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wmy0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从观察写作现象的角度来读课文,于读于写,一举两得。
   研读课文,发现写作指导的范本,甚至探寻到表达的规律,将教材充分利用于教师水平提升,也是一举两得。
   本文在举例上换一个角度,全部列举小学语文课文的例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列举到六年级,让中学语文教师来感受一下它们在“作文技巧”上表现出来的优美之处。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阳光》: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满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首段开门见山,二段铺叙、描写大自然中的阳光,三段笔锋一转,写阳光洒向温暖的家,四五段升华哲理,赞美阳光。典型的古诗笔法:平起,顺承,跳转,妙合。全文画面明丽,诗意充沛,首尾照应,“金子”一词连缀全文,表现出微型咏物美文的优美技法。
   小学二年级的课文《雷雨》: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非常好的层次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非常好的结构:散文诗一样,一句一段;非常好的描写,每一句每一段都是一幅画面;非常好的句式:短句的表达形式丰富,句子修饰语用得特别好;非常好的节奏: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声有色;非常好的开头与结尾,互相映衬,相互照应。这样的文章用于指导描写“美好的瞬间”,一定是好范文。
   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着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是结构层次完整、严密、精致的说明文。1-3段是事物的说明,4段是赞美与评价。从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第二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雄伟”,第三段说明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这是很得体的逻辑层次,文中有着严整的段式,有着多样的句式,还有着丰富美好的词汇。作者运用了特点分明的表达方法。第二段中的表达是平实的,第三段中的表达是生动的,既平实又生动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第三段中介绍“精美的图案”时将静物写动、将静物写活、将静物写美的表达方法非常值得感受与品味。这样的文章,怎能不让我们充分利用它在写作上的长处?
   小学四年级的课文《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
  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仪态端庄的牛犊,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其它家畜家禽,辽阔无垠的草原,好个田园诗情!全文呈总分式结构,运用了写意画的描写笔法,讲究诗化的韵味和文章节奏的变化,讲究形象素描中的色彩动静和相互映衬。从全文的思路看,由物到人;从写物的部分看,由主及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反复穿插,牵连全文而又一唱三叹。这真是极好的语言背读教材和写作示范材料。
   小学五年级的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这是很漂亮的随感的写法,很巧妙的抒情小品的写法。全文的整体构思是假设情境,角度很新颖,铺叙很顺利。全文展开的手法是设问,层次很清晰,细节很到位。全文的表达风格是谈心式的,表达很自然,语言很清新。全文共六段,从全文整体的角度看,可谓每一段都好。第一段是设境式的开头,第二段是总提式的抒写,第三段是设喻式的表达,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第五段为总分式的层次,第六段是点睛式的收束,无一不得体,无一不优雅。
   六年级的课文《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季羡林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
   这是季羡林先生笔下的美文,从全文写法来看,应该是中考或者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中写事抒情的最好范文之一,从局部的表达来看,是训练学生如何写日记的难得材料。本文的表达特点是:通篇情感洋溢,处处都有故事,结构形式新颖,诗意小段联缀。最妙是设计了“镶嵌式”的结构,同时又表现出“引用式”手法。四则日记,叠加反复,写事抒情,既有诗情,又显力度,既显文章重点部分之美,又表现出文章细部结构的清朗。美点妙处,不一而足。
   提炼用于作文指导的资源,语文教师美读教材的高雅境界。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教科院]
其他文献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高 翔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20世纪80年代的确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也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上个世纪80年代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期,一个封闭禁锢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又重新回到了正常世界的怀抱,窗口缓缓打开,外部世界的五光十色让人有点炫目,激发了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激情。  80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的一些细小的教学片断。细节是理念的具体化,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细节成就智慧的课堂。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堂,大的框架要粗线条,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过程细节的处理。”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如何重视、捕捉甚至处理好那些有益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细节
对中国人而言,故乡都是不能轻易谈的,  因为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如漆深的河水般要将人吞噬。  写稿子的那天,朋友说:“你今天嘴里老是蹦北京话。”  “噢,那是通州话。”  从出生到27岁,我搬了3次家,都在北运河方圆3公里以内的区域。  没出息地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儿,  看着河水涨,河水落,十年河西,十年河东。  对中国人而言,故乡都是不能轻易谈的,  因为记忆的阀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如漆深的河
《女歌手》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里的一篇外国散文。文章以一次为航标灯点灯的航行为线索,刻画了从小失去母亲,与当航标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姑娘盖尔卡“天真里透着成熟,快乐中含着忧伤”的形象。下面,笔者通过《女歌手》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思考,来探究《女歌手》一文中情感互动的错位与复位。   一、儿童角色错位,彰显成人化的生活品质   如何教学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从题目出发,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小姑娘盖
《庖丁解牛》是《庄子·外篇》中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短文以细致繁复的笔触描述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术,并通过“解牛”之“技”来喻示“养生”之“道”。但笔者认为,庄子在这篇寓言中其实还蕴含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美是一种自由创造。  一、解牛之技  文章一开始即为读者展现了一段维妙维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展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腾王阁三秋图”,作者描绘此“图”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呢?也许是受了后文“兴尽悲来”的影响,大多读者将此“图”简单地误读为“乐景”,以为此图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笔者根据王德春教授有关“国俗语义学”的知识,对其中关键词内涵进行探究后发现,那是把它简单化了,有贴标签的嫌疑。   我们知道,词语有比较实在的概念意义,这是一般字典词典上都有的。但是
首先,要建立对“美丽中国”的认识,就要纠正一些对生态文明的错误认识。“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两种极端误解,其一是将生态文明简单理解为环境保护或资源节约;其二是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停止或减缓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也没有认识到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并举。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硬的一块骨头,考生要想啃下这块骨头,除了平时大量阅读形成的敏锐语感和平时训练而掌握的一些解题方法外,还要强化五种意识。  下面以2009年全国卷I现代文阅读的解答为例具体阐述。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
1 乡土:纪实与虚构  近来,冠之以各种名目的“返乡日记”在诸多媒介空间流行开来,俨然已经成为观看“乡土中国”的抽样文本。虽然日记者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社会位置错综、参差,但其中某种共同的意趣指向不难把握:乡村的形象凋敝、萎缩、败落,城市“现代性”的单向流通、侵入,以及基于二者“高低有别”的心理落差的道德批判“居高临下”。各种言论的翻滚、叠合之中,对于乡土描述、记录的同质化倾向不难分辨,因而由此
【摘要】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近年来,全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为了顺利推广和强化全英语教学,本文在过去“高等数学”全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强化和推动全英语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数学;全英语教学;师资条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