好的语言背读教材和写作示范材料。
小学五年级的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这是很漂亮的随感的写法,很巧妙的抒情小品的写法。全文的整体构思是假设情境,角度很新颖,铺叙很顺利。全文展开的手法是设问,层次很清晰,细节很到位。全文的表达风格是谈心式的,表达很自然,语言很清新。全文共六段,从全文整体的角度看,可谓每一段都好。第一段是设境式的开头,第二段是总提式的抒写,第三段是设喻式的表达,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第五段为总分式的层次,第六段是点睛式的收束,无一不得体,无一不优雅。
六年级的课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
这是季羡林先生笔下的美文,从全文写法来看,应该是中考或者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中写事抒情的最好范文之一,从局部的表达来看,是训练学生如何写日记的难得材料。本文的表达特点是:通篇情感洋溢,处处都有故事,结构形式新颖,诗意小段联缀。最妙是设计了“镶嵌式”的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引用式”手法。四则日记,叠加反复,写事抒情,既有诗情,又显力度,既显文章重点部分之美,又表现出文章细部结构的清朗。美点妙处,不一而足。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语文教师美读教材的高雅境界。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
研读课文,发现写作指导的范本,甚至探寻到表达的规律,将教材充分利用于教师水平提升,也是一举两得。
本文在举例上换一个角度,全部列举小学语文课文的例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列举到六年级,让中学语文教师来感受一下它们在“作文技巧”上表现出来的优美之处。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阳光》: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满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首段开门见山,二段铺叙、描写大自然中的阳光,三段笔锋一转,写阳光洒向温暖的家,四五段升华哲理,赞美阳光。典型的古诗笔法:平起,顺承,跳转,妙合。全文画面明丽,诗意充沛,首尾照应,“金子”一词连缀全文,表现出微型咏物美文的优美技法。
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雷雨》: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非常好的层次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非常好的结构:散文诗一样,一句一段;非常好的描写,每一句每一段都是一幅画面;非常好的句式:短句的表达形式丰富,句子修饰语用得特别好;非常好的节奏: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声有色;非常好的开头与结尾,互相映衬,相互照应。这样的文章用于指导描写“美好的瞬间”,一定是好范文。
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是结构层次完整、严密、精致的说明文。1-3段是事物的说明,4段是赞美与评价。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第二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这是很得体的逻辑层次,文中有着严整的段式,有着多样的句式,还有着丰富美好的词汇。作者运用了特点分明的表达方法。第二段中的表达是平实的,第三段中的表达是生动的,既平实又生动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第三段中介绍“精美的图案”时将静物写动、将静物写活、将静物写美的表达方法非常值得感受与品味。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让我们充分利用它在写作上的长处?
小学四年级的课文《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
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仪态端庄的牛犊,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其它家畜家禽,辽阔无垠的草原,好个田园诗情!全文呈总分式结构,运用了写意画的描写笔法,讲究诗化的韵味和文章节奏的变化,讲究形象素描中的色彩动静和相互映衬。从全文的思路看,由物到人;从写物的部分看,由主及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反复穿插,牵连全文而又一唱三叹。这真是极好的语言背读教材和写作示范材料。
小学五年级的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这是很漂亮的随感的写法,很巧妙的抒情小品的写法。全文的整体构思是假设情境,角度很新颖,铺叙很顺利。全文展开的手法是设问,层次很清晰,细节很到位。全文的表达风格是谈心式的,表达很自然,语言很清新。全文共六段,从全文整体的角度看,可谓每一段都好。第一段是设境式的开头,第二段是总提式的抒写,第三段是设喻式的表达,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第五段为总分式的层次,第六段是点睛式的收束,无一不得体,无一不优雅。
六年级的课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
这是季羡林先生笔下的美文,从全文写法来看,应该是中考或者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中写事抒情的最好范文之一,从局部的表达来看,是训练学生如何写日记的难得材料。本文的表达特点是:通篇情感洋溢,处处都有故事,结构形式新颖,诗意小段联缀。最妙是设计了“镶嵌式”的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引用式”手法。四则日记,叠加反复,写事抒情,既有诗情,又显力度,既显文章重点部分之美,又表现出文章细部结构的清朗。美点妙处,不一而足。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语文教师美读教材的高雅境界。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